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界新M7 Plus山西运城的交通事故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就在日前,AITO汽车官方发布了事故车辆相关技术问题的说明。
实际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天平均要发生700多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66人因交通事故遇难。为什么问界M7 Plus的交通事故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主要原因在于,问界是华为鸿蒙智行的核心成员之一,影响范围比较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事故车是一辆新能源汽车。
事故车型非高阶智驾版
有句话叫“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前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智驾技术,相对现在来说还没那么完善。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主要是出于限购、摇号等政策限制以及看重低成本出行的优势。
如今,高端新能源汽车已经做到了“智电融合”。比如高阶智驾系统已经拥有诸如激光雷达、高精度摄像头等完善的硬件,用户的驾乘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也更愿意为其买单。
也正因如此,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更为关注。
AITO问界系列产品能够在国内拥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华为提供的ADS智驾方案(分为NCA高速领航辅助以及NCA城市领航辅助),甚至具备了“准自动驾驶”的能力。
但谈到车辆事故,每一起的成因都极其复杂,需要考虑到天气状况、道路环境、车辆本身具备的功能等多种因素。
尤其是在本次事故中,网传车主使用了华为NCA领航辅助功能,这样武断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就网上可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本次山西运城的问界M7 Plus事故车,其实际并未搭载华为的鸿蒙智驾方案。只搭载了基础的AEB功能,不具备NCA智驾领航功能。
要知道,基础版AEB工作范围是4-85km/h,整个行业常规AEB都是同样的水平。本次事故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车速达到了115km/h,超过了基础版AEB工作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AEB工作范围为4-150km/h、最高刹停时速可达120km/h。在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的结合下,智驾系统会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如果此次是事故车辆搭载了华为ADS版本,或许就有可能规避惨剧的发生。
除此之外,本次事故中还存在一大人为隐患——有乘客未系安全带。
经过相关调查,车辆在碰撞发生后,车内的安全气囊均正常弹开,但后排却没有安全带卡扣信息,人员伤亡已是在所难免。
在发生事故时,没有安全带的防护,车内乘员将会十分危险。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人体的头部、脊椎等重要部位大概率将与舱内其他物体发生强烈的碰撞。此前的交通事故中,,甚至有乘客因未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无论是前排、后排就坐,第一步就是系好安全带。此外,不能把儿童放到前排乘坐,在后排乘坐的儿童,安全座椅的配备也很有必要。
理性看待“车门无法开启”
关于此次事故,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是,因车门打不开而影响了救援,这是完全不客观的。
从安全气囊、安全带再到主动安全系统,当代所有汽车都是在吸取一百多年来“前人”的教训而不断完善。在量产之前,每辆车都会历经充分的安全性测试,车辆解锁的问题不可能不考虑。
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问界为车门解锁设置了三道保障。
首先,问界M7 Plus本身具备的碰撞自动解锁功能。当标配的被动安全系统识别到车身发生碰撞事故的方位时,会以毫秒级的速度同时发送多路碰撞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并保障车门解锁功能。
与此同时,舱内乘客若是在系好安全带,意识清醒且肢体能够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拉动两次车内机械式门把手,进行解锁开门。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则有两套开车方案。一是破开车窗,从车内打开车内机械车门把手救援;二是,通过车外的机械式隐藏式门把手,前端翘起后端即可实现机械解锁。
另一方面,从事故当事人家属的描述来看,车门也是能够正常打开的。
动力电池未自燃起火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
毕竟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传播度、关注度都比燃油车要高得多。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来的一种“伴生因素”,处理不好,消费者肯定不会买单。
为了消除大家的焦虑,各大车企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电芯隔热、系统监察、温度调控外加外壳防护种种手段齐下场,为了无非就是一点,杜绝电池起火。
不过就事论事,这次问界M7 Plus发生起火现象,的确和电池无关。
即使不看官方通报,稍微了解新能源汽车架构的人都知道,动力电池基本上都铺设在车身底部,这样的设计对于座舱空间表现、行驶的稳定性都有好处。
视频中,问界M7最初的着火点在车头,即与前方洒水车发生碰撞的区域,和铺设在车底的电池完全没有关系。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问界M7追尾,虽然在交通事故认定上可能会认定后方车辆负有较大责任,但从网传视频来看,洒水车在高速左侧的超车道作业,似乎是低速、或者静止状态,且似乎没有设立警示标志,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以115km/h的时速撞击接近于静止的物体,受力程度相当于从五十多米、十七八楼的高度直接跳下去。
而洒水车尾部有突出梁状坚硬结构,又没有防撞梁,在碰撞时尾部梁状坚硬结构对问界M7车体入侵严重,前机舱、乘员舱受到了极大损害,线束瞬间被切断。
同时,高速碰撞造成的高温或是线束短路火花,从车辆左侧开始引燃前机舱增程器,随后又引燃了其他材质,得以令火势逐渐蔓延,但电池包未在碰撞中发生自燃。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M7配备的电池来自于宁德时代,在出厂之前,问界M7搭载的电池本身也经过了120+项测试,宁德时代在近几年的电池装机量在全球排行前几,不止问界,从亲民车到高端市场很多新能源汽车都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并且鸿蒙智行体系下的车辆,目前也没有出现过电池自燃现象,还是相当靠谱的。
写在最后:
作为赛力斯、华为鸿蒙智行的主力军,问界M7自上市以来销量逐渐攀升。仅7个月大定订单就达到了17.4万。尤其是在5月1日-5月5日劳动节假日期间,鸿蒙智行全系车型的大定订单达到了11,000辆。可见,消费者在关注山西运城事件的同时,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更为关注。
有问题该解决就解决,胡乱揣测或是被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就相当不明智的。问界M7 Plus的事故,再次证明了车辆安全的重要性。相信接下来,不论是问界还是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发生。
最近,问界新M7 Plus山西运城的交通事故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就在日前,AITO汽车官方发布了事故车辆相关技术问题的说明。
实际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天平均要发生700多起交通事故,平均每天166人因交通事故遇难。为什么问界M7 Plus的交通事故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主要原因在于,问界是华为鸿蒙智行的核心成员之一,影响范围比较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事故车是一辆新能源汽车。
事故车型非高阶智驾版
有句话叫“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前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智驾技术,相对现在来说还没那么完善。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主要是出于限购、摇号等政策限制以及看重低成本出行的优势。
如今,高端新能源汽车已经做到了“智电融合”。比如高阶智驾系统已经拥有诸如激光雷达、高精度摄像头等完善的硬件,用户的驾乘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也更愿意为其买单。
也正因如此,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更为关注。
AITO问界系列产品能够在国内拥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华为提供的ADS智驾方案(分为NCA高速领航辅助以及NCA城市领航辅助),甚至具备了“准自动驾驶”的能力。
但谈到车辆事故,每一起的成因都极其复杂,需要考虑到天气状况、道路环境、车辆本身具备的功能等多种因素。
尤其是在本次事故中,网传车主使用了华为NCA领航辅助功能,这样武断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就网上可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本次山西运城的问界M7 Plus事故车,其实际并未搭载华为的鸿蒙智驾方案。只搭载了基础的AEB功能,不具备NCA智驾领航功能。
要知道,基础版AEB工作范围是4-85km/h,整个行业常规AEB都是同样的水平。本次事故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车速达到了115km/h,超过了基础版AEB工作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AEB工作范围为4-150km/h、最高刹停时速可达120km/h。在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的结合下,智驾系统会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如果此次是事故车辆搭载了华为ADS版本,或许就有可能规避惨剧的发生。
除此之外,本次事故中还存在一大人为隐患——有乘客未系安全带。
经过相关调查,车辆在碰撞发生后,车内的安全气囊均正常弹开,但后排却没有安全带卡扣信息,人员伤亡已是在所难免。
在发生事故时,没有安全带的防护,车内乘员将会十分危险。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人体的头部、脊椎等重要部位大概率将与舱内其他物体发生强烈的碰撞。此前的交通事故中,,甚至有乘客因未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无论是前排、后排就坐,第一步就是系好安全带。此外,不能把儿童放到前排乘坐,在后排乘坐的儿童,安全座椅的配备也很有必要。
理性看待“车门无法开启”
关于此次事故,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是,因车门打不开而影响了救援,这是完全不客观的。
从安全气囊、安全带再到主动安全系统,当代所有汽车都是在吸取一百多年来“前人”的教训而不断完善。在量产之前,每辆车都会历经充分的安全性测试,车辆解锁的问题不可能不考虑。
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问界为车门解锁设置了三道保障。
首先,问界M7 Plus本身具备的碰撞自动解锁功能。当标配的被动安全系统识别到车身发生碰撞事故的方位时,会以毫秒级的速度同时发送多路碰撞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并保障车门解锁功能。
与此同时,舱内乘客若是在系好安全带,意识清醒且肢体能够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拉动两次车内机械式门把手,进行解锁开门。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则有两套开车方案。一是破开车窗,从车内打开车内机械车门把手救援;二是,通过车外的机械式隐藏式门把手,前端翘起后端即可实现机械解锁。
另一方面,从事故当事人家属的描述来看,车门也是能够正常打开的。
动力电池未自燃起火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
毕竟新能源汽车的起火传播度、关注度都比燃油车要高得多。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崛起以来的一种“伴生因素”,处理不好,消费者肯定不会买单。
为了消除大家的焦虑,各大车企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电芯隔热、系统监察、温度调控外加外壳防护种种手段齐下场,为了无非就是一点,杜绝电池起火。
不过就事论事,这次问界M7 Plus发生起火现象,的确和电池无关。
即使不看官方通报,稍微了解新能源汽车架构的人都知道,动力电池基本上都铺设在车身底部,这样的设计对于座舱空间表现、行驶的稳定性都有好处。
视频中,问界M7最初的着火点在车头,即与前方洒水车发生碰撞的区域,和铺设在车底的电池完全没有关系。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问界M7追尾,虽然在交通事故认定上可能会认定后方车辆负有较大责任,但从网传视频来看,洒水车在高速左侧的超车道作业,似乎是低速、或者静止状态,且似乎没有设立警示标志,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以115km/h的时速撞击接近于静止的物体,受力程度相当于从五十多米、十七八楼的高度直接跳下去。
而洒水车尾部有突出梁状坚硬结构,又没有防撞梁,在碰撞时尾部梁状坚硬结构对问界M7车体入侵严重,前机舱、乘员舱受到了极大损害,线束瞬间被切断。
同时,高速碰撞造成的高温或是线束短路火花,从车辆左侧开始引燃前机舱增程器,随后又引燃了其他材质,得以令火势逐渐蔓延,但电池包未在碰撞中发生自燃。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M7配备的电池来自于宁德时代,在出厂之前,问界M7搭载的电池本身也经过了120+项测试,宁德时代在近几年的电池装机量在全球排行前几,不止问界,从亲民车到高端市场很多新能源汽车都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并且鸿蒙智行体系下的车辆,目前也没有出现过电池自燃现象,还是相当靠谱的。
写在最后:
作为赛力斯、华为鸿蒙智行的主力军,问界M7自上市以来销量逐渐攀升。仅7个月大定订单就达到了17.4万。尤其是在5月1日-5月5日劳动节假日期间,鸿蒙智行全系车型的大定订单达到了11,000辆。可见,消费者在关注山西运城事件的同时,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更为关注。
有问题该解决就解决,胡乱揣测或是被被别有用心者牵着鼻子走,就相当不明智的。问界M7 Plus的事故,再次证明了车辆安全的重要性。相信接下来,不论是问界还是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