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是刘少奇与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的长子。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允斌曾在苏联学习和生活,有了妻儿。
在阿廖沙的家中,珍藏着一叠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有刘少奇和儿女的合影,还有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来莫斯科的照片。
其中还有一张刘少奇弯腰,宠爱的亲吻阿廖沙的照片。当时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爷爷。
而如今,在他的脑海中,父亲和祖父的形象早已模糊。
1955年,刘允斌获副博士毕业后,刘少奇要求他回国工作。即便妻子一再挽留,但刘允斌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工作。
回国之后,刘允斌在内蒙古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虽然他为了祖国抛妻弃子,但他心里还是非常想念家人的。他对妻儿的感情深厚,他知道自己愧对他们。
1958年,妻子和阿廖沙来中国居住了十几天,回国之后和刘允斌离婚。当时由于中苏关系紧张,玛拉母子和刘允斌失去了联系。
1967年11月21日,刘允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直到1987年,玛拉母子才知道这一消息,此事竟然已经事隔20年。
阿廖沙表示,他现在都不相信父亲会自杀。“但我一直思念着父亲,姐姐对父亲的记忆要比我多,她还写过一首感情非常真挚的诗《怀念父亲》。”
不过,相比爷爷和父亲,阿廖沙的命运还是比较顺利的。他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中苏交恶时期,阿廖沙为了避免麻烦,从上学到工作都从未写过爷爷和父亲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他们一家也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在单位里,他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了国家奖章。在退休之前,他已经是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阿廖沙说,后来他回到国内,感觉到大家对爷爷的评价很高。
他能回到中国,其实和奶奶王光美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在俄罗斯的亲人已经没有几个,他们也都在中国。当他找到失散在中国的亲人后,他也对中国心生向往。
于是他给奶奶王光美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其实,王光美也早已有了想要孙子来中国的打算。
2003年4月,他带着妻子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他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北京,和王光美住了几天,深深地感觉到了亲情的温暖。
他还记得自己刚回到北京时,奶奶给了他热烈地欢迎,并召集了家族所有的亲戚。他还去了爷爷的故居湖南省宁乡县。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的时候,不懂中文,也不了解回中国。姑姑为他讲解了不少,介绍家里人给他认识,还带着他游览了中国。
在刘爱琴带着他去了很多城市之后,他选择了在广州定居。
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广州市一个繁荣发达的城市,这里要比北京和上海安静一点。而且这里的天气不错,广东菜也不错。他在这里有很多朋友,小孙女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阿廖沙开启了他在广州的生活。当然,除了他自己的生活之外,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加强中俄交流,促进中俄友好。
在他的眼里,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老一辈的责任就是让年轻人能够正确理解和记住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前辈为后代立下的功勋。
所以他要做一些有利于两国的事情。
他说,他退役之后,和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他的太太懂医学,所以他希望能把中医宣传到俄罗斯。他想要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大型中医药基地,用中医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病症。
如今,阿廖沙已经获得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他的儿女也已经长大成才。他也为中俄的交流作出了不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