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与军事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的研究员海利格近期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观点:美国应当重新调整其全球军事布局,将更多的兵力和资源从中东和欧洲转移,以更集中地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海利格指出,尽管美国已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但在实际行动上,美国的军事力量并未充分聚焦于这一对手。相反,美军在全球范围内过度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抗中国的能力。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美国海军不仅出动了大量作战力量以保护以色列,甚至还将原本用于亚太活动的航母调往中东。这种部署不仅加剧了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兵力紧张,还使得原本用于应对中国挑战的导弹库存被大量消耗。
例如,在对胡塞武装的行动中,美军发射了超过10亿美元的导弹,包括近100枚标准2和标准6防空导弹。而在伊朗的导弹报复打击中,美国海军驱逐舰一夜之间发射了约12枚最先进的标准3反导导弹,这些导弹的价格高昂,一年的产量也仅能满足此次行动的需求。这种在次要战场上过度消耗导弹库存的情况,无疑对美军在与解放军的潜在冲突中构成了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在欧洲地区,俄乌冲突已经吸引了美国近三年的注意力。海利格认为,这一冲突分散了美国对中国的关注,使得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部署不断增加,大量武器弹药被送往乌克兰。这不仅削弱了美军的弹药库存,还使得美国在面对中国时更加捉襟见肘。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则进一步牵制了美国的战略资源,使得中国在印太地区更加大胆地挑战美国的利益。
面对这种局势,海利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美军应当减少在欧洲和中东的驻军,将资源更多地投入中国周边地区。他认为,美国应敦促北约盟友加强军事力量,大幅度增加军费预算,以减轻美国在欧洲的负担。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军也应重新部署,减少对以色列的直接军事支持,以避免在次要战场上过度消耗资源。
然而,这一建议的实施却面临着巨大的现实阻力。
首先,从欧洲撤军的现实阻力来看,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不仅是为了保护欧洲的安全,更是为了维护美国对欧洲的政治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还深入到经济和外交领域。通过提供“保护伞”,美国得以在欧洲保持其影响力,并收割欧洲的依赖和“忠诚”。如果美国减少在欧洲的存在,它将失去对欧洲的部分控制,这对于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非常不利。
其次,在中东问题上,撤军的提议更是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以色列及其背后的犹太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态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制定中东政策时,美国政府往往需要考虑到犹太利益集团的态度和需求。因此,如果美国减少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无疑会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从而引发国内外犹太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此外,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也是美国无法轻易放弃的重要因素。保持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不仅是为了维护以色列的安全,更是为了维护美国对中东石油资源的影响力,以确保其石油霸权的稳定和对油价的控制。
除了上述政治和经济因素外,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布局还涉及到其全球霸权体系的维护。通过在全球多个地区保持军事力量存在,美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力量投射”,以维护其全球利益。然而,如果美国决定大规模从欧洲和中东撤军,必然会对这些地区的局势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美军的撤离可能导致伊朗等区域强国迅速扩张其影响力,从而引发地区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这种动荡不仅会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构成威胁,还可能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美国还面临着来自盟友和伙伴的压力。在欧洲地区,美国是北约的领导者之一,其军事存在对于维护欧洲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美国减少在欧洲的驻军,将可能导致北约盟友的不满和担忧。而在中东地区,美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国家不仅为美国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后勤支持,还在反恐、打击极端主义等方面与美国保持着密切合作。如果美国减少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将可能对这些合作关系造成损害。
因此,尽管海利格等美国智库专家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战略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焦虑,但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不仅来自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方面,还涉及到盟友关系、地区稳定以及全球霸权体系的维护等多个层面。这使得美国在调整全球军事布局时不得不谨慎行事,以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