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电影中争议比较大的就是“逆行人生”,甚至还未上映就遭到大范围的抵制,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去看有钱人拍中年失业以后成为外卖员的故事吗?
这不是现实主义电影,也不是在批判什么,这是掩盖在电影之下的“何不食肉糜”,是对千千万万为生活而奔波之人的嘲讽。
电影主角叫高志磊,人到中年诸事不顺,原本是同济的毕业生,算法工程师,互联网大组组长,一线城市买房结婚生子,妻子体贴又貌美,女儿伶俐又聪慧,还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日子过的非常不错。
这是无数普通人一辈子踮着脚尖都够不到的生活,让我想起了黄渤的某年春晚的那首歌《我的要求不算高》,当年听这首歌的时候还小,不懂生活疾苦,今年再听多少有点不真实。
不算高的要求里有八十平米的小窝,孩子顺利上大学还能毕业拿到好工作,老婆温柔又体贴,上下班还不堵车,不止能挣钱,还能有时间,不止能去巴黎,还能去雪山。
这首歌和电影的开篇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童话故事,按照电影的逻辑,一个原本稳定幸福的中产家庭,迎来一次致命打击,就可以跌落谷底,然后重新奋斗,奋斗的方式自然是男主去做外卖员。大家知道这里不舒服的感觉在哪里吗?
有很多人,一毕业就去做了外卖员,电影里所谓的谷底,是很多普通人的开局,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算法工程师,不是所有的外卖员都在一线城市有房子、有体贴的妻子,我不希望一部标榜现实主义的电影,开篇故意用极少一部分人的生活。
制造起伏,只为了衬托后面的励志,很可笑,不真实,但是电影就这么演了,中产转贫,只需要一次裁员,再然后就是男主愤怒,不接受裁员结果,虽然裁员的决定是他自己写的算法算出来的,为了让他强行接受这个结果,电影世界给他的父亲安排了一次中风住院。
治疗费用刚好是三十万,和男主的赔偿金完美的重合,先不说互联网大厂裁员算法工程师,不需要工作交接有多么的神奇,可能神奇的大厂不还怕裁员裁到大动脉,也不需要工作交接,也可能这份工作是个人都能胜任,难度系数不大,最过分的是男主本身是患有糖尿病的,难道没有一点危机意识。
提前给自己年事已高的父亲买保险吗?这完全不符合逻辑,这种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设置的情节,很容易让观众出戏,接下来就是房贷要还,父亲需要康复费用,孩子还要养,这个中年男人如何解决现实的困境?送外卖。
去做一份自己曾经最瞧不起的工作,够苦难了吧,够逆行了吧,互联网大厂算法工程师,年薪近百万的人下岗以后还要送外卖,虽然中年人被裁员确实很常见,但是真不一定要去送外卖,电影里面试的HR竟然不看男主的工作经历,也不看能力。
直接以年龄论断,是不是有点草率了,在电影里一点都不草率,因为高志磊要去送外卖,只能这么演,给大家算一笔账,大厂程序员骨干,按照男主的级别,一年收入一百万是能达到的,即使被裁员,换一家公司收入打对折按照五十万,也比他去送外卖一个月赚一万五更真实。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级别的技术骨干,有的是公司抢着要,当大家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去演送外卖就有点像富贵哥低下高傲的头颅去体验生活。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徐峥演中产跌落之后,还带着精英的皮囊。
包括但不限于对孩子撒谎,把外卖服装藏起来,将送外卖说成体验生活,送外卖这份工作在电影的这种扭捏下,成了羞耻,我替无数外卖员小哥和小姐姐问一句,凭什么?凭什么你们这群混迹娱乐圈,赚了他们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的人要这么演?
这就是你们心中的逆行人生?别搞笑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为了电影效果强行输出这种价值观,真的让人很难受。
再然后就是男主送的第一单,演出了很傻很天真的感觉,真的去送过外卖就会知道,人家是有培训的,线上和线下的都有,尤其是送餐流程,一定会反复强调,上线→接单→确认到店→确认取餐→确认送达,结果在电影里男主还问顾客,你点还是我点。
这就是互联网大厂技术骨干的理解能力吗?诸如此类的情节太多了。
男主打胰岛素,是为了向观众证明自己有糖尿病,那么打完胰岛素不吃饭,接着送单,是为了证明什么?没有常识吗?还是自己很重视这一单,先不说一般骑手吃饭的时候是下线状态,系统不会派单,人生都窘迫成这样了,还不顾及身体健康硬送,是不是有点降智了,逻辑硬伤先放一边,一部好的电影,一定要把该说的都说出来,电影里讲述了车祸这个情节。
老抠发生车祸,差点被大货车碾压的脑浆迸裂,好在大货车紧急刹车,才没有酿成这一悲剧,大黑因为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单子转给一个朋友,结果这个朋友发生车祸,失去了一条腿。
男主为了成为单王,即使和汽车相撞,也要鲜血淋漓的去送餐,关于骑手在马路上风驰电掣,发生交通意外的事情太多了,经常点外卖或者从事过骑手这一行业的应该都知道,为什么会骑手这一行业发生车祸的几率这么高,可能有人会说因为不遵守交通法规,那就再问一句,如果可以,谁不想遵纪守法,爱护生命。
真正的原因是时效,是算法要求他们只能拿生命去冒险,算法是机械的,是没有感情的,假如算法要求他们三十分钟送达一单,骑手们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餐送到顾客手中,只能寻找最近的距离,无法等待九十秒的红灯,要快速,要加塞,要跑着上楼梯。
要大汗淋漓,面带微笑的争取在二十九分钟的时候祝您用餐愉快,一旦超时,就要被罚钱,很可能意味着一天白干,算法给你三十分钟,你就只有三十分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配拥有,算法让成千上万的骑手自动陷入内卷,想要成为单王,你就给我往死里卷,每年成为骑手的新人这么多,有人。能三十分钟送达,就有人能二十八分钟送达,时间久了,算法就能算成二十八分钟
不卷不行,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个时候再看男主争夺单王的行为,是不是就更讽刺了?
当一个中产精英沦落到需要和底层人去争夺养家糊口的饭碗时,他竟然研发了一个全新的算法,电影的最后一幕,大厂办公室,秘书汇报,路路通,用过的骑手都说好,您要不要请他来算法中心。
路路通是根据大黑辛苦研究出来的最优路线图做出来的程序,电影给出的意思是,这样骑手可以共享最优路线,提高办事效率,这个程序的完善还是所有外卖员一起做的,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到底是徐峥不懂资本,还是他以为观众不懂资本。
一旦最优路线被平台获取,平台会让这些人如此舒适的送餐吗?不会,算法会尽最大可能压榨骑手,压榨送餐时间,提高效率,提高收益,记住提高的不是骑手的收益,是平台的收益,外卖这一行业的参与者有商家、平台、骑手和消费者,电影里有很多骑手之间的竞争,还有男主第一个月遇到的各种奇葩用户。
导致观众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矛盾存在于骑手和消费者之间,或者存在于骑手和骑手之间,以至于用算法催促的平台完全没有存在感,某些时候平台甚至是以救星的身份出现的,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软广大电影,不过有一幕其实很有意思,某个外卖员面对单王大黑的成绩说了一句话:大黑不断的提高送餐效率,只会让平台以大黑的水准要求所有人,他这种行为是自私的。
这才是单王存在的意义,要是人人都是单王,骑手的人数能优化掉不少,同时也有无数人和男主被算法裁员一样,从外卖行业被裁掉,继续跌落,大黑听到这话,反驳说到:有时间在这里抱怨,不如去熟悉环境,熟悉路线。
这时我耳边又想起了那句话:七十九元贵吗?还不是因为你不努力工作,工资低,到底要多努力才算努力,人人一起卷成牛马还不够,还要在牛马中卷出一个王者,把不够努力的牛马卷失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电影的最后一幕就是最大的讽刺,电影说的是中产跌落,沦为骑手,然后理解骑手,用骑手之间的故事讲述的励志片,现实生活中的男主,接收到平台给出的橄榄枝,一定会第一时间抛弃月薪一万五的骑手工作,选择带着自己研发的路路通回去当自己的算法工程师。
然后呐?出走半生归来仍是资本家的打手?终于通过下基层体验到骑手工作的辛苦,从而找到了最好的压榨方式?这是现实主义励志片?这是魔幻主义恐怖片。
有个词语叫做“工贼”,不知道大家了解过吗?,工贼这一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被资产阶级收买,从而在工人运动中扮演破坏角色的个体,他们可能会在工人中间进行活动,破坏团结,甚至可能引导工人与资本家对抗,从而维护资本家的利益。
工贼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泄露工人内部的机密信息、破坏工人集会、散布不实信息等,这些行为都旨在破坏工人的团结和利益,从而有利于资本家的利益,要是路路通算法运用到平台上,男主躲在算法后面拿着几十万近百万的年薪,享受着曾经的同事亲自送到手上的外卖,这部电影才是真绝了。
为什么这部电影未上映就会遭遇抵制,差评如潮,每一部电影都有受众群体,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给中产制造焦虑,然后强行上一波心理安慰,还是给骑手希望,告诉他们未来可期?
真正的中产不会花钱看这种都是逻辑硬伤的电影,他们很爱惜羽毛,资产累积到一定数量以后,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问题,不止不会像电影里演的那样随便替别人背黑锅,还会避免麻烦找到自己,看到这部电影他们只会嗤之以鼻。
要是拍给骑手或者底层百姓看的,那就更不对了。
你那房子卖掉还值四百万,我住在改装的群租房里;
你老婆温柔体贴,我彩礼还没有着落;
你名牌大学毕业,我毕业即失业,根本没法共鸣,甚至还有点心酸;
这就是一个处于金字塔顶层的人拍出来的一部想要引起中层和底层人共鸣的广告片,结果把两边的人都得罪干净了,唯一的看点就是关于算法霸权的残酷,还不敢说实话。
不励志也不现实,更没有幽默,有的只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也许放在二十年或者十年前,多数人还会买账,只是现在大家都明白,狼性文化不过是资本设计出来,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成为推动资本主义运行的螺丝钉。
最后还是打心底里感谢徐峥导演愿意拍摄外卖员这一特殊群体,因为我不希望弱势群体和劳动人民从影视上消失,无论拍摄的如何,只要能引发社会讨论和群体反思,最起码也算是一件好事,借着这部电影,我们要讨论问题的本质。
没有人讨论,没有反思,这些人就更无法改变现状,本片最悬疑的地方就是,好像很多话都没说,又好像都说了,很多人也都在讨论平台算法的吸血程度了,假如徐导准备以这种形式以身入局,那我是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