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梁漱溟往来书信集》

噩噩文化 2024-05-26 10:58:46

梁漱溟 | 1942年,桂林,时年五十

「我们先世是元朝皇室,留滞中原,冠姓梁,久而汉化者。」1981.7.15梁漱溟致梁君大

「漱年二十,先慈见背,年廿六先严弃养。」【19780216致胡应汉】

最开始知道梁漱溟,是因为当年我们大学图书馆是他题的字,所以就默认是山东人,结果有所了解后才知道梁先生是位老北京,只是在邹平做了他一生最著名的实验。

右起:张申府、梁漱溟、李大钊、富国能 | 于中央公园

✉️ 李清来时我在家,惜乎不知其为守常之孙,竟未叙谈而去。【19810916致田镐】“守常”就是李大钊,梁漱溟的发小

✉️ 申府吾兄:本月廿日星期五我从政协开会后当访 见一谈,约于十三时前可到尊处。即在 尊处午饭,有芝麻酱面或炸鸡蛋酱,即可;千万勿费事。先此布闻,即请双安!弟漱溟白 七月十七日【1973】

黄炎培致梁漱溟 | 「黄原乃民盟之一员,此因当时民盟与中共结合对国民党斗争,他顾虑甚多而向后退也」

梁漱溟与黄炎培 | 延安时期

✉️ 二妹用我们的钱,不要还,切嘱切嘱。余不尽。漱白 五月九【1946】

✉️ 你不要瞎着急害怕,好似有神经病一样。我是平安的,永远平安的,任什么事亦不会有,你放心睡觉好了。我或者去昆明一行,安慰安慰那边的人【1946寄树棻夫人】

梁漱溟(前排右三)自重庆大后方到山东敌后游击区巡视,八个月后返抵洛阳留影 | 1939年,洛阳,其左为随行秘书,其右为随行军事参谋王靖波

✉️ 我的随行人员现在是六个人,一是艮庸,二是王靖波,三是王福溢,四是翟茂林,五李健三,六张荫平。……并且翟李张三个人都佩带手枪,随侍身边。六个人都穿军装,为是行路方便,只有我一人便服。【19390407寄宽恕】

名人大家的书信及读过不少,就体例来说还是按时间排序看起来比较顺,梁先生的书信则是按人物排序的。本书「以人为线」的排法凸显了长寿的坏处——看着老友们一个个离他而去。

梁老先生颇为自负,有强烈的使命感:

✉️ ……必待《人心与人生》《孔学绎旨》《中国文化要义》三本书写定完成。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乃不会有的事!【1943年七月《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 特别是像香港脱险之时,那时《中国文化要义》还没有写出来,万无就死之理的。现在虽然不同那时,然而亦还有没有作完的事(非我作不可的事)。这话不对旁人说,但对你却希望你了解,而不怕你说我说大话。【19511021寄晓青甥】

21岁开始素食,到晚年更加讲究养生:

✉️ 我现在身体这样好,全从精神好而来。我思想通畅,丝毫没有什么窒碍迷闷之处。同时精神振作,有用力的方向,有充分信心地在写《人心与人生》一书。饮食起居有节制、有规律(饮食要少不要多,完全素食),同时身体有每日一定的活动,不偏于用脑。……但要以心(即精神)带动身体则是一条不易之理……一昼夜廿四小时必须有心静之时(或静息或静思)……此外可以寻陶诗来看,亦能养心。心得其养,自然身体会好。【1972寄昭侄】

抗战期间,民盟领导人合影 | 左起:梁漱溟、沈钧儒、张澜、叶笃义、史良

所通信者鲜有名人大腕,名为“从游”之人,时刻以宗师自居,提到谁就是“从游于吾已五十余载”,其实就是五十多年前是他的学生,至今没断了联系而已。就连人家去世发唁文,信上也会说一句“想汝父从游于吾已五十余载”云云,我觉得这样不太好。

梁漱溟致蔡元培 | 1916年

✉️ 《人心与人生》一稿,已写成十五章,近十万字。此书之作发于一九二七年正月……一九六〇年开始正式着笔,全不用旧稿。至一九六六年夏写成前七章,突遇抄家之事,手稿及储备资料尽失,无法继写。一九七〇年乃重理旧业,至今两年半,续成后八章……在我有生之目必须完成此书,大约尚需二至三年时间也。【1972寄昭侄及黄艮庸】

✉️ 两人来京路费共需多少?一百二十元够不够?到京以后的用度不成问题。……晓青仍住德内大街麻花电台宿舍……【1972 寄昭侄及黄艮庸】

梁漱溟《为旧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题记》 | 1978年

✉️ 我自幼不屑为临池功夫,从来于任何碑帖书法不加理会,旁人或指目我是学赵子昂,或指我是李北海一路,实则安得有闲空及此邪!我少年时便想出家为僧,至今仍然是一佛徒。一生虽多转变,却万变不离其宗,总在“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八个字,既狂又狷,盖时时多自悔自责之事矣。【1980寄君大侄】

梁漱溟(右二) | 与同学

读书信集首先当然是对书信的主人感兴趣才会看,看“名人给名人”写信则更佳,比如“徐志摩和胡适”、“鲁迅和郁达夫”;退而可以看“名人跟非名人”的,但是聊的内容是大事件或我关心的知识点,比如陈独秀给新青年读者回信,讲白话文或讲孔教不除社会不禁等;最后就是“名人和非名人”聊一些缺乏知识点又不很重大的社会事件,读来索然无味,《梁信》的下册大多都是。

胡适致梁漱溟 | 1923.4.3

梁所通信之人大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当然为我熟知的像熊十力、冯友兰、陈铭枢等也有,但占比例太小,而梁先生和非名人聊一些有意思的知识点,比如讲解佛教类的知识也能看得起劲。

✉️ 佛教包罗万象,深不可测,其宗派在国内有十三宗之多,岂可轻视。难道古今多少在家居士出家僧侣其智虑皆不及你耶?即如我自十六七岁就志向出家为僧,拒绝吾母为我缔姻,今八十九岁仍然倾向于此。我承认我是佛教徒,毫不含糊。【寄钦元孙19810324】

梁漱溟和学生们 | 左为熊十力

比如黄艮庸给梁漱溟写信聊丁泗桥贺胜桥战役,虽然我不知道黄是何许人也(后来知道先是梁的学生再是梁的妹夫),但这个战役是耳熟能详的,由当时的亲历者独特的视角叙述一遍历史事件,可靠不可靠先不管,他的观点和说法都是新鲜独特的,所以看起来就会很有意思。

梁漱溟致毛泽东、周恩来 | 1949年1月6日

梁漱溟与毛泽东 | 1938年1月

梁漱溟致冯友兰 | 1971年

梁漱溟接受艾恺访问 |

季羡林:我对梁漱溟非常佩服,有骨气。我佩服的人,文的是梁漱溟,武的是彭德怀。

  冯友兰: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牟宗三: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像胡适之、梁任公等,没有一个超过他的。

  费孝通: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马歇尔: 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

梁漱溟撰写《中国文化要义》时 | 1948年,重庆

梁漱溟(前排左一)接待来访的丹麦客人马烈克、卡尔森 | 1934年1月

梁漱溟 | 作者Martha A.L.Lane

梁漱溟 | 作者Martha A.L.Lan

梁漱溟的六个时期 |雕塑:刘绍栋

胡适致梁漱溟 | 1923年4月3日

梁启超致梁漱溟 | 1925年10月1日

梁漱溟致革委会 | 1966年9月9日

马一浮致梁漱溟 | 1962年4月3日

兼容并包.油画.沈嘉蔚.1988.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从左至右: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裕藻、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

蔡元培在画面中心,身前为主张新学的陈独秀拿着《新青年》和忠于旧学的辜鸿铭手持洋装书,蔡元培身后是大胡子马叙伦,左为胡适举着《文学改良刍议》,右为李大钊展开《每周评论》,鲁迅高举自己设计的校徽。画面右侧着长衫戴眼镜的梁漱溟手里拿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画面左侧背对镜头的是整理国故的刘师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