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紊乱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诸葛康康 2024-02-26 08:44:14

本文来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4,18(1) : 73-77.

本文作者:齐天一 葛杰

代谢紊乱是一类因糖、脂质、电解质等物质参与的消化、吸收、排泄等代谢过程异常所致疾病的统称,它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卒中等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高致死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代谢紊乱的防治以预防为目标,提倡先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再加入药物等其他治疗措施。运动疗法是代谢紊乱治疗中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措施,其在防控疾病发展、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增加肌肉力量等方面的疗效已被证实。现如今,运动疗法已被各类慢性病治疗指南和共识所推荐。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不同人群、不同代谢紊乱疾病的适宜运动疗法建议不断更新。本文就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4种常见代谢紊乱疾病的运动疗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其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与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一、肥胖的运动疗法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与部分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将其定义为损害健康的疾病。我国肥胖人口已跃居世界首位,当前约≥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基因、膳食、运动等个体因素导致的能量过剩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管理是防治多种重大疾病与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推荐将运动推广至全年龄人群的肥胖治疗。运动疗法对于体重、身体围度、体脂率等指标的改善以及遏制肥胖发展的疗效已成为共识。

有氧运动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脂肪供能比来减少脂肪蓄积。一项纳入50例肥胖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连续6周的有氧运动即可产生显著减重与降脂的疗效。而抗阻运动通过募集更多肌肉参与运动,以增加瘦体重比例提高代谢率来增加身体能量消耗,最终达到减重目的。一项纳入14篇荟萃研究的伞形综述显示,抗阻运动对改善体脂率、内脏脂肪和增加肌肉质量均有一定效果,且可以提升患者依从性,因此可作为肥胖患者的主要运动疗法。《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建议将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混合作为减重的主要方式,多份研究证实其3~6个月显著降重5%~10%以及同步减脂增肌的显著效果。

科学有效的肥胖管理应覆盖人类的全生命周期。建议儿童青少年进行≥60 min/d、3 d/周的运动,并增加抗阻运动占比以避免减重过程中的肌肉丧失。同时,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防治应从帮助儿童树立健康观念做起,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监督。相关研究显示,在严格监督与控制下,3周的有氧运动即可帮助儿童青少年显著减重,而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可能更有助于提升执行力。妊娠期肥胖运动疗法关注实时监测与保持运动,根据妊娠期所处阶段选择5~25 min/次,2次/d的步行频率即可达到减重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目标。对于老年肥胖患者而言,选择个体喜爱的运动方式规律且适量地进行,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对于降低老年跌倒风险与老年综合征患病率以及延长健康寿命均有积极意义。

二、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它在糖尿病家族中占比≥90%。我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18岁患者占总人口的11.2%,且患病人数仍呈现逐年上升与低龄化的趋势。膳食结构、生活习惯、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基因均与2型糖尿病呈高度相关,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晰。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运动可以通过改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并可推迟成年人3.96年的发病时间。

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研究显示,将HIIT作为患者有氧运动的方式将获得更大收益。HIIT可兼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升代谢速度、缓解运动后延迟性酸痛。在对32例无运动习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8周不同运动疗法干预后,HIIT不仅可产生与其他有氧运动相似的控血糖疗效,对于力量、心肺能力、疼痛程度的改善程度也更显著。更高强度的抗阻运动可能产生更积极的疗效。一项包括962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75%~85% 1 RM(最大重复次数)的抗阻运动强度比传统40%~50% 1 RM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可能更有利于血糖代谢。更多研究推荐了更能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通过提高运动方式多样性增强疗效的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混合的运动,但混合运动未形成规范的组合模式。

儿童糖尿病应根据个体特点与爱好制订适当的运动方案,坚持30~60 min/d、≥5 d/周的中等强度运动才可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妊娠期运动疗法推荐以孕妇心理状态为核心,根据妊娠前的运动情况确定运动强度,以有氧与抗阻运动混合的方式进行,可达到改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巨大儿发生率等妊娠结局的目的。“安全”应贯穿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运动疗法,增加非闲暇时的活动与闲暇时的运动,规律参加任何项目均能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另外,为避免老年患者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及生命的低血糖反应,应在运动前、中、后给予血糖监控。

三、高血脂的运动疗法

高血脂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由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高血脂是我国居民最常见的病理状况之一,≥18岁患病率为35.6%。基因、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与年龄增长是高血脂的主要原因。在主动健康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运动疗法作为血脂管理的A级证据是高血脂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相关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有效预防和调节血脂。160例高血脂患者在进行半年的有氧运动后,其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有氧运动的控血脂疗效可能得益于长时间规律运动后的体重降低。Leońska-Duniec等在对201例女性的基因、体重、血脂进行相关性研究后发现,体重的降低提升了脂类代谢速度,由此带来脂质和脂蛋白的水平降低则是血脂调控的关键。Aggarwal等的研究显示,抗阻运动可通过调节血压和给予血管内皮不同刺激提供额外心血管益处,促进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其直接原因。抗阻运动强度不同对于血脂的调控效果不一,中等及中高强度抗阻运动被认为更有利于改善血脂。

儿童高血脂的运动疗法建议儿童参与到更多的运动中,《儿童脂质异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推荐采用≥1 h/d的中到高强度运动且静坐时间≤2 h/d的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此方式男女儿童疗效无显著差异。妊娠会导致生理性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升高,自备孕期至妊娠结束后,长时间坚持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即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关于老年高血脂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药物合理控制的基础上,所有类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进行12周后均会对血脂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运动疗法需提供更贴合老年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建议才能达到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

四、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的首要危险因素,城镇居民高血压控制率仅为13.4%~18.2%。高血压也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18岁成年人与>60岁老年人的患病率分别为27.9%和57.1%。吸烟、饮酒、高钠低钾饮食以及缺乏身体活动等因素与罹患高血压密切相关。《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计划书》将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推荐。

运动疗法被证明可以预防与延缓高血压的发展,一项为期5年、包括1 553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运动者高血压发病率仅为不运动者的0.53倍。长期规律有氧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独立保护因素,规律有氧运动通过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颈动脉厚度、提升血流速度等方式降低血压,间歇或持续有氧运动均可在8周后产生显著降血压的疗效。同时,有氧运动对交感神经活性的抑制作用可用来改善患者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抗阻运动不仅可使患者获得与有氧运动相似的心肺功能增益,由其带来的肌肉力量增长对于防治肌少症具有额外益处。同时,抗阻运动在未服用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中似乎能够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并可减少患者对降压药物的需求。当前运动疗法已关注到患者的依从性与运动耐受,以有氧运动为主与抗阻运动混合的运动类型可能具有更高价值。

儿童高血压前沿治疗聚焦将运动疗法融入综合防治与管理中。石琳等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计划书》基础上制订了儿童高血压管理的“COME方案”,其中上下联动的闭环管理建议增加高血压儿童的整体运动时间,缩短其静态生活时间。方案推荐以步行或慢跑方式使儿童心率达到140~150 bpm/min,30~60 min/d、4~7 d/周的身体活动的治疗有效率≥80.6%。妊娠期高血压的运动疗法需考虑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改善妊娠结局。孕早期、中期时适当有氧运动配合腹肌、股四头肌、膀胱肌等肌肉的抗阻运动,孕晚期强化盆底肌群收缩功能练习的临床价值均有积极体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法则强调运动方式与运动量的合理选择。老年患者常伴有肌少症且运动耐受能力较低,因此太极拳、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等自主性与娱乐性兼备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更为适用。成年人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运动疗法建议见表1。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4种代谢紊乱疾病的运动疗法以中等或中高强度进行的多运动类型混合的疗效更佳。不同性别与年龄人群的运动疗法焦点不同,患者的运动观念、运动习惯、心理状态以及特殊生理状态需要在运动疗法实施前、中、后给予相应关注。同时,运动疗法应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运动类型、频率、强度、时间进行适应性地修改,宜兼顾合理、便利、可行的要求,长时间规律地坚持,方能达到防控代谢紊乱与促进健康的终极目标。以上运动疗法的有效性主要来源于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应将此类证据应用于更多实践来进行验证。

本文编辑:何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