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精选沈括98句经典诗词名句,值得收藏细品

迎蕾格命 2024-05-13 05:22:15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于官宦家庭出生,年幼时曾跟随父亲前往各地宦游。1051年,入仕,为沭阳县主簿。1063年,中进士,授扬州司理参军,任满后回京,编校昭文书籍。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活动,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1075年,使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此后曾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077年,因与宰相吴充论免役法事,言可变法令,被蔡确弹劾,罢权三司使,出知宣州。1080年,任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加龙图阁学士。1082年,因徐禧失永乐城,连累遭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晚年隐居润州,于1095年,卒于润州,年六十五,归葬钱塘。

沈括对天文、地理、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考古等都颇有研究。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论及文学与艺术的部分也不乏可取之见,还记录了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事迹。沈括的文集中对音乐的见解很独特。沈括虽为古文,却不甚推尊韩愈,所作《秀州崇德县建学记》甚至引韩愈之言而驳之。许多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有较浓的文学意味。其作品还有《长兴集》《苍梧台记》《江州揽秀亭记》等。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沈括《活板》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活板》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沈括《活板》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

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沈括《古人铸鉴》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沈括《古人铸鉴》

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玮不答,使人候。——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沈括《活板》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沈括《活板》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沈括《活板》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沈括《活板》

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沈括《尝茶》

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沈括《尝茶》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沈括《梵天寺木塔》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沈括《梵天寺木塔》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沈括《梵天寺木塔》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沈括《梵天寺木塔》

皓笑曰:此易耳。——沈括《梵天寺木塔》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沈括《梵天寺木塔》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沈括《梵天寺木塔》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沈括《梵天寺木塔》

人皆伏其精练。——沈括《梵天寺木塔》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沈括《正午牡丹》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沈括《正午牡丹》

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沈括《正午牡丹》

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沈括《正午牡丹》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沈括《正午牡丹》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沈括《方家以磁石》

水浮多荡摇。——沈括《方家以磁石》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沈括《方家以磁石》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沈括《方家以磁石》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沈括《方家以磁石》

磁石之指南, 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沈括《方家以磁石》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沈括《虹》

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沈括《虹》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沈括《虹》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沈括《虹》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沈括《虹》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沈括《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沈括《虹》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沈括《虹》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沈括《哑孝子》

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沈括《哑孝子》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沈括《哑孝子》

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沈括《哑孝子》

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沈括《哑孝子》

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沈括《哑孝子》

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沈括《哑孝子》

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沈括《哑孝子》

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沈括《哑孝子》

信然,乃大骇服。——沈括《哑孝子》

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沈括《哑孝子》

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沈括《哑孝子》

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才。——沈括《哑孝子》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沈括《哑孝子》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沈括《古人铸鉴》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沈括《古人铸鉴》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沈括《古人铸鉴》

予观之,理诚如是。——沈括《古人铸鉴》

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沈括《古人铸鉴》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沈括《古人铸鉴》

意古人别自有术 。——沈括《古人铸鉴》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沈括《李遥买杖》

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沈括《李遥买杖》

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沈括《李遥买杖》

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沈括《李遥买杖》

遂以告官司。——沈括《李遥买杖》

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沈括《李遥买杖》

榜掠备至。——沈括《李遥买杖》

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沈括《李遥买杖》

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沈括《李遥买杖》

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沈括《李遥买杖》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沈括《活板》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沈括《活板》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沈括《活板》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沈括《活板》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沈括《活板》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沈括《古人铸鉴》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沈括《古人铸鉴》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沈括《古人铸鉴》

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沈括《古人铸鉴》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沈括《古人铸鉴》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沈括《曹玮大破虏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