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刘少奇被连夜送往河南,当地干警接到紧急“十七号任务”

雪青爱历史 2024-11-07 13:55:20

参考资料:

《刘少奇囚禁开封的最后日子》摘自《党史纵横》2008年第4期

《刘少奇遗体火化经过及骨灰回京纪实》凤凰网,摘自《炎黄春秋》

这是刘少奇人生的至暗时刻,不仅政治生涯一落千丈,还遭受到残酷的人身折磨,直至被秘密押送到河南开封,他的生命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那么,刘少奇生命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他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967年,担任河南公安总队三支队七中队指导员的李用胡,突然接到北京派下的一项神秘任务:有一位受中央“重点审查的对象”,将在当晚转移到开封,要求地方公安予以协助下机后的押送、看守工作。

紧急命令,深夜押送,尽管不知道来者是谁,是何身份,但李用胡的心中却隐隐有了一个猜测,此人来头一定不小。接到命令后,他不敢耽搁,立即带领几名公安干警做准备,前往开封机场等待

晚上九点半左右,一架飞机悄然降落在停机坪,众人纷纷进入机舱内部,看到后舱的一副担架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喉咙里塞着吸痰器,胳膊上扎着输液管,脸面虚弱的没有一丝血色,可奇怪的是,他却没有穿衣服,甚至连裤子、鞋袜都不见,身上只裹着一张粉红色棉被,外面又套了一张白床单

李用胡疑惑不已,这位老人怎么会病的如此重?怎么会全身未着寸缕?但他最好奇的还是,这位老人究竟是谁?

直至将担架抬下飞机,借着月光,他终于看清了这位老人的面容,起初,李用胡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可当看到周围人的脸上,同样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后,这才敢确定心中的猜测,躺在担架上的这位老人,正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

尽管所有人心知肚明,刘少奇落入低谷,可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然已经被折磨成了这种地步,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随后,刘少奇被送往开封市“革命委员会”机关一号院小天井院,尽管此时的刘少奇,已经虚弱得不能行动,但审查小组还是对他采取了“如临大敌”般的森严戒备。

院子高墙林立,僻静阴森,围墙上布满了成排的电网,而刘少奇的住所,在一个套房的小里间,区区几平米,屋子里除了一张小床和一张桌子,便再无其他,而他就是在这里,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事实上,失去自由的,何止是被关押监护的刘少奇一人,就连小院里里外外的看守人员,同样被“禁”了起来

因为刘少奇抵达的开封的日期是10月17日,看守任务被称为“十七号任务”,据李用胡多年后的回忆,他们被下令,不准外出,不准写信,不准同家人亲友有任何形式的交往,每一个人都以党性、生命做出了保证

小院大门口有岗楼,门外有哨兵,屋内有警卫,但每一关卡的看守人员,互相不能交谈,更不能和外界联系,只能一言不发地默默进行看护与防守,甚至外层的工作人员,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日日看守的人,竟然是落难的国家主席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看不到头的看守任务,可谁知,短短二十多天后,屋内老人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而当众人看到他手里紧握的一个物件时,却忍不住潸然泪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后续故事发展,可以点击右侧头像进入主页,我们接着往下看

刘少奇跌入人生低谷,在河南关押奄奄一息,临终时手里为何死死攥着一个小葫芦

一边是持续恶化的病情,一边是审查小组的作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整理遗体时,看守人员发现刘少奇手中,原本的一个塑料瓶,竟然被他紧紧攥成了小葫芦,可想而知他在临终前,究竟承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大家看到这一幕后,内心涌上一股莫名的心酸,同时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据看守人员李用胡的回忆,当时的刘少奇,虽然已经奄奄一息,瘦的只剩皮包骨,全身没有一条好血管,牙齿只剩下七颗,每一天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神志依然清晰,特别配合治疗,想活下去的意愿非常强烈,他想活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也想活到小人诡计破碎的那一天,可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刘少奇同志的经历和解决,虽然令人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还是等来了,沉冤昭雪的那一天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