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评论家法郎士俏皮地说: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1922年11月,普鲁斯特去世,享年51岁。
他的人生,刚过知命之年,就离开了人世,与众多长寿者比起来,实在太短。
然而,他的著作《追忆似水年华》,长长七大卷,两百多万字,真的很长,整本书在记忆的洪流里,从回忆中生出诗意,过往与现实交织,明明很美,可是却长得让人望而却步。
亨利·希金斯说它是‘最乏人问津’的文学作品,还说:
“最常把它挂在嘴边的人,往往连一页都没翻过……五十个人拿起来读,大概只有一个人可以读完”。
由此可见,普鲁斯特这本书真的很长。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普鲁斯特的生活,其实很无聊,他大部分时间都生病卧床,长时间关起门来写作,过着一种幽闭的生活,任世界在他外面飞速流逝。
他的一生,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
他在回忆的小岛上不断探求,一部《追忆似水年华》,卷帙浩繁,数千页,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
他说:
“智力,不光是对于这些记忆复活的情况无能为力,它原本也无意于寻找那些记忆的藏身之物。当你有意识地将某些生命的时光与某些事物联系起来,这些事物就永远不会成为时光的隐匿之所。就算有别的什么让你回想起这些时光,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也会因此而丧失诗意。”
他反复强调,重要的不是智力,而是直觉。
读完他的一生,你会发现,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难的是忠于内心。
011871年7月,黎明破晓,晨光初开,普鲁斯特来到了这个正在生病的世界。
他也和这个世界一样,体弱多病。
上帝说,我伤害你,所以医治你。
普鲁斯特生来就是一个病秧子,可是他的父亲,却是著名的医生。
总之,在投胎这件事上,普鲁斯特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且艺术氛围颇为浓厚。
出生三天,按理说该要‘受洗’了。
可是普鲁斯特却奄奄一息,身体堪忧,连洗礼都不得不推迟进行,因为谁也不知道死神会什么时候光顾。
普鲁斯特出生后,父亲的医学事业,也蒸蒸日上,书籍不断出版,名声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忙,普鲁斯特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除了身体不好,其他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快乐。
他有两个爱好,一是读书:
我那充实的童年时光再也没有了,我把它全部献给了我心爱的那些书籍。
别的孩子喜欢玩,可是普鲁斯特觉得,那些小孩子的玩乐,反而是他获得天堂之乐的粗俗障碍。
有时候,他看书看得兴味正浓,有小朋友来家里找他玩,他不得不依依不舍地放开书籍,去抓蜜蜂,去追光,去取茶点,
这些时候,他只想快些结束,然后回屋看自己的书,书还没看完呢。
读书,让他觉得这一切童年游戏,都是强人所难。
除了读书,他喜欢观察生活的乐趣。
晚上就寝时的灯光,温柔地在墙壁上变换色彩,好像是在讲述世界的故事。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也笼罩上一层不祥的阴影。
1881年,普鲁斯特10岁,那年春天,一家人散步回来,普鲁斯特突然呼吸困难,直接陷入晕厥。
这可吓坏了家人,最后才知道,这是哮喘发病,从此,“可怕的日子开始了,旧病复发的威胁从此徘徊不去”。
以前,他喜欢乡间自由的气息,如今,他却恐惧这些户外活动,就怕自己突然发病。
除了哮喘,普鲁斯特还对尘土、花粉、香气严重过敏,就连强光,也会让他的身体感到不舒服。
任何外出,都可能导致意外,从而一命呜呼。
他害怕外出,自觉地陷入自闭和隐居的幽闭生活里。
也许恰如黑塞描述的那样,上帝想尽一切办法,让人们孤独,就是为了让他们走进自己。
在幽闭的生活里,一个人只能与自己相处,也就越发能看到内在的广阔。
02由于身体虚弱,普鲁斯特总是一个病怏怏、脆弱的孩子。
他依恋母亲,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得到母亲的晚安吻才能入睡,要是哪天没得到,他就会失落无比,甚至精神崩溃。
10岁以后,他时刻被旧病复发威胁着,也不得不思考死亡问题。
进了中学,他身体依旧糟糕,常常因身体原因不能去上学,只能在家静养,他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1885年,普鲁斯特不得不因为身体原因退学。
一年后,身体好转,他才回到学校重新开始学习。
同样的,他的中学时代,除了多病,其他的大多都是快乐的。
他可以放声歌唱,可以高声朗诵,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可是,他的身体时刻跳出来提醒他,这一切都是那么脆弱。
很多同学喜欢游戏,经常邀请普鲁斯特去家里玩,去了同学家,普鲁斯特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而是喜欢和他们的妈妈聊天。
他不仅喜欢女人,他还喜欢男人,在他看来,“同性爱是直率的”。
那时候,同性爱不被社会接受,还是一种禁忌之爱,普鲁斯特的父亲发现了儿子的这种特殊癖好,决定给他治一治。
他们的治疗方法很奇葩,父亲给普鲁斯特一笔钱,并且给他指明了妓院的方向,让他拿着这笔钱去妓院治同性恋这种病,以为只要尝到了男女之乐,他的病就治好了。
可是,由于紧张,普鲁斯特打碎了妓院的夜壶,赔了一笔钱,然后逃之夭夭。
大多数时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大,很丰富,很饱满,因此,他必须找到一种宣泄口,以免那内在的世界被撑破,于是,他开始写作。
他说:
我有那么多话要说,就像海浪一波波不停地袭来。
031889年,普鲁斯特18岁。
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报名参军,要知道,他那身体,跟一个随时会破的气球一样,他竟然还要参军。
1889年11月11日,普鲁斯特正式入伍,成了一名步兵,驻扎在奥尔良。
一米六八的身高,一头栗色的头发,一个圆下巴。
这就是新兵普鲁斯特。
这个一身疾病的新兵,一天到晚咳嗽不停,夜晚,他的咳嗽让其他人受不了,因此,长官特批他可以搬出去住。
当了一年兵,二等兵普鲁斯特退役,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也开始了他的社交生活,他出现在各种社交沙龙,风度翩翩,有一种病态的美。
他也到了该决定自己人生事业的时候了,这让他感到焦虑,父母希望他进行系统学习,以便进入外交部从政,可他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写作。
然而,在父母看来,写作不能算是事业。
可一个人,不能仅仅为了“事业”活着,他还必须考虑自己的灵魂,退伍后,普鲁斯特就开始为《月刊》写稿,他的写作主题很广泛,诗歌、时尚、评论。
一个人要经历很多,才能写出一本美妙的书。
一个作家要先拿起笔,才能真正成为作家。
他参加朋友组织的沙龙,却拒绝暴力的网球活动,而是和年轻女孩们坐在一旁聊天。
他谈吐不凡,女孩们都喜欢听他说话。
在各种沙龙上,普鲁斯特认识了许多朋友,可他的内心,还是那么敏感。
朋友问他:
你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他回:
被爱的需要,需要被爱抚、被宠爱胜于被赞美。
朋友又问: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他回:
不知道怎么做,也做不到有意志力。
他的作品不断发表,然而他并没有形成影响力,他顺从父母的要求,学习法律,希望以此作为从政的敲门砖。
可是,他不想这样活着。
这并不是因为他觉得除了文学和哲学,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而是因为在许许多多痛苦的事情里,文学和哲学相对会好一点。
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学习哲学。
朋友邀请他去乡间小住,他们一起散步,看见盛开的玫瑰,他就停下来与玫瑰作伴,不再往前。
朋友独自行走,走了一圈回来,普鲁斯特还在原地,忧郁地看着玫瑰。
也许他看到的,不是玫瑰,而是人生。
我们走出去,是为了发现自己,但停下来,是为了给时间与自己相处。
04普鲁斯特一边探索着人生的秘密,一边坚持写作,他已经有作品出版,可是普鲁斯特人生最重要的作品,还在酝酿。
他不停地写,稿子堆得越来越厚,他的生命似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写出那本书(后来的《追忆似水年华》)。
可此时的普鲁斯特,却还不知道自己最终的创作是什么。
他的文学偶像罗斯金去世后,普鲁斯特决定要翻译罗斯金的作品,他一再强调,罗斯金的影响力在写作世界里是永恒的。
1900年,普鲁斯特拖着病体,前往威尼斯旅行,他要亲眼看看罗斯金笔下的那些建筑与艺术。
他常常裹着厚厚的外套,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又仿佛一尊易碎的古董,需要好生保护。
他就这样去咖啡馆,喝一杯酒,身体又不舒服,他声称:
刚刚起床,就患了感冒,要赶紧回家上床去,这里的嘈杂让他生病。
1901年新年,普鲁斯特就病倒了,他抱怨说:
总是病着,情绪低落,没有目标,缺乏行动力,毫无志向,生命已看到尽头,很少感到快乐。
整整一个月,他都在感冒之中。
他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习惯在夜晚工作和写作,这让他本就衰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他的写作也遇到了阻碍,他写信给朋友说:
我觉得我的写作一无是处。
1905年,父亲因中风去世,普鲁斯特的人生遭遇重击。
不久后,母亲也意外去世,孩子般的普鲁斯特随母亲一起死去,从今往后,在这世间,他成了一个大人。
他感慨说:
我曾有过的所有期待,将越来越不可触及。
美好,只在回忆里。
他渐渐发现了回忆的宝藏。
05世事无常,唯有疾病始终在折磨着普鲁斯特。
有一次,他给朋友写信说:
写这封信期间,我擦了83次鼻子。
鼻子都擦红了。
身体好一点的时候,他想出去走走,但是去哪呢?
有选择困难症的普鲁斯特,跟着感觉去了卡布尔,他希望自己能静下来真正写一部长篇小说。
他已经有了感觉,可以写了。
写作,是他的未来。
他在写作自己的未来,可是他热切向往的,却是过去,因此,写来写去,总是过去的影子。
1908年,普鲁斯特买了一堆学校用的笔记本,开始小说创作。
这就是后来闻名全世界的《追忆似水年华》。
写作是他的救赎,可身体却是他的阻碍,那破落的身体,似乎随时会罢工,反反复复,有时候起床一小时,都会让他筋疲力竭。
又是肺气肿,又是支气管炎,又是发高烧,此时,他只希望,能推迟死期,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因为除此之外,我已经什么都没有,或是不再有了。”
疾病让他饱受折磨,他告诉朋友:
我失去了所有我喜爱的东西。
回想自己的人生,他感慨:
我的健康已经完全被毁掉了,我卧床不起的日子已经超过10年,每个月只能起床一次,维持几个小时,从未打开过一扇窗户。
然而,即便是卧床不起,他也没有停止写作。
“太痛苦了,病到连笔都拿不住了。”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创作完成,稿子厚厚一大堆,有出版社的人说要亲自去拿稿件,普鲁斯特幽默地说:
你想象不到它们有多重。
毫无疑问,出版社看了他的作品,根本没法出版,太多了,不符合出版要求。
大作家安德烈·纪德只看了一点,就退回了普鲁斯特的稿子,太多了,根本读不下去。
人家说:
读着实在搞不懂它在说什么。
有的编辑说:
我实在理解不了,怎么会有人用30页来写自己入睡前在床上辗转反侧。
普鲁斯特根本找不到愿意出版的出版社,他又不愿意按照出版要求去修改,没办法,只能自费出版。
校对的时候,普鲁斯特在稿子上又增加了密密麻麻的字,为此,还多付了出版费用。
小说出版后,作家纪德读了,直接被感动了,他写信给普鲁斯特道歉,“拒绝这部书是犯过最大的错误。”
这世间有些东西,人们只有失去了,才能看到其价值。
06《追忆似水年华》虽然自费出版了,但读者寥寥。
很多人读了,都觉得小说太长,毫无节制。
但也有人慧眼识珠,纪德对小说大加赞赏,肯定了小说的巨大价值。
也有评论家表达了对普鲁斯特的钦佩,对此,普鲁斯特说:
终于有一位读者觉察到我的书自有其条理,把它看成一幢建筑。
可是普鲁斯特的身体,时刻都在提醒他,他距离死亡,比别人想象的还要近。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普鲁斯特密切关注战局,每天要读7种报纸,每次有朋友来看望他,他都要仔细询问外面的消息。
这个时候,他考虑去参军,保家卫国。
可是,他的身体,根本不允许他去做这件事。
到了四月初,他接到了一张纸条,要求他参加入伍体检,通知还警告他,如不参加,将视为体检合格。
为此,他的主治医生特意为他开具一份证明,虽然他的样子压根就不需要任何证明,一眼就能看到那种衰弱。
后来,军医亲自登门拜访,听见他肺部的异动,才免除了他参军的要求。
在家里,普鲁斯特一边关注战争,一边写自己的书,他不参加社交活动 也不做计划,甚至不肯接受拜访。
他的生活,越来越幽闭。
可是他说:
只有孤独时,我才是我自己。
对于他人,他还说:
唯一让我从他人那里获益的,就是他们允许我自我探索的时候。
在他的生活里,写作重于一切,而独处就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恰如他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的:
真正的著作不应是光天化日和夸夸其谈的产物,而是黑暗与沉默结下的果实。
07普鲁斯特的生活已经充满了苦难,可是上天觉得还不够,他的眼睛也出了问题,视力逐渐衰退。
他哀嚎:
我正在逐渐失明。
1916年,普鲁斯特的人生是这样的,5月一次长达70小时的失眠,8月是心悸和持续的眼痛。
可是这些,都没能阻碍他的写作。
他的作品越写越厚,他的体重却越来越轻,他瘦得不到九十斤。
1917年,他拿到准备出版的作品,总共五千页,他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
一遍不行,他要校对三遍。
等他校对完,字数再次翻了倍。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看着战后的世界,依旧喧嚣,可是有些朋友却永远离开了,他说:
我们曾一起想过那么多关于战争的事,却很少分享有关胜利的甜蜜。胜利固然让人欣喜,想到那些爱过却永远失去的朋友则令人哀伤。
为了创作《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简直拼了命,1919年,他已经有了名气,可是却失去了睡眠,只能已开大剂量的兴奋剂和镇静剂来辅助工作。
兴奋剂让他可以清醒工作,镇静剂让他可以入眠。
伟大的作品,似乎都是血与泪的结合。
这样的做法,让他的身体越来越衰弱,有时候为了入睡,他一次吃下一整盒药,然而,还是睡不着。
他哀叹:
极度痛苦。
可是,痛苦过后,他依旧热爱这生活,他说:
我的作品终将问世,我的生命不会虚掷。
对自己的作品,他说:
为了这部作品,我牺牲了我的快乐、健康和生活。
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享受,但一定不是为了痛苦。
我们拼命努力,很多时候,只为了能对得起自己。
08《追忆似水年华》给普鲁斯特带来巨大的名声。
可是他的身体,却越来越虚弱,1921年春天,他说话变得困难。
这年夏天,天气炎热,可是普鲁斯特却觉得寒冷刺骨,他穿着皮毛大衣,躺在床上,盖着7层羊毛被,怀里捂着三个热水瓶,壁炉里还烧着火。
不仅如此,他服用镇静剂的药量,已经超过了正常药量的10倍。
当他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他就很高兴自己可以继续工作。
1922年11月17日晚上,普鲁斯特依旧叫来助手,继续工作,他开始口述,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
几个小时后,普鲁斯特产生了幻觉,神志昏迷,医生来了之后,给普鲁斯特打了一针,可是他的身体,就连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他走了,直到死时,他才获得了平静和解脱。
1908年,他开始创作《追忆似水年华》,十几年了,他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创作了两百多万字。
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并且短暂的,可是有些人将生命的广度拓展得很宽阔,你走进去,发现那不再是一个人的生活,而是一整个世界,所有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也都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好,可到底怎样才是更好呢?
对于生活,从来没有一种好的标准,我们不必厚此薄彼,不必抬高某种生活方式而贬低另外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问问自己的内心,现在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这个答案你不能去询问别人,你还必须静下来,去和自己相处,然后才能真正知道答案。
普鲁斯特的一生,被疾病和苦难充满,他还要坚持写作,这种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大概是苦行。
可是就像普鲁斯特说的,作品终将出版,生命不会虚掷。
安德烈·莫洛亚说:
如果人们能对自己的生活看得更开一些,他们就会发现,那些他们努力追求却总是得不到的东西,许多都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一个人一辈子,能追随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真正的幸运。
09普鲁斯特说:
“永远试着在你的生活之上保留一片天空。”
这些年,喜欢去看一些伟大灵魂的故事,他们也曾在这世间挣扎,也曾在这世间为梦想苦恼,也曾为了生活痛苦烦恼。
然而,他们总是能够走出来,去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他们没有被某种生活困住,而是始终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坚定地走向自己要去的远方。
生命,就这样,一步步走远。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