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学”漫观“物质能量信息序”人之生慧35(8-6)

中华文化健美课程 2024-03-19 12:45:14

究天人之际,健康你我他

(中华道学、中华儒学、中华佛学……中华医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注2008北京残奥会徽“天、地、人”之“之”

“中华‘之’学”的人学行人类大健康工程,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华‘之’学”漫观“物质 能量 信息序”人之生慧35(8-6)

接上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的总称。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在社会实践中直接接触客观世界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主要指感觉、印象,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感性、知性(即悟性)、理性构成人的认识能力的三环节。

理性认识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反映拦路虎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实践的延续使人的感觉材料不断丰富,感性认识不断发展,以至大脑能够在思考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实现认识的第一个飞跃:由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对实践的发展起指导作用。

努力发展理性认识,是一切科学的任务。

从认识发展的总体来看,人类理性认识的获得归根结底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发展。

就一个人的认识发展来说,尽可能多的获得感性认识对于理性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理性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辩证唯物论认为认识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一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不承认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性,就会陷入唯心论;轻视理性认识的重要,是一种保守、狭隘的观点,也会阻碍认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正确认识的获得,常常要经过认识发展的多次反复。

待续

注:

世界有多大,生命是什么?

中华文化健美身心,哲学“中华‘之’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康庄人类大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