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连接上一期。
每个国家的主导时期都是上升和下降的阶段;我们样本中的每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相对于其他国家都有相似的地位。上升期的特点是经济扩张和国际能力提高。每个国家在世界GDP中所占的份额都很小,但这一份额在增长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根据这些标准,国家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上升状态。为了缩小分析的重点,我们选择了国际体系多极化、没有明确主导力量的时期。对于英国来说,这大致对应于1763年至1815年期间,当时许多欧洲列强争夺霸权;对美国来说,这是1873年至1945年。苏联在东欧的崛起阶段可能从1922年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克服了内战、外敌入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去时期经济增长不平衡,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贫穷的国家之一,
但1979年转向市场改革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增长,平均到2018年初,中国的国际政治和军事力量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落后于其经济实力,但到21世纪初,其不断增长的国力变得明显;美国单极时代即将结束。为了我们的分析,衰落期可以定义为敌对国家的新竞争领先大国地位的时期。毕竟,没有一个国家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尽管他们各自的任期可能会因国家而异。从经济角度来看,衰退期意味着领先的全球大国不再拥有世界GDP的最大份额,或者其份额已经从其多年主导地位期间的峰值下降。1873年后,英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下降,当时它经历了来自德国和美国等竞争对手的更大竞争。美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大幅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尽管苏联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最大的经济体,但在21世纪初,中国开始更积极地争夺其地位。
作为地区大国,苏联的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末停滞不前,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莫斯科经历了严重的经济放缓;随之而来的是糟糕的经济当然,由于中国时期是基于猜测的,我们无法判断它何时会进入衰落时期。这些定义和时间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以往大国的样本我们现在可以用它来比较中国及其前景(见表3.1)。还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将在下一期中进行。
表3.1特定领导大国的上升、首要和衰落时期
历届大国的主要特征。在确定了我们的案例后,我们现在从主要的地理基础、控制方法、军事范围和力量以及冲突模式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在本期中,我们还将考虑大国的案例与这些先例相比如何。
地理基础。过去的主要大国可能在各大洲施加了影响,但研究前帝国的学者已经注意到,每个帝国的主导地位是如何由特定的地理区域构成的。维持一个主要大国最重要的地理区域通常具有密集的贸易、投资、安全和政治关系网络。这个对一位全球领导者的成功至关重要的地理区域通常与其前任不同。这是因为新兴大国倾向于在对现状权力不太重要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因为与主导力量发生冲突的风险较低。例如,大英帝国依赖于一条丝带横跨非洲和中东中部的领土、南亚的一个巨大殖民地以及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几个岛屿。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通过征服、培养附庸国和其他形式的国家工艺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帝国,英国的实力在公元中至公元前50年达到顶峰19世纪末。在经济上,每个地理区域都贡献了重要的贸易资源和工业。加勒比海地区提供糖,
印度提供棉花和其他制成品和商品。英国还从中国和太平洋前哨的茶叶和异国商品贸易中获利颇丰。为了确保其安全-为了维护海洋利益,它维持了殖民地,并通过一支由本土征税增强的适度远征军来支持附庸国。它还保持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确保其遥远的帝国的安全海上交通线。相比之下,美国主导地位的地理基础在于美洲、西部欧洲、东亚和东南亚,日本是最重要的亚洲伙伴。在经济上,美国与这些地区进行贸易,并与西欧、日本、拉丁美洲和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工业联系。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瓦解,美国通过联盟的形成:北约在西欧,中央条约组织在中东,东南亚的东南亚条约组织,以及与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韩国、台湾和泰国等国结成的双边联盟。美国在其盟友的基地部署了大量的海外军事存在,
海军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够确保源自中东的全球商业和能源供应的安全。但美国也通过支持附庸国和偶尔的小规模军事干预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像冷战期间在拉丁美洲所做的那样。苏联从未达到过英国行使的全球权力的高度-美国或美国。然而,它确实在欧亚大陆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欧和中亚取得了领先地位。莫斯科与亚洲的一些共产主义国家,如朝鲜和越南,以及拉丁美洲保持着友好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通过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莫斯科与东欧卫星国华沙条约组织结成联盟。苏联还向发展中国家的共产主义伙伴和与莫斯科结盟的叛乱提供军事训练、武器销售和其他形式的安全援助。中国尚未达到全球领导地位,但它已经明确了它认为对其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地理区域:非洲、加勒比海、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东欧和南欧、
拉丁美洲和中东是指定为“一带一路”一部分的主要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北京推动的贸易、投资、双边和多边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相吻合(见表3.2)。重要的是,这些领域对美国的实力往往并不重要。按照上述案例的模式,中国将伙伴关系的建立集中在被忽视的领域美国。中国的投资模式说明了这些地理区域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国内将重点放在现任世界领导人基本忽视的领域,并扩大了对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非洲。然而,2000年初,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多样化,扩展到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美国。这些国家的贸易也大幅增长,反映了它们作为原材料和技术来源以及成品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增强了这些地理区域的重要性。
21世纪初,中国的石油进口伙伴关系也大幅扩大,其中大部分涉及拉丁美洲、中东、俄罗斯和西南沿海地区。 表3.2领导大国的地理基础
非洲。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存在还延伸到在各种问题上的合作,包括制造、生产、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实上,中国将“合作”描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以区别于通常由例如,中国和美国与欧洲和日本有着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还与美国保持着强劲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然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参与最为丰富国家是有限的。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寻求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对有关国家的参与不断加深,中国的安全利益也在增加。国内一直专注于军事外交,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安全关系;相关活动包括武器销售、军事训练和自2000年以来,演习、高级领导人访问、港口停靠和其他形式的安全援助的规模和范围都大幅增加,特别是在英国航线沿线国家。
中国在亚丁湾保持了持续的海军存在,以打击海盗行为,于2017年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控制方法。主要大国在影响和决定其他国家事件的能力方面与其他富裕、强大的国家不同。根据定义,享有首要地位的国家与没有影响力的国家相比,他们有更大的能力影响其他国家。因此,他们不仅拥有优势资源形式的权力,而且表现出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遵守自己的偏好。合规性可能不完美,控制可能很弱,但应该有证据表明,卓越的力量指挥或影响下属国家行为的能力。是帝国建制的理论家,他区分了两种形式的控制。第一种是正式控制,包括大国直接控制和管理下属国家(通常是殖民地)的关系。这往往采取以下形式规定附属国下级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母国的官员也直接管理下属国家的事务。相比之下,非正式控制依赖于名义上尊重独立权力主权的间接方法。
然而,在实践中,领导大国依赖于许多工具以及施加影响的工具。这些可能采取通过结盟、贿赂、勒索和恐吓提供的激励形式。它们可能包括支持政变、暗杀、军事入侵和其他推翻政权并建立更顺从政府的行动。非正式控制下的控制程度因总体而言,这种情况和关系比正常控制下的情况要弱得多。然而,非正式控制有其自身的优势:它通常给主导大国带来的成本和风险要低得多,因为不需要维持昂贵且政治上有争议的占领军;它在政治上也更具可持续性,因为-纵坐标国家保持其主权和独立的外观。自世界非殖民化运动出现以来,这一点尤为重要,该运动导致了反对正式帝国的全球规范。大英帝国在其崛起过程中行使了这两种形式的控制权-梅西和衰落。它在非洲、印度、北美和其他地方建立了殖民地。
然而,它也通过保护国保持了非正式的控制形式,英国承认该国的主权,并允许当地领导人统治。作为交换,保护国向伦敦提供了军事通道和支持。这个英国在加勒比海、中东、大洋洲、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有客户。英国当局通过各种方式行使控制权,包括提供财政援助和投资、武器销售、军事援助和培训,偶尔还通过强制行为,包括军事示威或甚至大规模的军事干预。美国在其崛起的最初十年里实行了正式和非正式控制的混合。例如,在19世纪末,它支持拉丁美洲的附庸国,但在美西战争中,它也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菲律宾作为殖民地。如何-二战后,美国的崛起恰逢以拒绝殖民主义为前提的国际体系的演变。在由民族国家定义的全球秩序中,美国支持民族独立运动,然后使用非正式控制技术,如财政、军事和咨询援助,来支持友好的政治制度。
在早期,苏联参与了征服和吞并各省的战争。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识形态上对殖民主义的反对和对民族解放的倡导,以及缺乏其他国家没有“声称”的可进入领土,阻碍了莫斯科寻求正式的控制方法。从其区域主导地位到苏联解体后,依靠非正式的控制方法。莫斯科承认东方集团国家名义上的自治,但军事占领、经济依赖和卫星共产主义国家缺乏自治的现实削弱了苏联的统治程度。莫斯科控制了并确保东方集团国家的军事和情报部门都有忠于莫斯科的人。当各国对莫斯科的偏好表现出过于强烈的反对时,红军入侵了,就像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那样。因此,苏联对一种异常自信的变体进行了非正式的控制。【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