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方岩的“胡公殿”竟然与义乌和缙云是一脉相承的

支氏渊源 2024-10-16 17:34:53

作者导读:(本文纪念胡姓清官胡则)

1、永康方岩和义乌德胜岩之胡公殿供奉的主人叫胡则,你知道吗?

2、中国第一个胡公殿在义乌佛堂,比永康早近一个世纪。

3、义乌始称“胡公”,毛教员始封“胡公大帝”

4、胡则的祖籍是永康还是缙云?​

永康方岩胡公

“胡公大帝”的真身是由人变“神”《义乌酥溪胡氏宗谱》载“胡则”其人

《义乌酥溪胡氏宗谱》记载:胡则,(963~1039)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端拱二年(989)进士,为宋朝婺州人登进士之始。明道元年(1032),江淮大旱,民饿死者众,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二州身丁钱,二州之民感德,多立祠祀之,在方岩有“赫灵祠”赐额。​

胡则死后安葬于钱塘县南山履太乡龙井源畔落坞,有规模宏大的纪念胡公的庙宇—宋广福院陵园,年久湮没。至改革开放后的永康胡库后裔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廿四日将杭州龙井源的胡公和陈氏夫人的骸骨运回故里,以就近保其永远而资纪念。

义乌谱载胡公

永康市方岩顶上“胡公庙”创建于宋朝公元 1123 年

方岩山原为大悲寺,创建于唐大中四年(850),北宋治平(1065)改为广慈寺。

宋宣和五年(1123 年)大兴工本,重新修建了广慈寺和胡公祠庙,当年正式被宋皇帝封为“佑顺侯”。胡公庙开始建在大悲寺左侧,后庙久而圮,将胡公像迁入寺中位于大雄氏之前。​

南宋,绍兴末年(1162)宋高宗皇帝赐庙额,“赫灵”并累加“嘉应、福泽、灵显、报于”八字。

胡则的出生地──胡库村胡氏子孙 1162 年在方岩顶上修建的“胡公祠”庙额改称“赫灵”。

所以方岩顶胡公殿始建于公元 1123 年,修建于 1162 年,扩建于 1992 年。

而义乌胡公殿创建于 1033 年今,佛堂蟠龙寺址,是中国第一个胡公殿,比永康方岩早 90年,之后做详细解读。

胡公祠

义乌人创建中国第一座胡公殿

由于胡则的惠民事迹,公元 1033 年八月十三日,义乌佛堂“下强地”原“龙磐寺”址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胡公殿”,今称蟠龙寺址。胡则称“胡公”一名由此开始。今佛堂下强地是中国佛教圣地。下强地位于中国东部今义乌佛堂的昆仑山,又称南山,今名“道院山”山脉上。公元 531 年弥勒大士佛在下强地开建双林寺僧舍植麻种豆,开拓处女地。公元 543 年达摩祖师在下强开掘了“达摩井”并创建了他在中国的第四个寺庙──龙磐寺。

公元 1032 年胡则为民上疏免“身丁钱“。公元 1033 年为感恩胡则“永免身丁钱”,下强地龙磐寺在扩建时,建造了“胡公殿”,把胡则称“胡公”供奉其中,龙磐寺从此改称为“胡公殿”。

公元 1053 年义乌尚阳凤林王氏六世王秉操进士入居下强地村名蒲潭,为胡公殿居士。公元 1121 年龙磐寺胡公殿被方腊南寇烧毁。​

义乌县治所建有三座胡公殿:《崇祯义乌志》(1640)义乌县治东,靠围墙一侧,后朱巷有胡公庙。1802《嘉庆义乌县志》:县治南(东西向,节烈节孝之间)胡公庙和西门胡公庙二座。据 1802《嘉庆义乌县志》一四四页载:八里殿:在县北八里杞胡公。梅口殿:县西二十五里十五都八保杞胡公。

义乌胡公殿

由于义乌是中国佛教之源,又因胡公殿义乌首建,宋皇帝多次敕封,故,胡公庙遍及“村墟里社”。

“胡公大帝”名称源于毛教员

胡公的“公”字源于义乌南乡,于公元 1033 年八月十三日建胡则殿时称“胡公”始,到建国后毛教员称胡则为“胡公大帝”。

公元 1033 年义乌南乡贾。朱。王。傅四大豪门,建造“胡公殿”时,称胡则为“胡公”,而公是对胡则的一种尊重,一种敬仰。“公”源自中国爵位名。分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公是第一位的。义乌百姓对胡则摆在五等爵位之首。义乌人把胡则推上了“神”位,视作“活佛”,由此胡则由“人”变“神”变“佛”。而时隔 926 年后,毛教员封“胡公”为“胡公大帝”。“帝”是最高的天神,古人想象以为宇宙万物的主宰。

1959 年,毛教员对永康县委书记马藴生说:“你们永康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一个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从此“胡则”“胡公”同关羽“关公大帝”一样,在世上唯二之“大帝”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公祖籍是永康还是缙云?

据溶江乡岩坑村《胡氏宗谱》有明确记载:胡则父名承师,娶妻应氏(永康胡库《胡氏宗谱》对胡则父母姓名的记载也相同)为永康人。应氏怀孕将生,于八月十三日一早前往永康娘家做产。“不意行至靖岳胡塔地时,遂诞生一子,就洗两头塘,抱至母家养育”,此儿即胡则。对胡则的父亲胡承师,康熙二十三年《缙云县志•山川•潭》有这样的记载:“大圣,县东南七十五里,胡则父承师修炼于此,后尸解,古其潭名大圣云。”胡则父亲胡承师在缙云县东南七十五里的大圣潭修道,而且在那里尸解成仙,可见胡则是缙云人的传说。​

与胡则同朝为官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与胡则私交甚深,在胡则辞世后曾为之写了《墓志铭》。据缙云岩坑《胡氏宗谱》收录的《墓志铭》题为:《正奉大夫上柱国开国公钦赐紫金鱼袋赠吏部尚书前兵部左侍郎致仕胡正惠公墓志铭》,并写道:“公讳则,字子正,谥正惠,栝之缙云人也。”而《永康县志》收录的《墓志铭》题为《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并载明 “……,婺之永康人也。”孰真孰假?不得而知。反正,缙云人民相信胡相公的根在缙云, 生在靖岳“胡诞地”。不过他自幼在永康长大,后又以永康学子之名考中进士,所以声名赫赫都说胡则——胡相公是永康人。为此在缙云的靖岳一带还流传着一句“木樨花远处香,胡相公显外洋”的民谚呢。可尽管“胡相公显了外洋”,缙云一带的村民却始终没有忘记胡相公是缙云人民的乡里乡亲,靖岳附近各村的男女老幼至今保留着逢年过节到“胡诞地”的胡相公殿祭祀、每年秋天步行上方岩朝拜胡相公(一去就要连去三年)和胪膛、靖岳附近二十多个村八月初九迎胡相公庙会等传统。

纪念清官胡则

后记:本故事原作者丁烈,其老家就在缙云东方镇靖岳村。小编只为歌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则而做此文,尽量尊重史实,尽量避免民宗迷信之词,故略做改动重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