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今日读到这样一首诗:
《拿破仑》(赫鲁伯)
孩子们,波拿巴•拿破仑
是什么时候
出生的?教师问道。
一千年前,孩子们说。
一百年前,孩子们说。
没有人知道。
孩子们,波拿巴•拿破仑
这一生
做了些什么?教师问道。
他赢得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
他输了一场战争,孩子们说。
没有人知道。
我们的卖肉人曾经有一条狗,
弗兰克说,
它的名字叫拿破仑,
卖肉人经常打它,
那只狗
一年前
死于饥饿。
此刻所有的孩子都感到悲哀
为拿破仑。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为读者描绘的是课堂里的一段对话。欧洲历史的宠儿,被万千人崇拜的拿破仑,孩子们并不知道他是谁,曾经做过什么。因为拿破仑并不存在于他们的生活当中,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身边一条叫拿破仑的狗。后现代主义不关注英雄、伟人,以及终极的价值取向,而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悲,他们的喜,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因为这才是接地气的生活。
世界上天地万物,留给人类的、历史的,不过就是个名字罢了。人也好,事也好,再伟大的最后留下的都只是名字而已。但名字被轻轻抹去,名字历经种种变迁,这样的事情也多去了。比如,福布斯富豪榜上众多名字如同流星划过。比如,很少有人记得唐代宰辅和节度使的名字,但唐诗人人都读,相形之下,古来将相皆寂寞,唯有文者留其名。那些曾经权势滔天的名字,弹指间灰飞烟灭,无人留恋。比如,我们如今在菜市场10元一斤的豌豆苗,在古代有一个极其诗意的名字,唤作“薇”——就是《诗经》中那首著名的诗歌“采薇”里,被多次反复吟唱的“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薇”听着像一个美丽小女孩的名字,而“豌豆苗”只是一种很嫩的绿色蔬菜。
万物之初,本没有名字,更无标准形态,人将狗说成叫狗,于是狗就成了狗,人将猪叫成猪,于是那个样子就成了猪……世界新生伊始,荒野寂寂,万物无名,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后来,一切便被安立了名字。你给你家宠物起了名字,你家的宠物大概也给你起了名字。
名字,名字。一个名字,仅由笔画或字母构成,又怎能代表一个真实的人,代表千姿百态的世间万物?真实世界简直太丰饶了,它要求被命名,但名字无法囊括它。谁说知道了名字就等于了解了名字背后的一切,仿佛一个名字就代表了这个人或物的内外结构、进化历史和生命能量的复杂综合体。你看看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名字:“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等等,哪一个名字才是这只猴子的“真名”,即抓住本质的名字?虽然“美猴王”、“齐天大圣”这些名头很风光,但只有在石猴有了“孙悟空”、“孙行者”之名后才对自己的生命有了觉解吧?
即使找到了许多名字中最有意义的那个名字,并且使用了多少年,这名字也可能逐渐丢失。经常有老年痴呆症患者离家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家人会制作一张卡片,标好家庭住址、子女电话号码、名字,塞进口袋或挂上脖子。希望我日后不要成为一个丢失了名字的人。至于隔着如烟的时光,那些旧名字就更模糊了。想想看我们的祖母、外婆、曾祖母、外曾祖母,她们都是没读过什么书的家庭主妇,她们有自己的名字吗?她们的名字,似乎在很久以前就失去了作用。“喂”、“妈”、“奶奶”、“外婆”,是她们更长久的称呼。她们的历史,淹没在家庭的琐碎里。在族谱上,找不到她们。我难以想象她们曾经存在的生活场景:现在她们只是一个偶尔鸣响的名字,像一种信仰,久已嵌入停滞的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消逝,只有孕育我们的永恒的母亲,万古长存。她那飘忽不定的手指,在飞逝的空间,随意地写下了我们的名字。百年之后,风还在大地上空游荡,而一代人也将化作沉默的黄土,未来的子辈们如果还偶然记得我们的名字,那名字也将如标本一样,散发着一股樟脑味或粉尘味,在时光隧道遥远的那一端。或已无人记得了,一代人终将逝去,青苔爬到我们唇上,且将我们的名字淹没。
说到底,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对于浩浩荡荡、无始无终的存在而言,我们每一个,既没有名也没有姓。只是一个男人而已,就像一朵云就是一朵云;只是一个女人而已,就像一朵花就是一朵花。在蓝色的空气里跑着,黑发金发或者红发在头上起伏飞扬,在哗啦啦的河流旁边,在一掠而过的鸟儿下面。对于造物主而言,我们的名字是无意义的。就像蚂蚁或者麻雀只是一个集合名词,我们不知道它们中某一个的具体名字。但是,名字对我们自身或爱我者而言是有意义的。我们总可以将自己小小的名字,托付给地球上另一个小小的名字啊,或者无人可付的话,就托付给我们自己。
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我从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