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复杂身份代表人物—西晋宗室、北齐驸马、北周国丈和南陈郡公

刘涛慢叙历史 2024-12-14 21:00:52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西晋灭亡之后,宗室们在乱世中颠沛流离,部分被自己宗族的人杀死,部分被胡人部族杀死,还有的腿脚或者头脑灵便的,躲过一次次杀劫,一代代的繁衍下去。

比如说一个名为司马保的人,他祖上是司马懿第四个弟弟司马馗,司马馗的孙子司马模在西晋建立后被封为南阳王,是货真价实的西晋宗室的一支。

司马保在西晋末年看出王朝覆灭无法挽回,便携家带口的逃到了边远的凉州定居下来。

过了几代人,司马保的后人又搬迁到云中(现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北魏建立后,沿着内蒙古和河北的北方,设立了六个边镇,号称“六镇”,云中也在六镇的管辖范围之内。司马家毕竟是宗室后裔,家中有教育传承,文化水平比鲜卑族的武夫要高出不少,到司马模七世孙司马兴龙时,就出仕北魏,做到了鲁阳太守。

司马兴龙的儿子司马子如喜好结交豪杰,在北地转悠的时候,认识了还没有发家的高欢,二人感情甚好。六镇起义时,司马子如带着家眷南奔,得到了尔朱荣的厚待,被封为假平南将军。

尔朱荣死后,尔朱集团和高欢决裂,司马子如极力支持高欢,为他出谋划策,参赞政务,高欢成功,司马子如被封为左仆射。当时高欢之下,有四名大臣执掌朝政,深受高欢器重,号称“四贵”,司马子如便是其中之一。到北齐建立后,司马子如更是被封为尚书令、司空、太尉。

或许是自己前半生磨难太多,司马子如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就给儿子起名为“司马消难”。

算下来,司马消难是西晋南阳王司马模的九世孙,是西晋宗室的后裔。

司马消难自幼聪慧,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形象也很好,史书中说他“有风神”,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贵公子。高欢也看他很顺眼,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消难。

有当朝四贵之一的老爹,有头号权臣的老丈人,哪怕是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和军事才能,司马消难官运的依旧亨通,从著作郎开始,到驸马都尉,再到黄门郎。

从这一路官职也能看出来,从高欢到高澄,对司马消难的认知很清楚:仅仅文采出众的风流才子。

等到高洋即位,对司马消难颇为欣赏,提拔他为光禄少卿。

然而到了高洋在位的后期,有事没事就处罚大臣,如果喝醉了酒更是杀人如割草,大臣们见皇帝都要提前准备遗书,没准哪一次上朝或者陪皇帝喝酒,就莫名其妙的丢了小命。

而司马消难既然是风流才子,日常酒色不缺,跟夫人的关系就不咋地,他的夫人常常入宫找高洋告状,高洋也偶尔会因此事责斥司马消难,后面还将司马消难赶出了京城,扔到北豫州做刺史。

做了地方官,司马消难表现得非常“两面派”,朝廷那边说他为官贪婪,时常有御史弹劾他,而当地百姓和部队则不断地拿到司马消难的赏赐和各种“红包”,对他颇为拥护。猜测原因,应该是司马消难自知高洋看他不顺眼,没准哪天想起来他的过失就会派人要他小命,提前拉拢军民,做一些保命的准备。

有一次,高洋突然起了念头,召见自己的弟弟高涣,高涣生怕自己一入朝就没了脑袋,便杀了使者向东逃走,后来在济州被抓到。高欢刚跑的时候,朝廷里面都说高涣可能是投奔司马消难,俩人有什么密谋。这些话传到高洋耳朵里面,让高洋对司马消难产生了猜疑。

司马消难的堂弟与当朝御史中丞有嫌隙,御史中丞就借着高洋的猜疑,派遣手下御史到北豫州查探信息,这个御史狐假虎威,到了地方就将司马消难的几名手下关了起来。司马消难大为恐慌,思索再三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掉那个御史,举北豫州投降北周。

北周凭空得了大片地盘,对司马消难极为欢迎,派遣大将达奚武和杨忠前去接应,待司马消难抵达北周后,立即被封为大将军,晋爵为荥阳郡公。

值得一提的是,杨忠和司马消难一见如故,俩人结拜为义兄弟,在京城的时候两家人时常来往,杨忠的大儿子杨坚称呼司马消难为叔父。

往后几年,司马消难成为了北周的“马骨”,不断得到封赏,比如柱国、大司寇、梁州总管等等。

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册立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令姬为皇后。

这样,前任北齐驸马都尉的司马消难,又成了北周的国丈。

但是宇文阐年幼,话语权落在了皇太后杨丽华手中,杨丽华的父亲杨坚就得以执掌朝廷大权。为了避免昔日的“叔父”司马消难跟他争夺权势,杨坚任命司马消难为郧州总管,离开了京城。

好歹是做了几十年的官,司马消难一眼就看出来杨坚这小子有什么鬼心思,他听说尉迟迥不肯听从杨坚的命令,密谋起兵造反,便派人联络尉迟迥,打算联合起兵。

可是尉迟迥谋划泄露,杨坚提前动手,以名将韦孝宽为主帅,征讨尉迟迥。尉迟迥被迫提前发难,消息传到郧州,司马消难也诛杀了不肯听从自己的官员,举兵响应尉迟迥。为了确保胜利,他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南陈,希望得到南陈的支援。

杨坚也不含糊,立即任命王谊为大将,调动荆襄的兵马,讨伐司马消难。

当时除了尉迟迥和司马消难,还有担任益州总管,当年名将王雄之子的王谦,也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抗,他们三个分别是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和益州总管(王谦),因此这次北周内部的叛乱,史称“三总管之乱”。

然而,事实证明,当年他爹和高欢等人完全没有看错他的能力,哪怕是宦海浮沉几十年,司马消难也没有积累多少的本领。

司马消难是七月二十六日举兵造反,到八月份听说王谊即将领兵前来,司马消难当场慌了神,连抵抗的动作都没有,八月初六,他就带着自己的部下南奔,投奔了南陈。

当时的南陈皇帝陈宣帝同样将司马消难视为“马骨”,希望有更多不服从杨坚的北方官员来投,便加封司马消难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车骑将军、司空,晋爵为随郡公。十天后,又加封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水陆诸军事,明面上,司马消难成了南陈最高军事主将。

从北齐驸马,到北周国丈,再到南朝郡公,司马消难一生奔波了整个天下,当时人们谈论反复无常之徒,都会拿他来举例子。

多年后,隋朝大军南下,灭亡南陈,司马消难被送回京城。杨坚看在当年的情分上,赦免了司马消难造反的死罪,让他去做了乐户。过了二十天,杨坚再次召见司马消难,赦免了他乐户的责罚。

不知是羞愧,还是什么原因,第二次面见杨坚不久,司马消难就在家中病死。

0 阅读: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