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给《流浪地球2》打30分,美国被中式文化输出逼急了

南浔杨柳 2023-02-02 18:37:39

在电影院刷完了《流浪地球2》,对这部国产科幻片,我是很惊讶的,剧本、演技、特效的水准,完全对得起票价。

但让我更佩服的是这个故事的设定,地球也能流浪,诗一样的想法,却是因为危机而不得不选择流浪,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类团结起来,用科技去完成这次自救的流浪。

这个计划,需要的时间之长,需要动员的力量之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之艰巨,都是空前的。

无疑,这部电影是优秀的,优秀到国外电影院也在同步上映,而且买票去看的观众还不少,映后评价好评不断。

目前《流浪地球2》豆瓣评分8.2分,烂番茄指数83%,甚至有的国外观众评价,这是近五年来最好的科幻电影。

不管是口碑、票房,还是看完之后的讨论度,《流浪地球2》都是中国科幻片的又一次成功,所以我毫不怀疑,这部电影会被记入史册。

所以,当我看到《纽约时报》给《流浪地球2》打出30分的评价时,我心里只想嘲笑:《流浪地球2》动了他们的蛋糕,这就开始发动攻击了。

同样是科幻片,《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了44天,才突破16亿的票房,《流浪地球2》上映仅7天,就已经有23亿的票房成绩。可见《流浪地球2》有多优秀,美国的IP阿凡达,在流浪地球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况且,《阿凡达:水之道》烂番茄的评分只有77%,口碑也跟《流浪地球2》没法比。

年少时,我也曾迷恋过超级英雄拯救全人类的美国大片,但当看到《流浪地球2》里,绝大部分人在为了人类共同体而奋斗,冲锋陷阵的绝对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算得上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是普通的父母和子女时,我更惊叹于联合起来的决心和力量。

各国的航天员,选择了去月球人工引爆核弹,各国的互联网联通,现实生活中的人和数字世界的生命互相助力,这才避免了一场危机。

就连那句网上一直吐槽的50岁以上的航天员出列,放在电影里看,也一点都不违和。老一辈的航天员,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了年轻的航天员。300名50岁以上的航天员,前往月球人工引爆核弹,即使这个任务是有去无回。

那一瞬间,责任、担当和传承的内核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反而所谓的自由主义,在人类共同体面前,变得苍白又无力。如此强大的精神输出面前,自然有人怕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女性角色的塑造。刘培强的老婆韩朵朵,本身就很优秀,一个人可以打好几个。中方的发言人郝晓晞,从最开始的谨小慎微,变成了最后的眼神坚定,气场十足,开始带下一批新的发言人。跟刘培强并肩作战的女航天员,沉着冷静,在遇到事故时,还在做大家坚实的后盾。

所以,之前有人评论,女性角色变成了刘培强的背景板,这一点我很不赞同。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也一样在发光发热,如果韩朵朵不是患了疾病,那绝对不输刘培强。

电影接近3个小时的时长,我全程看完,一点都不犯困,因为情节足够吸引人,再加上音效和特效的效果,我也睡不着。那些说,在电影院里看睡着的,可能真的不是这部电影的受众。

图恒宇那条线,数字生命的探讨,非常有意思。数字生命在伦理上被禁止继续研究,如果沉迷于数字世界来逃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那还有谁会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呢?

不过,看到数字世界里年轻的图恒宇,跟死去多年、拥有自主意识的图丫丫,一起帮助现实世界避免了一场灾难时,我把注意力又放在了数字世界如何更好地反哺现实世界。科技本来就是中立的,怎么使用的选择权,其实握在人类手中。

《流浪地球2》后半段的节奏偏快,导演回复时说上映版的电影删减了80多分钟,因为不想分成上下两部,影响观影的体验感。这么解释下来,那也能理解,毕竟删减部分对于主线的影响不算大,盲猜也能猜出来个大概。

不管怎么说,《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都是中国科幻片的一个巨大成功,太空电梯的设计稿画了一大叠,在用心程度上,就秒杀了一众电影。

电影里还科普了一下北方月饼和南方月饼的区别,十八层地狱的梗,也很有意思。

最后,还是期待一下《流浪地球3》,吴京在第三部还能演啥,不单止吴京好奇,我们也好奇得很呀。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2023-02-03 19:20

    就算美国人不看 那也是团结海外华人的一种态度 何况 这只是一个开始 会让我们的文化一点一点砸进美国人的基因

  • 2023-02-03 02:34

    别意淫,北美票房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