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彬先生谈尚派形意拳

张金形意 2024-11-24 03:58:07

形意拳是体用务实,简赅无华的武术拳种之一。它的五行、十二形多以一种技法反复操练的形式来练功、找劲,以适应实战的需要。当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为了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有了传统套路的形成。

器械是拳脚的引长,只要了解和掌握好各种武术器械的性能与形意拳中神意及功夫结合起来,自会相辅相成,互增技巧,在演练和实战中反映独特劲力和风采。形意拳各支所传尽管有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下面将阐述套路、劲力等技术问题,故作者将知者较少的尚派形意与众不同的练法和理论介绍给广大武术爱好者。揭人不揭之秘,言人不言之言,以利于后人学练提高。

1、形意五行拳

是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按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加以运用的。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崩拳之形似箭属木,炮拳之形似炮属火,横拳之形似弹属土。”五行拳是锻炼形意拳的根本,是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的。既然是按五行之说练五行拳,就不能不讲究“生克制化”,应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在五行拳中按劈生钻,钻生崩,肉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锻炼,才会加功增益少走弯路。如按多数练形意习惯顺序,则是金、木、水、火、土。反映到练拳上则成了劈、崩、钻、炮、横,顺序一颠倒则出现问题:一是金克木,一是水克火。《内经》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本为增益而练,非要“过亢”而用,这种既有相生又有相克的练法,不但按五行之理说不通,而且在练功找劲上效果肯定不理想。

尚派形意五行拳的动作技法和运动形式,也是别特色的。其劈拳和钻拳就与一般练法有显著差别。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似斧之劲。有些人把鹰捉当成劈拳是不对的。而尚云祥先生所教的劈拳(图3)与鹰捉(图4)在形式上虽仅是拳与掌的区别,而实质上却有极大的差异。鹰捉用掌声,是梢节发劲,劈拳用肘,是中节发劲。劈拳最可贵的是超出武术一般技法惯例,不用关节处打人,发劲。其劈劲的着力点在拳与肘之间的前小臂丰。故有“劈关肘打”之说。因之在技法上,它是别具特殊效用和涵义,成为形意拳知者甚少的精华之一。

经云:“钻拳之形似电(似闪)属水,内通于肾。”这一象形取意的要求,既有实用技法,又有健身秦用,缺一就失去了钻拳的真正价值。尚派形意所练的钻拳,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故不论是外形和内意都含有练功健身和实战作用,效益比其它练法较为显著。

2、形意拳传统套路

当通对五行拳练功找劲有了一定基础后,为进一步适应在动态中能连续不断地变化动作和发劲,以提高实战素质和表演效果,才逐步衍变形成了套路拳。

形意拳各支所传套路在名称和套路结构上基本相同。但因师承和个人悟性差异,在传授拳法时各有偏重,就会在身法劲力,刚柔,快慢等方面反映不一样。

形意拳每趟传统套路都有各自独具的特色,所以我们在练每趟传统套路时,必须充分理解其动作编排内含和技法特色,才能找出它特有的“劲”,才算有了练好这趟拳的基础。套路拳的锻炼会使神与威、气与力,以致素质耐力,技巧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得到高度的反映。所以练同一传统套路就具有全面的技术鉴定性,通过相互观摩研讨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作用。所以前辈们创造了一些套路被公认,流传下来成为传统套路。形意拳第一趟传统套路是连环拳,除它以外还有六合拳、八式拳、十二洪锤和杂式锤拳。此外还有五行对练套路五行炮,十二形对练套路路安身炮。十二形拳中的猴形拳、鸡形撕把(一般称四把)和燕形拳因其技法动作变化多样,故也属套路拳。现代人为武术表演比赛或为教学却又苦于所会不多,需要自行编造一些套路,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应实事求是向学生们讲明这是自编套路。如果自编套路确有长处可取,自会广为传习,不必伪称哪位前辈所传;也不能因某一形意前辈曾教过一些长拳传统的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就把它们做为形意传统套路传习下来。倘若蓄意混淆视听,则属于武德问题,愿为人师者戒。

3、在十二形的名称和特能上应去伪存真

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学得心意拳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为使象形取意的内容和劲力更趋全面,又增加了“鮀”(tuo)和“鸟台”(tai)两形,使之成为流传至今的形意十二形拳。顺序排列为龙、虎、猴、马、鮀、鸡、燕、鹞、蛇、(tai)、鹰、熊。

现代形意拳的各支派在学练原戴龙邦的十大形时,虽练法和要求略有不同,但象形取意所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唯在李洛能新增两形上,即鮀形、tai(鸟台)形的取物象形上,练法要求上出现分歧。现以尚派形意观点分述如下:

鮀(依传统用原字)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鮀”字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辞源》《辞海》中指一种吹沙小鱼,与形意拳中之鮀毫无关系。老拳谱中注明即“剪子股”。人们俗称它“香油”,“卖油郎”。是灰褐色,长不过寸,六只长腿的昆虽,雨后的积水面上常见到它。动物世界称它为“水上游客”,是一种水生蝽类,学名“黾蝽”,是昆虫纲半翅目的昆虫。它才上我们所要学的浮游在水面上做左右曲线前进,既轻灵又快速具有“浮水之精”的小昆虫。

尚派形意练鮀形的手型是拇指与食指撑开,其它三指卷曲,这个掌型(图8)是学昆虫轻灵的爪儿。鮀形拳左右曲线向前进的方式乃效仿“鮀”浮游于水面上前进时的快速轻灵的运动特色。再通过左右转身回头的发力训练来达到“若遇人多,三摇两旋”这一拳谱要求的实战技法。因武术前辈有文化的较少,全凭心传口授,致使近代人在著书查字典音(tuo)动物时,只有“鼍”是会水的,而且还很凶猛,便误认为学的是它。

其实“鼍”是扬子鳄,它并不是水族中身体最灵的,而是很重很笨的。它的爪子是在巴掌型的,运动起来不轻灵,较贪睡,但又很凶猛。它大水中仅头,颈部稍露水面,只是直线向前游水,不能浮于水面,更不会轻灵地左右曲线前进。所以我们所学所练的应是“剪子股”,俗名“香油”的昆虫“鮀”,而非扬子鳄的“鼍”。之所以产生一些错误的说法和练法,都是因不了解象形取意的目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造成的。(鸟台)(tai)形拳是十二形拳之一。(tai)字也是前人自造的形声字,一般字典无此字,从们又不知其物,武断臆测,才误为“骀”、“鸽”、“鲐”等错误。有人虽写出“鸟台”字,却不知是何物。或谓之类似鸵鸟只善直,何来竖尾之能?或谓之中国渤海湾里的一种回游和“鲐”鱼,有“护尾之能”。这些错误应该清除,道理应该弄个明白。

其实“鸟台”是一种隼科尾短的小鹰,平时人称“兔鹘”,又叫“秃尾巴鹰”,猎户养其雏儿,磨去爪锋,专用来捕捉野兔。而野生的“鸟台”,多站高枝上,头常朝下,尾朝上倒竖着,便于俯窥狡兔野鸟,见之能疾扑捉(中国华东、华丽北一带农村能看到)。这就是“鸟台”所独有的特异习性和技巧--竖尾之能。我们学它是用两臂上分后下来象其尾,向前上方借肋腹发劲,以学它的竖尾之能。

这就弥补了原十大形所没有的“肋腹打”这一特殊技法。形意拳经所谓“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俱不脱丹田之气”,这十四处是头、肩、肘、手、胯、足、左右算上共十三处,加上臀尾则十四处,而“俱不脱丹田之气”是就明“丹田”不仅是十四处打法的发劲之源,而且能用它打人。拳经曰:“肋腹打去意沾阴,好似还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僵一显奇能”,既然拳经把它列入打法之一,就必须发挥肋腹打的作用,事实上也只有发挥肋腹打的作用,才能符合形意拳从上下、左右,身躯前后都能发劲头打人的技法特点。郭云深与尚云祥先生身材矮小,但他们形意拳悟得精微,功夫精纯都擅长腹打(人们称为丹田气打)而名贯大江南北,武林内外。故拳经“以上以下十四处打法”应改成“以上以下十五处打法才对。

4、拳械一体,相得益彰

形意传统最大特点就是拳械地一体,也就是“器械是臂的引长”。所以说形意有什么拳,就有什么器械,只是不同器械有它不同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在运用中发挥不同的性能而已。

正因为它以拳为本,同一器械有之与一般练法不同的内涵,加之形意前辈视后学业者非得上乘拳法后才教之,故形意器械知者人稀,会者更少,致使当代不少形意名家在传授器械时,只能教些长拳传统器械,如“三才剑”,“七星剑”,“武当剑”等。当然适人所需,各人所追求的不同。但所练是否是形意传统器械,传人与学者都应有清楚的认识和监别能力。

形意器械为把形意身手特有的劲运用到器械上,掌握和使用好它的技法,而许多单趟练习的器械基本功,那就是五行(劈、崩、钻、炮、横)的刀、剑、棍、枪单趟套路。通过反复单练每一劲力,达到身械合一,会显示出独特的技法来,除五行各单趟器械外,还有五行、连环、六合、八式、十二洪锤等器械套路,除此之外,还有稀有器械麟角刀、凤翅镗、双沉香拐、双锤、铁筷子(峨嵋刺)和文杖等。这些器械无一不体现形意内外合一,拳械一体的独特风格和技术特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