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节选自:
鲁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战》
全文大约24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必须与他的年龄相匹配。这里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父母却常常违背这条原则。他们的做法往往趋向于两个不同方向的极端,要么仍然以对待小孩子的态度对待已经长大的孩子,要么把超越孩子实际年龄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不论是哪一种情形,父母的这种不当做法都会束缚孩子的正常发展,阻碍他培养应有的生活能力,增加自卑感,削弱他适应社会所需的自我调整能力。
父母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原因在于他们对孩子的观察不够细致,没有正确地理解孩子的处境。孩子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和期望,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年龄而有所不同。可是,很多时候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要。
过于虚荣和深情的父母希望孩子别长大,因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小孩子的确非常讨喜、惹人疼爱,所以父母只盼着孩子永远保持婴儿的状态。他们会模仿孩子初学说话时的“宝宝腔”,以一种低于孩子年龄的幼稚语气与他交谈,仿佛这才是跟孩子交流的唯一恰当的途径。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孩子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父母依然会使用可爱的“宝宝腔”,比如“吃饭饭”“睡觉觉”“拿拿”,哪怕孩子上了好几年幼儿园,他们也坚持用孩子最早学说话时的腔调和字眼。于是,在父母的坚持下,有些明明已经四五岁的孩子,在说话和其他生活方面,仍然保持着两三岁小宝宝的特征。
不但如此,孩子们也常常不用承担符合他年龄应该承担的责任。即使有些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也要每天由父母替他洗漱穿衣,有时甚至替他找借口逃学。到了他七八岁时,仍在家人的温柔呵护下,享受着小婴儿的待遇。当然,他同时被剥夺了自己做决定的权利,直到进入青春期,这些孩子才被赋予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图源:pexels
很多父母似乎根本没有关注到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他们的“宝宝”,意识不到“宝宝”其实已经成长为跟他们一样完全独立的个体。有时难免导致十分荒诞的情况出现。
我曾经认识一对母女,母亲已经大约六十岁了,女儿也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这个女儿在方方面面都非常顺从母亲,当她要出门买东西时,她母亲会警告她说:“注意不能在外面待太久了。”“在马路上要小心,别磕着碰着了。”而这位已经四十岁的女儿总是恭恭敬敬地回答:“好的,妈妈。”幸运的是,今天的孩子们很少能忍受这种无聊的告诫。但是,只要今天的父母仍把孩子视为“长不大的孩子”,这样的现象就只会更加普遍。
出于这些原因,在孩子的成熟期,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不幸的是,在青春期,男孩儿和女孩儿都必须克服身体上的巨大困扰,如果父母仍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改变,而且已经长大成人,青春期时的麻烦与痛苦就会更加严重。一个年轻人,不论从外表上还是心态上已经完全成熟——虽然其内在发育还没有完全稳定并成熟,但是父母还把他们当作一两年前的孩子来对待,孩子怎么能受得了呢?
令人痛苦的训斥,对个人自由的过度限制、对孩子脸面与尊严的忽视与漠视——这些都是父母不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发展而导致的典型结果。实际上,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父母的角色就要从生活照料者逐渐转变为孩子的好朋友与合作伙伴。只可惜大多数父母往往很难让自己及时做出改变。
图源:pexels
另一个事实是,父母对待孩子截然相反的态度,同样常常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展。这里我们指的是父母只顾自己的兴趣和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的需求,没有顾及教育应有的循序渐进。
比如,父母常常要求小孩子达到完全不可能的高要求。他们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与其说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野心,或者是心理安慰。于是,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写字和阅读,只因父母对他们过早的、看似非凡的“天赋”感到扬扬得意。但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这些孩子有可能还不会自己穿衣服或上厕所。
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令父母夸耀的“天赋”,父母就会抱怨不停,认为孩子太没出息。许多父母竭力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神童”,人为地培养孩子一些虚假的成就,其实孩子在那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天赋。这并不能真正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因此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甚至因为最后不可避免的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
因此,不论是对孩子能力的高估,还是对他能力的贬低,都同样会阻碍他的正常发展。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小孩子,更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七岁的马克可以参与父母间的所有谈话。每当家里来客人时,他也可以与客人们共进晚餐。晚上他也不需要早早上床睡觉,父母什么时候入睡,他就什么时候睡觉。在餐桌上,他也会像他父亲那样,拿一份报纸放在面前!他的父母为他如此“成熟”和“聪明”而感到分外自豪。
可是另一方面,他也让父母感到很头疼,因为他十分倔强,很不听话。每当他的某个欲望没有立即得到满足时,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对着母亲拳脚相加。他还对食物挑剔至极。由于马克喜欢争强好胜,他无法与任何人相处,也没有朋友。他明显的缺点和表面上的优点之间,无疑有着非常明确的关联,在这两方面他的父母难辞其咎。
图源:pexels
此外,父母也不应要求孩子做出超出他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决定。在这里,如果父母对孩子心智发育程度有着错误的理解,很可能在上一刻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实际上愚蠢和不可理喻,而在下一刻却又以为,孩子已经具备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智慧和洞察力。甚至有时,孩子被迫卷入他不可能理解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乃至商务方面的问题。
孩子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常常令我们瞠目结舌。他在许多方面的思维过程比我们更自然,能比我们更迅速、更客观地进行推理分析,而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总是拘泥于既定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模式。但是,仍然有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因而必须通过学习逐渐掌握。所以,当你跟孩子分析情况和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孩子对此的理解程度。
你既不可以低估孩子的智慧,甚至拒绝按照他的要求进行解释,又不可以把自己的焦虑过多地放在孩子的身上。你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所做出的反应,不要把符合孩子心智水平的典型行为误认为是他太过迟钝、不够圆滑或者残忍无情。
有些问题,比如死亡和临终、经济利益纠葛、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等,几乎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法理解的难题,可是父母往往在这些方面很容易对年幼孩子的理解力产生误解。要正确地评估孩子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智水平,虽然并不容易,但的确非常必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