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我国城市民间富裕水平大致上都有一定共识的,前列者以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为主,但具体到各城市之间哪个民富更强、排名更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有人认为以人均收支水平为重,有的却重视居民存款、个税等,各有各的论据。
要么试着将它们的这些指标按一定的比重综合评估下如何?不过因个税改革后更多是来自高收入者征缴,难衡量普遍民富状况了,因此只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民消费与居民存款三项。
比较纠结的是这三项指标的比重高低,如在几十年前人均存款肯定是比较权威的数据了,但现在的住户存款的主力是中老年群体,且受到人口流动性的较大影响。典型如深圳、东莞等明显受到了老龄化率低、外来人口比例大的影响。深圳2023年人均居民存款比广州、南京低一些,更远低于杭州;东莞还不到10万元而在20强城市中最低。
因此人均居民存款权重偏低感觉更合理,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与各地的政府、社会赔偿挂钩而权重应最高。那么就按照人均收入占50%、消费30%、存款20%的比重如何?
但哪怕人均存款比重只有20%了,还是有些城市还是比较吃亏的,如深圳就因此拉低而三项数据总得分83.66、低于杭州的84.56分而只能居全国第4位;东莞市更是因人均住户存款这项失分太多而总分仅有68.17而险居第20位。但也没办法,是考量常住人口口径的民富水平,所以被外来人口比例高而有所拉低也只能接受。
另有上海市因人均居民存款要比北京市低了许多,因此它在人均收入、消费占了很大优势的前提下,还是以94.27的总得分低于北京的95.37分而屈居第2位。
当然以上几个城市都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深圳、东莞受外来人口比例太大有所拉低,北京市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群体大而人均住户存款奇高,使得它们的总得分或排名产生一定或高或低的影响,看20强的其他城市得分和排名状况感觉还是偏正常的。
广州、苏州、宁波、南京、无锡等粤苏浙三强省主要城市都高居前十之内,在它们之后的也正是在发展水平、民富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城市。有点意外的是绍兴市2023年的三项数据总得分能达到76.44分要比厦门市更高一点,从感官上厦门被认为是民富水平更高的,从具体数据看还是它的人均居民存款拉低了总分不少。
但厦门已很是了不起了,它是20强中唯一能从浙苏粤三省的包围圈中突围的,要不是因人均住户存款的得分太低就闯进前十了。那么浙苏粤这东南沿海三大强省,哪个表现最是突出呢?毫无疑问还是浙江!
不仅在20强中浙江省占据了7席,而且杭州还能力压深圳、广州等高居第3,另外还有宁波、绍兴两城也在十强之内;广东省有5城上榜,也就是珠三角内除了中山市之外全都入围了,要比江苏省上榜4城要更好一点,后者入围的4城也是其省内最发达的“苏锡常宁”。
浙粤苏三省能入围20强的城市数量应该是没多大争议的吧,可能也就是具体得分和排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都是统一尺度衡量出来的,综合考量下来也是合乎事实的,如深圳要不是人均住户存款偏低一些,它的全国第三的位次也不至于被杭州拿下的。所以说这个评估标准基本上应该还是比较合理的,大家怎么看?
20强城市的各项民生数据具体情况和最终三项得分总和、排名状况,来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