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磊,今年62岁,退休有半年了。我一直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年轻的时候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爱好,除了偶尔打,剩下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工作。曾经是个中学,教了书。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七八点回家,周末还要开补习班,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
我的妻子李梅,比我小两岁,常常念叨我这几年工作太忙,没能陪她多。我们家里就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张琳已经结婚生子,住在市区;小儿子张涛还在上大学。孩子们都忙,有时也没空回来看我们。
我记得退休那天,学校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欢送会,领导和同事们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其实,我心里有些复杂——高兴是高兴,毕竟终于可以不用每天守着教室和一大堆数学题,可是空下来后到底该怎么过,心里没底。
刚退休那段时间,整个人都像丢了魂似的。每天早上不再需要早起上班,早饭也懒得吃,躺在床上想着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李梅倒是每天提醒我,“别整天在家待着,多去散步呀,打打牌呀,老头子你也得活动活动。”她说的有道理,但我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空虚感。看着她忙着,和邻居聊聊天,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好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有一天,我去市场买菜,碰到了退休后的老同学吴志刚。他比我早两年退休,年纪也不小了,但看起来精神头还不错。我们一碰面,他就笑着说:“张磊,咋样?退休生活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基本都是在家做饭,做做小手工,生活倒也不赖。”我当时一愣:“你还做小手工?哪种?”他咧嘴笑了一下,“木工活,自己动手做些小桌子小椅子,挺好玩儿的,也不寂寞。”
我听了,心里不禁有些羡慕。其实我知道,吴志刚退休后过得很充实,他早些年也一直是忙碌的工作狂,跟我一样,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可是他退休后,竟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我就有些不明白了。
后来,我决定去他家看看,了解一下他是怎么打发时间的。到了他家,他已经在做木工活了,屋子里摆着一堆木材和工具,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味道。吴志刚一边打磨木板一边跟我说:“你看看这些小东西,做出来虽然不值钱,但至少能给自己找点事做,心里不会空落落的。”他说话时一脸满足,好像真的是找到了乐趣。
那时我才突然意识到,退休之后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整天就能。我开始琢磨,如果不去找点事做,我会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那天晚上,回到家里,我跟李梅说:“梅子,我打算去学学木工,可能还要自己做些东西。”她看了我一眼,轻轻笑了笑:“你这人啊,真是,突然有了兴趣,也不知道能做多久。反正不影响你做家务就行。”她的语气里有一丝调侃,我知道她其实有些担心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兴趣”,可她又不舍得直接说出来。
第二天,我就去买了一些工具,开始在家里动手做些简单的小木工。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手也没那么灵活,但慢慢地,做木工成了我每天的习惯。每天早上,我会花上几个小时,雕刻一些小桌子、椅子,甚至做个小木盒子。渐渐地,心里有了些许成就感,觉得自己还能够做点什么,不再是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的退休老人。
我也开始更加喜欢与邻里间的人接触了。每次做完活,偶尔就拿着自己做的小木制品到楼下,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有一天,李梅见我拿着一把小椅子走出门,问我:“你带这东西去干啥?”我笑了笑,“给你老妈那儿送个椅子,她最近老抱怨没地方坐。”李梅听了,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她大概也知道,我这段时间在木工上找到了些许的安慰和充实。
渐渐地,我的世界变得不再那么空虚,我开始学会享受独处的时光。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退休后的生活与人分享,学会独处,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最重要的活法
有一天,吴志刚约我一起去公园散步,边走边聊。我们聊了很多,聊了自己退休后的,也聊了各自的家庭。聊着聊着,他突然说:“其实,退休之后最难的是习惯孤独。我有个朋友,和我差不多岁数,刚退休时一天到晚愁得不行,做什么都不顺心,最后还是得了抑郁症。”我愣了一下,“抑郁症?这也太严重了吧。”他叹了口气,“他就是一直不愿意面对孤独,觉得什么都失去了。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有别人陪伴,你得学会自己和自己过。”
我默默地听着,心里有种的感慨。确实,退休之后,孩子们都忙,妻子也有自己的圈子,虽然我们还是有着彼此的依赖和关爱,但很多时候,独处是的。像我,曾经不习惯这种空荡荡的日子,总觉得自己被遗弃,什么也做不成。可是,慢慢地,我学会了享受这种安静的时光,学会和自己对话,学会从一个人身上找到满足感。
那段时间,我还结识了几个退休的朋友。我们常常一起去公园散步,聊聊过去的事,也聊聊退休后的计划。有时大家约着一起去打,或者去听听书法讲座,生活看似简单,但,却充满了满足。
我再也没有觉得孤单无助。独处,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自由。就像我和吴志刚说的那样,独处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它只是让我们有了机会去更好地了解自己,去享受那些别人可能忽略的小确幸。
,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退休后,学会独处,才是晚年最好的活法。
那段时间,我和吴志刚常常约着一起打球,聊天,偶尔还能约几个退休的朋友一起去爬山或者去听听讲座,生活倒是充实了不少。每一天的节奏都过得快而有意义。尤其是做木工的时候,我慢慢摸索出了点门道,做出来的家具也越来越精致。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觉得生活不再那么单调。可正当我以为这就是我退休后的最佳状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一切。
一天中午,正在家里忙着做木工的我,突然接到了女儿张琳的电话。电话里,她的声音有些急促,“爸,妈不行了,快回来一趟。”我愣了一下,赶紧问:“怎么了?她怎么了?”张琳这才解释说,妈突然头晕,,现在在医院。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压了一下。挂了电话,我脑袋,根本没想清楚应该怎么办。
我赶紧收拾好东西,叫了个出租车直奔医院。李梅躺在病床上,,旁边站着张琳和我儿子张涛。医生告诉我们,李梅有高血压,最近控制得不好,可能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突发脑血管意外。医生的话像是一盆冷水,彻底把我浇醒。她是我唯一的依靠,突然生病了,我慌了,什么也不敢想,只是紧张地站在床边,看着她。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待在医院里,陪着李梅。虽然孩子们轮流过来,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多陪陪她。每天等医生检查完,等她醒过来,我才敢松口气。那时,我意识到退休后的空闲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办法提前规划好,生命中的总是让你措手不及。
李梅醒来的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她看到我,勉强笑了笑:“老头子,别担心,我没事。”她虽然说得轻松,但我知道,她心里有很多不安。我握着她的手,突然觉得自己过去太过专注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忽略了她的感受。她已经不再年轻了,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我不能再让她一个人独自承担所有的负担。
,我更加重视家庭了。每天在家里,我都比以前更加细心地照顾她,做饭、洗衣服,甚至学会了做一些她喜欢吃的小点心。李梅也不再一个人,她时常说:“磊子,你最近真是贴心多了,我挺高兴的。”虽然她没说太多,但我知道她的心里有些许的安慰。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突然的病痛,了我对退休后的看法。这段时间,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我发现那些曾经觉得充实的孤独和独处,其实在面对家人的病痛时显得那么无力。
李梅出院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张。那段时间,工作给我带来的压力似乎一下子全转嫁到了家庭中。我开始更加依赖孩子们的陪伴,特别是在李梅恢复期,我几乎不敢离开她太久。每当夜深人静,家里只剩下我和李梅两个人,我突然觉得以前的那些“独处”都不重要了。真正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平凡时光。
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吴志刚来看我,他知道李梅生病的事,特地来探望。看到我有些颓废,他笑着说:“张磊,你这段时间也太忙了,退休生活还是要学会放松,不能一直紧绷着。”我苦笑了一下,“放松?现在没那个心情了,家里的事一堆,怎么放松啊?”他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退休不是只有空闲才能好好过,它应该是让你更加接近家人,学会享受和家人之间的陪伴。你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世界,忽略了家人真正的需求。你忙,是因为你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躺了很久,脑袋里回想着吴志刚的话。的确,退休并不是一个人孤独的时光,而是一个让你去修复关系、陪伴家人的过程。也许在我最需要独处的时候,李梅就希望我能多陪陪她。孩子们也需要我更多的关心,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自我的小世界。
我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不再一味地去追求独处的自由,而是更注重家人的需求。我开始主动跟李梅聊聊天,问问她的身体情况;偶尔,邀请儿女们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以前我会觉得这些事情琐碎而无聊,可现在我才明白,那些平凡的日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慢慢地,我意识到,真正的独处并不是避开所有人,而是找到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平衡。就像木工活一样,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留出一点空间,才能有好的结果。
我再也没有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虽然木工依旧是我每天的乐趣,但我更清楚,现在的我,需要的不是独自做东西的成就感,而是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和关心。我开始真正享受和李梅一起度过的晚餐时光,享受和孩子们聊聊天的温暖,享受每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退休后的生活,原来并不是单纯地逃避工作和责任,而是学会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学会陪伴,学会珍惜那些曾经忽视的时光。我终于明白了,学会独处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在孤独中寻求安慰,而是在与家人共同的岁月里,找到平静和幸福。
也许,这就是晚年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