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长三角,这片创造了“中国奇迹”的热土,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省一市的GDP总量再创新高。
彰显了这一区域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关键地位,当人们惊叹于这一地区的辉煌业绩时,是否留意到了内部的波澜涌动?
一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上海,这座向来以“领头羊”姿态傲立的超级城市,竟然在GDP排名中意外落后,屈居第三。
向来稳居第二的浙江省,也被江苏反超,是江苏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还是浙江上海遭遇了阶段性的困境?
江苏全面开花傲视群雄在这场GDP排位赛中,江苏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省份,如今以13.7万亿的成绩荣登榜首也就是第一。
将一直领跑的广东狠狠地甩在了身后,成绩的背后,是江苏产业全面开花的结果,数据显示,在全省40个工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保持了增长。
这样的全面开花在全国都属罕见,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比如集成电路等表现抢眼,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除了产业优势,江苏发展的另一大秘诀在于其强大的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个个实力不凡。
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织就了江苏腾飞的锦绣画卷,数据显示,仅苏州一城,去年GDP就突破1.2万亿,稳居全国前列。
无锡和常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写出了满意的答案,正是依托于这些城市的强劲发展,江苏才得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纵观江苏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省份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源于江苏多年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懈探索。
因为各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和江苏人民的奋斗拼搏,如今的江苏,已然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它的崛起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省份的腾飞,更预示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未来江苏与广东差距一定会进一步缩小。
浙江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增长潜力不容小觑在长三角版图中,浙江是一匹黑马,也是一个谜,这个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省份,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如破竹达到9万亿元,稳坐GDP亚军宝座。
可是在这一轮角逐中,浙江却意外落败,不仅被江苏反超,还与老对手上海拉开了距离,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
从浙江的新兴产业中可以知道,浙江经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也有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省,浙江近年来却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异军突起,尤其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增速之快令人瞩目。
仅2024年第一季度,浙江服务机器人产业就实现了78.9%以上的增长,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无疑将为浙江经济打开一片新天地,除了机器人产业,浙江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浙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浙江”。
致力于用数字化重塑传统产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制造,零售,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催生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也让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其实在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就已经达52.5%,居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2024年1到8月,浙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5.5%。
数字化转型不仅为浙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也为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说起浙江,不得不提的还有它勃勃生机的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依托其特有的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民营经济引领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9.4%,这充分彰显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也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探索了宝贵经验。
新的发展阶段,浙江正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为民营企业插上创新的翅膀。
尽管在这一轮GDP赛跑中,浙江暂时落后了一步,但它却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从服务机器人到数字经济,浙江,这匹经济领域的黑马,它的腾飞之路才刚刚开始。
安徽内陆崛起长三角向来是江浙沪的天下,近年来一个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安徽,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内陆省份,如今成为长三角版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安徽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增速5.8%领跑长三角,安徽已形成了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集成电路领域,合肥也已成为继北上深之后的第四大芯片制造基地,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不仅为安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这个内陆省份在创新领域崭露头角。
此外它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因为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产业转移成为大势所趋,而安徽凭借其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成为承接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洼地”。
可以知道安徽在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安徽,这个内陆省份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安徽也走在了前列,作为长三角唯一的内陆省份,安徽积极主动对接沪苏浙,加快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同时安徽还积极参与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随着合肥至上海、南京、杭州高铁的相继开通,安徽正加速融入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
上海转型阵痛说起上海,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座光鲜亮丽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实际上,上海的表现却让人唏嘘不已,2024年上海GDP增速在长三角垫底,与前两名江苏,浙江更是拉开了近1个百分点的差距,上海24年GDP接近5.4万亿。
曾经高歌猛进的上海经济,怎么突然就掉队了,上海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建设“四个中心”的宏伟蓝图,力图从从“速度”走向“质量”。
一方面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方面成绩斐然,服务经济繁荣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却困难重重。
高端制造业的短板日益凸显,这也是上海GDP增速落后的重要原因,即便是阵痛,对上海而言也是一种必经的宿命。
只有转型,这座城市才能重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事实上,海正在多个维度加速转型,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上海正发挥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中心。
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全力推进张江科学城建设,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24年上海研发投入强度高达4.4%,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上海正充分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海实际利用外资175亿美元,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一系列举措,无疑将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上海这座城市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
正是这种阵痛,才凸显了这座城市的勇气与担当,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转型。
作为排头兵,上海必须率先探路,即便道路崎岖,即便困难重重,历经阵痛的上海,正在蓄势待发。
结语江苏的全面开花,浙江的新兴崛起,安徽的后发优势,无不彰显着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而上海的转型之路,更是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
每一个省市的发展,都为长三角的明天积蓄着力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片热土必将引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
参考资料浙江日报2024年10月14日《浙江数字经济稳进向好》报道
杭州日报2025年1月20日《浙江GDP破9万亿元》报道
证券时报网2925年1月19日《13.7万亿元!2024年江苏GDP增长5.8% 增量全国第一》报道
新华网2025年1月20日《增长5.8%!安徽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报道
都市快报2024年4月23日《人形机器人,AI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课题之一,杭州来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