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省份都在努力提高本省的高等教育水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头部“学院”更名为“大学”。
今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接连批准了50余所“学院”更名为“大学”,这也使得那些还未更名为“大学”的本科“学院”大受鼓舞和刺激,都卯足了劲要“更名大学”,其中就包括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老牌院校了,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高校。其前身是1925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1927年正式招生,初设蚕丝科和农科,由何香凝先生亲任校长;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6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现有海珠、白云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5亩,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5000余人;设有二级学院22个、本科专业6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在广东的高校序列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妥妥的老资格了,并且在多个农、工学科领域具有很深的底蕴,是更名“大学”的种子选手,并且从2020年开始,就喊出“更名大学”的口号了。
只可惜,今年教育部批准的高校设置名单中,“后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功更名为佛山大学,却不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名字。
没能更名为“大学”,自然是有客观原因的,对比佛山大学,就知道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目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表面上达到了教育部对“大学”要有10个以上硕士点的要求,可不满足需要达到涵盖三个门类以上的要求(每个门类2个以上硕士点)。
然后是科研和教学成果方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除了2021年获得过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之外,再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了,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则先后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所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落后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不能率先更名为“大学”,一点也不冤。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的短板补上。
日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发布《敦聘17位院士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宣布成立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并敦聘曾溢滔院士、吴奇院士、陈焕春院士、李玉院士、罗锡文院士、麦康森院士、张改平院士、朱健康院士、朱有勇院士、印遇龙院士、金宁一院士、吴清平院士、宋宝安院士、刘耀光院士、包振民院士、刘少军院士、吴义强院士等17位院士为第一届委员,旨在于“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结合学校更名、申博工作的迫切需要,为切实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智慧支持,为进一步加快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再添强援。
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后,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中国工程院张改平院士、中国工程院金宁一院士、中国科学院刘耀光院士等四位委员就莅临白云校区,进行了调研指导。
这17位院士,都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比如曾溢滔院士医学遗传学专家、吴奇院士是高分子物理化学专家、陈焕春院士是家畜传染病学专家、李玉院士是菌物学家、罗锡文院士是农机领域专家、吴义强院士是木材加工领域的专家、刘少军院士是淡水鱼类专家、包振民院士是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领域专家、刘耀光院士是植物遗传专家、宋宝安院士是农药领域专家、吴清平院士是食品领域专家,金宁一院士是农业领域的病毒学转专家,印遇龙院士是畜牧学专家。朱有勇院士是植物病理学专家,朱健康院士(美国科学学院院士)是农业基因领域专家、张改平院士是动物医学专家、麦康森院士是水产饲料等领域专家。
有了这些院士的指导,无疑有助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科建设的优化和升级,并且在短期内获得具有足够含金量的科研成果,这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名大学”将是极大的助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会成功更名为“大学”。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广东农业大学还是广州农业大学……
农业部直属的!资源什么时候才下得来!华农在那里看着呢[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