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句诗文引发的惨案,孟浩然缘何走上田园之路

睡前诗词故事 2024-07-31 20:47:46

王维客居长安,每逢佳节都会泛起乡愁,详见【】。不过对于少年得志的王维来说,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开心的,近期听说张九龄十分看重的一位孟夫子要在太学讲学,于是欣然前往,了解过前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位孟夫子便是孟浩然。

孟浩然在太学讲学赋诗,据记载,凭借“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而名动公卿,原诗现已不可考据,但我们仍可从这两句中窥见孟浩然的诗才。

我们试着赏析一下这两句诗,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而串连起这平常之物的,便是每句的动词,"淡"与"滴"两个字,如同神来之笔,点活了整个画面。“淡”写视觉形象,描绘了微云将散的朦胧状态,“滴”写听觉体验,让我们听到了疏雨落在梧桐叶上的清脆声响,均极有味道,两者结合,营造出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

孟浩然的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王维自身诗书画乐样样精通,自然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玄妙,为了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王维精心绘制了一幅孟浩然讲学的画像,作为礼物赠予孟夫子。这份心意,不仅传递了王维对孟浩然的敬意,更架起了两位诗人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随后的私下交流中,王维与孟浩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在诗词创作上的见解竟是如此相似。两人相见恨晚,彼此引为知己,时常一起饮酒论诗。

前面我们提过,此时的王维已是朝廷官员,负责朝廷礼乐方面的事宜,有一天,王维也是心血来潮,竟邀请孟浩然一起到他办公的地方谈诗论道,王维的办公地是在内署,所谓内署,就是指的皇城之内。

就在王维和孟浩然畅谈之际,忽听得一声报告,玄宗皇帝驾到。

王维赶紧出去迎驾,按照当时的礼法,孟浩然作为平民,是不得擅自进入皇宫的。情急之下,他就躲到了床底下藏了起来。王维和玄宗皇帝一起走进屋内,作为朝廷官员,自然不敢对皇帝有所隐瞒,只得把孟浩然喊出来接驾,并恳请皇帝恕罪。玄宗皇帝听闻来人便是孟浩然,因为此前有张丞相的推举,也便赦免了二人违禁之罪,然而,皇帝也好奇孟浩然的才华,想要亲自验证一番,便要求孟浩然背诵一首自己的诗作。

孟浩然大抵是被龙威所摄,感到有些紧张和慌乱,压力之下,念了一首非常不合适宜的诗——《岁暮归南山》,其中有这么两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诗的意思本来是表达一下谦虚,说自己没有多大才能,所以被明主所弃用,时常生病的人,也会被老朋友所疏远。哪知,玄宗皇帝听过之后,一直板着脸孔,认为是孟浩然在抱怨,“本人很有才但天子不识货,所以没有发现他”,于是悻悻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你自个儿不求官,我何曾抛弃你,为什么要冤枉我呢?”

说完这句话,玄宗竟拂袖而去。孟浩然宝贵的入仕机会就这样白白丟失了,试想,一个被皇帝抛弃的人,又有谁可以逆着上意而录用他呢?孟浩然只能望洋兴叹,就此止步于朝堂了。

既已无法入仕,孟浩然便决心纵情山水归隐田园了,张九龄、王维、王昌龄等一众好友为他送行。孟浩然离开了长安,奔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在路过建德江的时候暮宿小舟之上,船静静地停靠在轻烟缭绕的江畔,他凝视着天边渐渐隐去的夕阳,回想自己的求仕之路,亦如那沉落的日轮,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和忧愁的。

怀着愁心,环顾四周,想要寻找到一丝慰藉,江岸的旷野延伸至视线的尽头,夜色渐浓,天边的光亮慢慢低于岸边的树梢。一轮明月从江面升起,清辉洒满江面,似乎只有这一轮孤月还可以与自己亲近了。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恰好戛然而止。

大唐的官场或许少了一位平凡无奇的官僚,但诗坛却因此多了一位以山水田园闻名的大师。而另一位诗人,在蛰伏半生之后,凭借豪放洒脱的诗风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即将要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