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旧称“千果巷”,是常州著名的古街巷之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心城区,紧邻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市河段,街区呈梳篦状沿南市河展开,呈现出"水陆双丁字交错"格局,历经2500多年至今,依旧保留着"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江南传统民居风貌,有“江南名士第一巷”称号。
一、建筑特色
青果巷街区呈梳篦状沿南市河展开,巷内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是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
二、人文景观
1、唐氏望族
唐氏是常州的望族,与青果巷关系密切。明清两代,唐氏一门出了二十多位进士,三十多位举人,唐贵、唐珤、唐顺之、唐鹤徵祖孙四代均为进士,不是朝廷命官就是学坛泰斗,特别是唐顺之(号荆川),文功武略,在抗倭中屡建功勋,在文坛上又是常州旗手。读点书的人都知道“唐宋八大家”,此说缘于唐顺之。他在编纂《文编》时收录了《左传》《国语》《史记》等先秦两汉文章,又选用大量唐宋诗文,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诗作。
2、瞿秋白与史良
八桂堂与贞和堂一墙之隔,也是数次易主,后来由瞿秋白叔父瞿赓甫购得。瞿赓甫曾任宜昌知府、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举家在外,八桂堂由其侄儿瞿世炜全家居住。张太雷在与张志让伴读时,瞿秋白全家已搬至城西瞿氏宗祠。青果巷走出的法学大家有董康与张志让,还有一位是“爱国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新中国成立后,史良成为共和国第一任司法部长,张志让则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3、汤贻汾故居
可对堂是汤贻汾故居。汤贻汾是常州画派的重要人物,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又承“娄东派”传统,后来发展为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清史稿》言:“清画家闻人多在乾隆前,自道光后卓然名家者,唯汤贻汾、戴熙二人。”汤贻汾工诗文,精骑射,娴韬略,精音律,通天文地理及百家之学,书负盛名。其妻董婉贞与子女汤嘉名、汤禄名、汤绶名亦擅画,五人皆入《历代画史绘传》。汤贻汾与林则徐也有情缘,道光十六年(1836),林则徐由淮安府至盐城皮大河一带访察民情政事。忙稍偷闲,自绘《饲鹤图》,拜会汤贻汾,汤氏为其补景。
4、赵氏湛贻堂
青果巷16弄22号是赵氏湛贻堂,与“可对堂”相距百米。湛贻堂是赵翼白云溪宅第的堂号,赵曾向是赵翼曾孙,也是赵元任的曾祖父。咸丰年间,他从一个盐商手中购得此地,重新营建,曾祖堂号同名。赵元任祖父赵执诒是同治年间举人,出知直隶冀州。1892年,赵元任在天津出生,九岁时随母回到青果巷。1906年,进溪山小学(后并入武阳公立小学堂);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赵元任少年是在青果巷度过的。
5、周有光旧居
周有光旧居原是“唐氏八宅”之一,就在赵元任故居斜对面。周葆贻早年在浙江、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担任官职,辛亥革命后回常,在武进女子师范、私立常州中学任教,参与创办存粹专修学校。晚年致力于研究《诗经》,主持武进兰社,社址就设在自己家里。周有光是周葆贻独子,少年在育志小学读书,17岁去了上海,后来与苏州姑娘张允和结婚,与沈从文成了连襟。
6、盛宣怀故居
大马园18号是盛宣怀的故居,为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盛宣怀的出生地在城郊龙溪盛家湾,旧居在青果巷北面鲜鱼巷,大马园巷宅院是父亲盛康与堂兄盛宇怀共同共同合建的。大马园巷18号的盛家大院占地8亩,房屋 11 进(包括侧厢院落),大门设于运河北岸的青果巷,厅堂楼宇共近百间,后面还有一个大花园。
总之,常州青果巷,不仅仅是一条巷子,它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是文化与生活的碰撞,更是每个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