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萍
是1982年还是1983年,反正就是这两年的一天,某团直政股长张宏文在办公室处理完手头的杂事,正坐下来喝茶,突然接到师干部科贾干事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是张宏文吗?上级决定提拔你当某团政治处主任,明天8点整到师政治部会议室,师领导要跟你们新提拔的一批人集体谈话。请不要误了时间。”
贾干事是副营职干事,与张宏文是老乡,平时俩人爱开玩笑。所以,张宏文斜靠在椅子上笑着说:“你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年底就转业了,正琢磨到地方什么单位呢,还提什么提?要说提个营教导员还有可能,团政治处主任?一下提两职?你就别逗我了。”
贾干事非常严肃地说:“这次不是开玩笑,我这有电话通知记录,误了事你自己负责。”
张宏文“腾”地一下站起来,说:“真的?”电话那头再次传来了肯定的声音。看样子不假,他高兴坏了,问道:“这是什么情况你能不能跟我说说?”贾干事说:“明天你来就知道了。”张宏文激动地说:“谢谢、谢谢!过几天我请你喝酒。”
一个即将转业的副营职直政股长,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下提升为团政治处主任(副团),虽然是大好事,张宏文还是脑袋嗡嗡的,按现在的说法是“懵逼”了。他重新坐下来慢慢思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82年还是83年记不太准了,部队实行干部年轻化,就越级突击提拔了一批。有一位连长,越过副营这一级走上了营长岗位,结果营长的命令还没有下,就直接下了团参谋长的命令,让人们看得目瞪口呆又羡慕不已。
这批越级提拔上来的干部,确有个别优秀者,后来干的也不错。但大部分不行,难以胜任领导工作,没几年就被安排转业了,冲上去的凤毛麟角。实践证明,这种干部政策是错误的,失败的。因为它违背人才成长的规律。
以那位连长任团参谋长为例,之前只当过排长、副连长,连个参谋也没干过,司令部作.战训练那一套业务根本就不懂,让他当参谋长外行领导内行,真的是勉为其难了。关键是会误事,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突然打起仗来就更麻烦了。
还有的干部,带一个连、一个营或领导一个小部门还可以,但格局比较小,综合素质达不到,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又缺乏人格魅力,不会团结人一同干工作,给他一副更大的担子就挑不起来了。不是说“台阶论”就绝对好,但多磨练磨练,多历练历练总是有利的,坐“土飞机”总是不好的。
战争年代,部队干部都很年轻,那都是打出来的,一个指挥员行不行,打几仗就看了出来,行的肯定被重用,放到重要岗位。再说战争残酷,减员较多,有的干部随时就补上来了,来不及考察,就看能不能打仗。别看这种特殊时期用干部的方法,用得是很准的,就是坚持战斗力标准。
和平时期不打仗,就是教育训练加管理,谁更能胜任领导工作,深层次的方面不太容易能看得出来,确实需要综合考虑和详细考察,毕竟时间比较从容嘛!搞突击提拔、越级提拔既没必要,也拿不准,还容易带来损失。历史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应该吸取。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