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长(共1804字,阅读约4分钟)
曾经看到过一个街头采访:
“你觉得奶奶和姥姥哪个更亲?”
“我小时候跟姥姥长大的,现在我还怀念在姥姥怀里听曲儿的那段童年时光呢。”
“我跟奶奶更亲,每次去奶奶家都感觉很自在放松,但是去姥姥家,就感觉姥姥跟我很客气,刻意的寒暄。”
“虽然姥姥也疼我,但是她心里更喜欢她孙子,我这个外孙还是比不了的。”
“孙子”和“外孙”,“孙女”和“外孙女”,虽然都是孩子,但是在称呼上的不同也暗含了情感上的差别。
一位网友对于这个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区别对待时,才深有感触。
她说,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妈妈不重男轻女,因为从小妈妈对她和哥哥都一样的好,所以,当她和哥哥都有了孩子时,她还是天真的以为两个孩子也会被同样对待。
但是,之后她慢慢发现,每次她和妈妈视频的时候,一接通视频,妈妈听到是外孙的声音,本来期盼的笑容便慢慢的消失了。
而且在和外孙聊天的时候,孩子姥姥略显敷衍,总是无意识地喊出孙子的名字,让孩子很是生气。孩子总说:“姥姥怎么总是叫错名字啊。”
还有一年,好不容易大家有时间在一起过年,姥姥给她的孩子500块钱红包,但是给孙子却是2000块钱的大红包,姥姥说:“哎呀,好久都没见我的大孙子了,奶奶给个大包。”
偏心这么明显,连小孩子都能看得出来,于是,有一次,她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不想再跟姥姥视频了,也不想去她家了,她家不是我家,姥姥也不喜欢我。”
听到孩子既委屈又生气的话语,她的心里也是很无奈的,她表示不会去强迫孩子,因为她说:“如果是我被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我也不想去姥姥家。”
关于奶奶和姥姥哪个更亲,更喜欢去谁家这个问题,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所以答案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个问题的背后,却也隐含了长辈们对晚辈们的态度以及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导。
孩子的成长与外界的环境、文化背景、心理成长等都息息相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外部环境、文化和社会没有办法代替的。
因此,孩子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依赖和亲密程度,远远高于外部社会和文化环境。
而家庭成员中,姥姥作为家中的长辈之一,对孩子的成长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姥姥是妈妈的妈妈,而妈妈对于女儿的疼爱往往是深藏于内心的,那么对于女儿的孩子,姥姥应该更是视如己出才对。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姥姥的情感和依赖程度反而越来越低,逐渐形成了“越长大越不喜欢去姥姥家”的现象。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点:
●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传统习惯都会有所改变。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不同于以前,相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不同于以前。
而孩子和姥姥因为两代人的差异,在追求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偏差,从而导致姥姥和孩子的生活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姥姥年纪大了,不想做出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定型,所以,在和晚辈相处的时候,由于力不从心,所以也会表现出不太亲密。
●年龄代沟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和不同的人群交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圈子也会逐渐扩大。
孩子会更加注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姥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即便抽空去姥姥家,由于彼此没有共同话题,聊不到一起,来往的也就越来越少。
●姥姥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不合适
在和孩子的交往中,姥姥可能会存在一些方式不当的问题。
比如,爱管闲事、抢孩子玩具、过分保护等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从而对姥姥萌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了孩子去姥姥家的意愿。
●亲情的疏远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奇妙的存在。
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由于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依赖度较高,很容易被强烈的亲情感染。
但是,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如果父母去姥姥家的次数逐渐减少,在孩子面前提到姥姥的次数不多,那么孩子和姥姥的交集少,生活中便也会渐行渐远。
辣妈语录:
孩子长大之后对姥姥家的抵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我们家长认真地对待和分析。如果孩子出现了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就不能过分强迫孩子去姥姥家,而是要尽力去理解孩子,分析出现的原因。
尝试增加两代人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打破彼此理解和交流的障碍,家长在其中调解、做桥梁,相信姥姥和外孙外孙女之间能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长辈们的呵护与大爱下,孩子也能够更加快乐的成长。
家长们,你家孩子喜欢去姥姥家吗?
(图片源自网络)
可是我们这有个亲戚就是相反的,外孙子是个宝,亲孙子都要靠边站
别在这老挑拨关系
去哪家,看态度,谁都有一把称,谁对自己好,就想见着谁
外婆和奶奶都没有
替他的外甥外甥女们说出了心里话.也许自己的母亲就是一碗水端不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