解放战争,国军500万军队,5倍于我军,为什么还是觉得兵力不足?

轮回历史 2024-11-01 21:19:37

解放战争开打之前,国共双方实力差距很大。

论统辖人口与经济实力,国军辖区人口有3.39亿,拥有国内几乎全部的近代工业,控制着全国大多数交通枢纽和大型城市;我党辖区只有1.36亿人,经济以手工业、农业为主;

论军事实力,国军有500多万人,有最新的美式装备;我军只有100来万人,装备也只是小米加步枪;可以说国军的兵力是5倍于我军。

但打起来以后,国军人数那么多,为什么仍旧感到兵力不足?正如老蒋所说:“我军兵力不足,防不胜防,彼剿此窜,颇难为计,乃以暂取守势、沉机观变之法,加以深虑。”搞得最后不得已,有500万兵力的国军要“暂取守势”待变,这是为何?

一、国军要“门面”,几乎所有地方都不敢放弃,导致兵力分散

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我军都可能为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随时放弃,就连延安也不例外,这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思想;但对于国军来说,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放弃,因为国军自认为是“正统”,失去任何一个地方就是失去了“门面”。

1947年6月,粟裕攻打河南开封,国民党守军只有三万多人,战斗力不强,开封四郊地势又平坦,城内低洼,无险可守;加上援军在距开封一百公里以外;开封失守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但是能不能放弃开封?国军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

河南在南京的立监各委九十余人在老蒋的官邸请愿,哭泣无状,要求守住开封,从白天至深夜一时后方劝散。老蒋虽然痛骂他们是“此种人士无智无能,可怜可叹”,但没办法,舆论压力太大,他还是想守住开封,并亲自去开封督战。

督战也无法改变开封丢失的命运,既然丢了,其实夺回来的难度非常大,但为了河南省的“门面”,老蒋又派遣邱清泉兵团、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和区寿年兵团去收复开封。

不同的是,我军和国军就不一样,我军直接不愿意再使用兵力守住开封了,粟裕直接放弃开封。然后,将有限兵力直接打援,就这样,又歼灭了区寿年兵团。

上述这种战例非常多,几乎每个区域都存在,国军要四处分兵,每个城市都要留兵守护,然后被围了,周边的援军又要去救,我军却战术运用自如,能够集中兵力逐个消灭援军。

如此战略,国军的兵力怎么够用呢?

二、我军深得民心,陷国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毛主席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确实,打仗绝不能只靠兵,这是单纯的军事观点,而是要兵民结合。

毛主席又说到:“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苏中战役,我军粟裕只有3万余人,而国军有名将李默庵统领五个整编师十五个旅约十二万人,兵力相差悬殊有4倍之多。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国军不得人心,早已陷入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在3万多人的华中野战军主力部队身后,直接参与战斗的解放区百姓达到14万人,支前民工人数更是高达50多万。整个苏中战役期间,始终有1万多条转运粮食、弹药、兵员和伤员的民船,跟随华中野战军穿梭于稠密的河网中。

国民党新编第七旅副旅长田从云被俘后说:“老百姓躲开倒也罢了,遍地是民兵,分不清哪个是兵,哪个是民,到处打冷枪,到处抓我们的谍报人员,捉得一干二净,去一个捉一个,去两个捉一双。我们都成了睁眼瞎,哪能不打败仗。”

侥幸从战场逃脱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七旅旅长黄伯光,在给上级的报告中说:“地方民众,不问男女老幼,皆为匪之军民,到处袭杀国军”,“我国军处处受袭,人人被俘,除少数外,无一漏网”。

试想下,当时的民心如此支持我党,国军看似兵力多,又怎么敌得过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呢?

那时候的人民军队真正做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从以上两方面来说,国军不要说500万人,即使有1000万人,恐怕都难以取胜。因为作战取胜并非只是单纯的兵力上占优,最为关键的是指挥士兵的思想是否正确,民心是否支持这一支军队。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0:59

    机动兵力少,兵都叫拉呱车慢的抓去看家护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