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悟空,悟空”,只有真正了悟人世虚空,才能真正释怀淡然。九首诗词,人世间的无能为力,静享属于自己的人间清欢,读懂了,就放下了。
01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欣赏:
苏轼在这首词中,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无畏风雨、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的风雨就如同那穿林打叶的雨声,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变得焦虑和不安。但苏轼告诉我们,不要去听,不要去在意,只管吟啸徐行,保持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即使只有竹杖芒鞋,也能胜过骑马的繁华。因为内心的坚定和从容,才是真正的力量。“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的勇气与豁达!
酒醒后的微冷,山头的斜照,就像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有困难时的寒冷,也有希望时的温暖。而当我们回首过往,会发现那些曾经以为的风雨和晴天,其实都不过是人生的经历。
苏轼的《定风波》教会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拥有一颗平和的心,不被外界所左右,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
02
《自遣》
唐·李群玉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自遣》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李群玉性格旷达豪放,虽中过举,但仕途不重,而以吟咏自娱。他在这首诗中感叹前途渺茫,半已成空,只好到梦中和寂寞中去寻求寄托,虽说以塞翁自况,但心却是苦涩的。
大唐文化之盛,使得这位诗人的光芒没能尽数散出,但“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一句,让太多人开悟。
03
《江城子》
元·邵亨贞
疏云过雨漏斜阳。树阴凉,晚风香。野老柴门,深隐水云乡。林下草堂尘不到,亲枕簟,懒衣裳。
故人重见几星霜。鬓苍苍,视茫茫。把酒欷歔,惟有叹兴亡。须信百年都是梦,天地阔,且徜徉。
要知道人生百年都是一场大梦,天地之间如此广阔,要尽情地陶醉徜徉。邵亨贞: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诗人,活到了93岁。但是他的一生却是风雨飘零,他有三个子女,60多岁时,二个儿子一个死在流放的路上,一个在被贬谪的途中身亡,之后女婿也不幸离世,年近七旬的邵亨贞只能把唯一的女儿接回到家中,相依为命。或许正是他这一分痛失亲人的经历,才让他将世事看得更加豁达,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看淡得失的同时,也看淡了生死。
04
《对酒五首·其二》
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背景:
早年,白居易以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著称,其诗歌多关注政治现实和民生疾苦。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仕途的起伏,他逐渐对名利官场产生了淡泊之心,转而追求一种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种心态变化在《对酒五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释义:
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赏析
此诗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真情和高洁人格。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除酒之外,诗中还有“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已成了诗人的符号,菊花是高雅的标志;“东篱”是一个根本无法界定范围的地方,但它却成了凝固的文学符号,成了脱俗圣地,后世不知多少文学家写到它。
05
《天道》
唐·冯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冯道逢迎为悦,阿谀取容,对丧君亡国毫不在意,晚年自号“长乐老”,著《长乐老自叙》,自述历朝荣遇,内有一首诗《舌》。
冯道遗诗《偶作》,道出了官场不倒翁的秘诀。
冯道的《天道》,道出了他的人生观。
不论称赞冯道也罢,辱骂冯道也罢,都不得不承认冯道是位能在乱世中游刃有余的人。他不只是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更主要的是他有超强的应对和变通能力,尤其是对时事的判断和人物性格、心理的揣测。
赏析
《天道》是五代冯道的诗作。
这首诗很浅,但是讲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一个人一辈子,到底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取得的成就是高是低,除了靠自己努力以外,剩下的部分还是要讲一点命数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即使你很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人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成就”呢?
放慢脚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再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喘息。说不定哪天时来运转,你就会获得你想要的“成就”。
06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创作背景
此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二十首饮酒诗中的第五首,创作时间大概在公元四一七年,距离他辞去彭泽县令已有12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赏析
此诗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真情和高洁人格。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除酒之外,诗中还有“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已成了诗人的符号,菊花是高雅的标志;“东篱”是一个根本无法界定范围的地方,但它却成了凝固的文学符号,成了脱俗圣地,后世不知多少文学家写到它。
后世评价
张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辛弃疾:“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
孟浩然: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白居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梁实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07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张少府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此诗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08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09
《无题》
佚名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繁华落尽一场空,青山依旧笑春风。
曲终弦断人散尽,浮生若梦在其中。
欣赏
青灯,本指光线青荧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不过这里的“青灯”,显然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现代人常将青灯古佛连在一起用,这里的青灯应该就是青灯古佛的省略,是一种宗教的追求,与风尘相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想想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大彻大悟,但却因为贪恋浊酒,滞留红尘。
浊酒也象征着人生的一点痴念。本来是无欲无求无伤无痛,但人终有七情六欲,一旦被欲望侵蚀,就注定要跌入滚滚的俗世红尘,即使是苦海无边,但还是因欲望的满足贪恋其中的欢愉。人生的彻悟,与浊酒相比,显然要重要得到,但作者却因不重要的浊酒,放弃了最重要的人生彻悟,反映出作者非同一般人的人生趣味。
10
《游锺山》
宋 ·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这首《游锺山》无疑作于诗人晚年时期,表达了诗人对钟山的喜欢以及特别的情感,流露出王安石死后归葬钟山的想法。
“终日看山不厌山”,终日徘徊在钟山里,一点也不觉得厌烦。 “买山终待老山间”,买下钟山,以期终老托体于此山。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诗人在“山花落尽”中看到短暂生命之悲凉,又在“山长在”的永恒里获得生命之慰藉,从而才有“山水空流山自闲”超然生死的一份恬淡豁达。
在诗人看来,钟山是有生命的。它恬淡自闲,长远亘久。这些当然是诗人赋予钟山的,也是诗人晚年心境的一种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