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鲁迅一生的三个贵人

乐人看情感 2024-09-24 02:51:28

1936年,鲁迅在临终之前收到日本友人增田涉的来信。

友人表示想出版一本日文版的《鲁迅文集》。

鲁迅只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把《藤野先生》选录至其中。

原因很简单,在日本留学期间,医学老师藤野先生最使他感激。

实际上,鲁迅不仅仅对藤野先生怀有如此感恩之情。

在拜访启蒙老师寿镜吾时,他说:您的恩情,我怎能忘记?

面对文学引路人章太炎,他说:实乃后生之楷范。

回顾鲁迅一生,从幼稚孩童到中年斗士,一直伴有老师给他以勉励、指点。

可以说,没有各位老师的付出与支持,就没有后来成就斐然的鲁迅。

其实不仅是鲁迅,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在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老师一定会是我们一辈子的贵人。

教师节到了,让我们一起品读鲁迅一生的三个贵人,读懂谆谆教导的恩情。

1

老师,是学生的启蒙人

什么是“启蒙”?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说:开导蒙昧,使人明白事理。

1892年,11岁的鲁迅,便被家人送进私塾“三味书屋”启蒙。

此前,他要么浪迹在百草园抓虫看鸟,要么和闰土一样的伙伴到处玩耍。

对于读书,他也仅仅对连环画有着些许兴趣。

初进私塾,严厉而古板的寿镜吾先生,一下子束缚住了他。

先生上课时,手中必然持着戒尺,以示警诫;

看到学生溜到书屋后的园子中玩,先生立马就脸色愠怒,喝道:“读书!”

有调皮者,甚至还会被先生当众罚跪。

见此状况,爱玩的鲁迅只好耐住性子,摇头晃脑地读起《千字文》《三字经》……

在这方小小的书屋,鲁迅开始识字、念文,成为一名读书人。

后来,鲁迅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

鲁迅到处寻找未果,就在他失望至极的时候,寿先生却主动找到了他。

寿先生竟亲自背了陈仓米,步行至鲁迅家中,专程来送药引。

鲁迅为之深深感动:原来先生对待学生除了严厉,还有热心的一面。

作为鲁迅的启蒙人,寿先生的言行品德让他铭记终生。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立身与立学是不可分割的。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教学生掌握多少学问,还包括指引他成为怎样的人。

老师,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启蒙人。

他们不仅在用课本传授知识,开发孩子的大脑,帮助孩子认识世界。

同时,他们也会以身作则,去教导孩子如何做人。

老师的启蒙,不仅仅是启蒙孩子稚嫩的大脑,还有那颗懵懂的心灵。所以在这个属于老师的节日,我们感谢老师的启蒙之恩。

是老师教我们识字,让我们理解文字的含义,拥有了读书立学的基础。

是老师的口传身授,潜移默化间完善我们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三观。

感谢老师的启蒙,让我们从小便懂得以人品立身,以学识立命。

2

老师,是学生的鞭策者

作家马浩说:

玩乐、懒散乃人之天性,向上的过程中,没有人离得开鞭策。

每个人都有懈怠的时刻,尤其是学生时代的孩子更是贪玩。

但正是老师一次次的严厉鞭策,才让孩子克服惰性,改变懒散的心态。

1904年,鲁迅前往日本学医。

对于从小接受中医理念的他来说,西医显得晦涩难懂。

刚学西医的时候,最基本的人体骨骼、器官都让鲁迅头大如牛。

这也让在国内成绩优异的鲁迅,第一次沦为班级倒数。

就在他沮丧万分的时候,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把他叫到办公室。

藤野先生让他留下自己所抄的讲义,并且告诫道:以后每星期提交一次讲义。

两天后,鲁迅收到了自己的讲义,登时激动万分。

原来他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被用红笔添改过了。

不但增加了许多漏掉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藤野先生一直督促着鲁迅的功课,从骨学,到血管学、神经学,一科不落。

就这样,鲁迅在藤野先生的鞭策与鼓励下,成绩一跃至前列。

现实生活中,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鲁迅相似的经历。

因为作业马虎,被老师批评罚写;因为成绩差,受到老师额外的敦促。

那个时候的我们,总会对此心生不满,觉得老师太过严苛,管束太多。

但碍于学生身份,我们又只好遵循老师的要求,被迫一一改悔。

待到而今踏足社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才恍然明白:

老师的唠叨声,是对我们最无私、最纯粹的关爱。

他与我们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始终鞭策着我们。

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持续修正不足,塑造出迎难而上的心性,养成了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就像孔子常对弟子们说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每一位老师最担心学生的,就是犯了错误而不能改正,走错了弯路而无法回归正轨。

对于老师一次次的鞭策,我想说:谢谢您,老师。

是您苦口婆心地劝导与诫勉,才让我们持续向上,不断拔高自己。

3

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在电影《美术老师的放羊班》中,被一位美术老师感动了。

他从城里来到偏远乡下的高中。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但偏偏因为教学质量太差,班级里多数学生成绩很差,根本无法考上大学。

很多学生对此心生绝望,便渐渐失去学习动力,一个个都变得吊儿郎当。

可美术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却为他们指明了新的道路。

有学生爱画画,老师建议他学习美术,结果他通过艺考上了大学。

有学生正直勇敢,身材魁梧,老师推荐他报名参军,后来那名学生成了一名军人……

正是美术老师的一一指点,这些成绩不好的乡下娃才找到了各自的前行方向。

就像张桂梅说的,老师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他们就像一根火柴,燃烧着自己,也要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鲁迅在日本学医的时候,因为看到国内民众麻木不仁的幻灯片,突然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医学只能治疗人身体的疾病,却无法治愈思想的愚昧。

原本支撑他学医的信念瞬间溃散,他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中。

直到一天,他在街头闲逛,突然看到远处有一中国人站在高台上演讲。

那人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痛击国内政府和国人的现状,引得台下群情激奋,一片叫好。

鲁迅也深受感染,觉得那人的演讲一针见血,开悟人心。

这一刻,他陡然萌发了弃医从文的念头。

此时的他,对于文学与写作,如何开化国人思想,他一窍不通。

恰巧那人在最后宣布,他开办了一所国学讲习会,免费教授有志青年。

鲁迅听闻,当即向前拜师,决定从零开始学习文学、写作。

那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革命派学者章太炎。

此后多年,鲁迅便师从章太炎,汲取他的思想。

章太炎文笔犀利尖锐,倘若遇到文章骂战的时候,言辞更是不留情面,直指痛处。

鲁迅就在老师的指点下,文风也迅速向章太炎靠近。

章太炎曾向鲁迅针砭时弊,痛诉国人以理学杀人。

鲁迅受此点拨,更是写成《狂人日记》,一举成名。

学者宋云彬曾直言道:

章太炎的门人子弟中,只有鲁迅一人,学会他老师写文章的方法。

鲁迅正是在章太炎的指引下,才形成如此犀利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

回看现实,求学路上,人人都曾站在十字路口,有过陷入迷茫、彷徨的时刻。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学习?是选择新兴专业,还是选择传统专业?

若是独自琢磨,再聪明的人也会受困于此,找不到出路。

而当你得到了老师的指点,便能迅速破除迷障。

华罗庚说,我能在数学上有所成就,全靠老师的指点、引路。

老师正是那一只只小船,载着我们渡过迷障之海,驶向远方。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总会遇到各种困境。

感谢老师的指引,我们才能破除迷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为学生传知识,授技艺,指方向。

他对我们的恩情,不止于课堂,更绵延我们的一生。

他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让我们懂得安身立命之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生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位好老师,都是我们的贵人。

9月10日,教师节。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方,有多忙碌,都要记得向恩师问好,感谢这些生命中的贵人。

点个赞吧 ,祝全天下的教师们节日快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