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崇高的品德早已闻名中外。殊不知,他的家庭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充满了辛酸。他的女儿也因此从小留下了心理阴影。
小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也很是幸福。那个时候,徐悲鸿夫妇和儿子女儿住在南京丹凤街前中央大学的宿舍里。之后,迁入了一个新居。
当时,父亲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有时候也会去学校上课,有时候在家中作画。
而他的油画《田横五百士》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画面中的一个妇女抱着小女孩,其实他画的就是夫人和女儿。那段日子,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父亲的画室里常常高朋满座,许多朋友和学生前来拜访学画。夫人蒋碧薇则总是来招待客人,那个时候他们家境优渥,每个人都很幸福,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当时5岁半的徐静斐进入南京鼓楼小学读书,每天起床后就会向父母问候早安,父母也都会在她的小脸上亲上一口。
但是不久之后,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从前温馨的家庭变成了整日争吵不休,父亲也总是疲惫不堪,家中没有了往日的安宁和欢乐,只剩下骂声和让人窒息的氛围。
随着抗战的爆发,两个人在感情上和政治上意见相差巨大,蒋碧薇的性格也越来越暴躁,两个人终于分居。因为家庭的变故,让徐静斐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阴影。
对于父母的破裂,幼小的徐静斐把原因都怪罪在了父亲的身上。所以他们分居后,两个孩子也跟了母亲。
但随着徐静斐逐渐长大,她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离婚后,蒋碧薇向徐悲鸿索取了高额的离婚费用,40幅古画,100幅画作,100万现金和相应的生活费用。对此,徐悲鸿一一答应。
两人分开后,徐悲鸿组建了新的家庭,和学生廖静文同居。
为了拿回流落在外的国宝,他日夜作画,可他还是累倒了,于是他住进了医院。
这天,徐静斐不是来看父亲的,她是根据母亲的要求向父亲要钱的。
她看着苍白的父亲,心中有些隐痛。但她还是遵照母亲的嘱咐,向父亲要图章领工资。
徐悲鸿很是为难,他知道这是前妻要孩子做的。他问孩子每个月要多少生活费?并表示会给她双倍。徐静斐听后很是高兴,当即点头同意。
于是她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可她回去告诉母亲之后,母亲对此却非常不满。徐静斐对母亲虽然言听计从,却也有两点不理解。
母亲为什么要和一个有家室的张道藩保持情人关系呢?父亲生了那么大的病,她不仅不同情还去问要钱。
蒋碧薇自从离婚以来,心里不平衡,认为是徐悲鸿负了她,所以希望孩子能和他保持距离。没想到,孩子一天天长大,也更加明事理,对母亲的变本加厉和情绪化也越来越不解。
蒋碧薇看着孩子向着徐悲鸿说话,更加愤怒,要她去和父亲过去。徐静斐这么些年,也早已受够了母亲的暴躁。当即打包东西来到了医院。
正是在医院和父亲、继母一起生活的这段时间,也让徐静斐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的温暖。
她看到廖静文对父亲如此关心体贴,很是动容。因为她知道,母亲对父亲是做不到这样的。
所以,白天他们就一起照顾父亲,中午就会一起去食堂吃饭。
廖静文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看到徐静斐也是个孩子,从未和她计较。在这里的生活,让徐静斐感受到父亲和继母都是很好的人,虽然日子清苦,却也充满了温馨。
这天,她和廖静文闲聊的时候,终于忍不住表达了她对母亲的不满。
她说母亲生活得太好了,每天都有人伺候,吃得好,还抽美国香烟。她能获得这一切都是用的父亲的钱。
廖静文并未说什么,因为她和徐悲鸿在一起也从未图他什么。而徐静斐的一番话,也让她知道,这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和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徐静斐知道自己不能抛下母亲,只好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不过,这一次回家她的变化更大,拒绝喝牛奶。因为她喝不下去,父亲生着病日子清苦自己却用父亲的钱吃这么好的。
在这之后,徐静斐也曾多次回到父亲家中居住,她和继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因为她知道继母是一个好女人。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她和蒋碧薇的关系却越来越差。
母亲的行为也让徐静斐越来越不满,淮海战役胜利后,母亲竟然想和张道潘一起去台湾。即便徐静斐以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她,都无济于事。
她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母亲,于是在一个夜晚,她做出了和哥哥一样的决定,悄无声息地离开。
而在徐静斐人生的道路上,继母却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影响了她的一生。
在烽火岁月中,是继母引导她走上了革命征程。在继母爱的滋润下,她越来越自信,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名人。在她彷徨迷茫时,落魄困难时,继母总是在她身边关心鼓励着她。
徐静斐在和继母相处着五十多年,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继母对她付出了太多太多,浓浓地关爱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徐静斐也继承着父亲的遗愿,为了报效祖国,她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农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远在台湾的母亲,直到去世,身边都没有一儿一女为她养老送终,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