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共赵县县委机关变迁纪实

赵州溜达吧 2024-08-21 20:13:12

最早的县委机关——新新石印局

1929年7月,中共石家庄中心市委根据赵县党组织发展情况,批准赵县撤销特别支部,正式成立中共赵县委员会。县委成立后,机关驻地在赵县城内。当时,经由上级党委批准,由党员集资在赵县城内开设了“新新石印局”,经理由县委领导成员贾庆梅担任。“新新石印局”即成了县委的办事机关。在日常工作中,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通过乡邻关系,党的通讯处设在“利农丰”粪场(铁凝的《笨花》中有精彩描述)。在当时的形势下,党员活动多是单线联系,党组织都是进行秘密活动,所以县委领导和活动区域不大,主要活动在县城内、停住头、王家郭等周边党的群众基础强的村庄。

1930年3月,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个时期一共建立起14个党支部(西关、西门、瓜家庄、北解家瞳、停住头、王家郭、姚家庄、杨家庄、沙河店、北冯、小诰、丁村、一高、师范),党员人数发展到86名,并且还建立了由牟翰臣任书记的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简易师范)。

第一个驻村县委机关——停住头村

1930年8月,国民党特务抓捕了县委利用的外围关系(党的通讯处)——“利农丰”大粪场的经理张老晓,县委书记胡致祥等同志为保存实力、避免党组织进一步遭到破坏,决定大部分同志离开赵县外出开展地下工作。这时,县委的工作主要由贾庆梅负责,不久,贾庆梅也离开县城回到停住头等地开展地下工作,县委工作处于隐藏时期,革命活动步入低潮。

1931年3月,中共赵县委员会重新建立,停住头村于庆来任书记。但在1933年6月,由于直中特委书记李耕田叛变,赵县当时的县委书记李建之不幸被捕。从此,党组织活动因没人领导,转入单线联系、自发活动。1934年,朱诚任书记,虽在1936年重新建立了县委,但由于县委书记朱诚被捕,革命仍处于低谷。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和赵县城北党组织取得联系,县委机关活动才重新恢复起来。

赵藁栾联合县委机关驻地

——东刘庄、四德村、北朱家庄、大马

赵县城北和城东北的党组织主要由藁城早期党员张树翰发展组织起来的,并于1932年在大马建立了党支部,后又陆续在四德、朱家庄、冯家庄安现、北杨家庄、东罗村、西罗村、各子、后大章、圪塔头、北龙化、宋城等12个村建立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31名。

1933年春,直中特委职工部长袁致和与特委巡视员马玉堂等到赵、藁、栾交界地带以临时直中特委名义开展工作,并在1933年5月将这一带的党组织统一起来,组成了赵藁栾中心县委。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并不固定,以东刘庄和四德村为主要根据地,主要活动在赵、藁、栾边界一带村庄。

1938年4月,冀南一特委宣传部部长李克来赵县组建成立了赵县工作委员会,朱家庄人朱汽水任书记。

1938年5月,朱家庄人武荣海从南宫受训回到赵县,根据冀南一特委指示,在四德村将县工委改为中共赵县委员会(对外通称“政治部”,县委书记称政委),武荣海任书记。当时县委机关一般活动在四德、北朱家庄、大马等村庄。

县委与抗日游击政府驻地——乡官、四德、大安、秀才营、东朱家庄、大东平、常信、谢庄、南庄

1939年11月,赵县抗日政府建立后,为更好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国工作,中共赵县县委和抗日政府经常与县武装(即县大队)一块活动。在当时,党政机关没有固定地点,因此叫抗日游击政府。此时县委政府机关大多活动在乡官、四德一带和城东的大安、秀才营等村周边地区。1940年7月以后,县委和政府机关基本常驻秀才营、东朱家庄。但有时也临时入驻大东平、常信、谢庄和南庄等村。

赵元高、赵元宁边区县县委驻地——小诰

1939年10月,赵元高边区县成立,刘震任县委书记。

1940年6月,赵元宁边区县成立,邸非、刘济舟、朱芳、赵萍先后任县委书记。

县委机关最后一个农村驻地——大东平

1946年9月6日,国民党占领赵县城。为更加有效开展工作,县委决定将赵县党政机关全部撤出县城,到地形复杂、群众革命热情高的大东平村开展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县委机关重驻赵县城

1946年10月8日赵县城第二次解放,党政机关又重新搬回县城,活动范围遍及全县各村庄。

到1949年解放前夕,赵县县委下设区委12个,党支部238个,党员人数达到7222名。

建国初期县委机关进驻宁晋县城

1958年11月,赵县、宁晋、新河三县合并为宁晋县。县党政机关设在宁晋县城内。活动区域是三县各公社、各管理区和村庄。

六十年代县委机关再度入驻赵县城至今

1961年5月,赵、宁、新三县分别设县。赵县又和栾城县合并为赵县,党政机关设在了赵县城内。县委管辖赵县28个公社、251个自然村的同时,还有栾城县内的10个公社、135个自然村。

1962年1月,赵县、栾城分别设县,赵县党政机关设在赵县城内至今。县委管辖原28个公社(乡)和251个自然村(现281个行政村)。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