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光伏茅台”的拐点

何训 2024-06-02 06:20:17

“隆基的我们用不上,非技术岗也不考虑。”

5 月 27 日,一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的猎头对和讯表示:“目前手头的新能源尤其是光伏相关的岗位基本是海外的,技术和销售需求高,还有一部分是供应链的。”

前后一年时间,光伏行业发生的变化正等比例投射至就业市场。他直言:“对于(我的)客户方来说,现在就是求存活。”

2024年一季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SH,以下简称“隆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单季亏损。纵观整个光伏行业仍处于竞争加剧、全产业链盈利承压的态势。光伏行业技术迭代非常快,一旦押错技术路线,则意味着重资产投资被投掷于即将被淘汰的产品,企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之中。

但什么技术是“好的”,又需要交由终端客户研判,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光伏产业势必将不断穿越一个又一个难以预估的周期。一切都关乎“经济性”。

在2023年的年报开篇,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用“长坡厚雪多起伏”来概括行业的周期震荡:“2023年光伏行业产能快速释放、供需结构失衡、新技术快速迭代,导致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HPBC 新产品换代的学习成本,组织扩张过快带来的效能下降,叠加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得公司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023年一季度,原本在国企供职的张伟接到猎头抛来的橄榄枝,经过几轮面试后,他跨行业成功入职隆基。跟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光伏“新人”还有很多:大多来自老牌的科技企业,年纪在40岁上下。怀揣着“光伏茅”+朝阳行业的转型预期,他们一个猛子扎了进来。

在接到邀请之初,他还颇有顾虑,即便经过多年的工作已然搭建起成熟的逻辑框架,但毕竟缺乏光伏行业的相关积累。与直属领导的数轮沟通消解了他的担心:隆基乐于吸纳非光伏行业的人才,借鉴不同行业的know—how,积极搭建“外脑”。看起来他正是那个被需要的人。

压力从三季度开始隐现:2023年三季度隆基绿能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下降44.05%。也差不多是在这前后情况有所改变,招聘暂缓,紧随而来的则是裁员。

2023年11月2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CSPV)上,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当前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组件价格逼近1元/瓦这些摆在光伏人面前的现实考验,更促使我们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展度电成本,仍然是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变的主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张伟并不算是光伏行业的人。可正在待业的他,在就业市场中,却被招聘方紧紧贴上了“光伏”的标签。“金三银四”,他在无人问津中度过,进入5月,情况依旧没有起变化。

“去搞芯片了”

对于张伟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是否要将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放置在简历中。

2024 年 3 月,据彭博社报道,伴随着行业产能激增和行业的严重竞争,世界顶级太阳能公司隆基计划削减 30% 的工作岗位。

对此,隆基对外表示:光伏行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组织效能,公司进行了相关岗位结构优化,网传“裁员30%”信息不实,预计人员调整比例约为全体员工总数的5%。

回归到微观的体感,当行业中瞬间涌入很多待业的“管理层”,张伟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原本手头有一两家上下游企业的面试邀约,但是在 3 月过后猎头接连取消了后续的对接。理由是,接到客户方的指令,目前的面试人选大大增加,之前的招聘计划也有所调整。

“裁员的情况确实有”,一位接近人士对和讯表示:“主要裁在中后台,一个是产业自动化提升,一线工人会涉及裁员,再者是总部中后台的职能管理侧。”

张伟感到自己只是“短暂地进入了光伏行业”,周围的人也接连传出即将离开的打算。

白磊似乎是更为幸运的那个人。伴随着行业巨头的裁员动作,他无缝衔接到新的岗位。当被问及切换到什么领域时,他说:“去搞芯片了,半导体目前比光伏好些。”

此时是5月28日,距离他“刀刃向内”主动离职仅过去一周多的时间,“因为感觉到彼此的陪伴不再变得美妙”。白磊说起自己在光伏行业的这段经历颇为克制:毕竟是一个周期性行业。

同张伟一样,白磊也是跨行业进入隆基,在此之前他供职于华为。相比其他光伏企业,隆基的招聘偏好更为包容,对于职能岗而言,拥有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不是必选项。

在他看来目前光伏行业的人才流动主要为主动流动和被迫流动:“现在被迫的很少,因为大部分人被困死在这里了,特别是校招生,待了一段时间业务上没有长进,但又脱离了真正在搞研发的环境,所以处境尴尬;被迫的那部分就是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要搞组织变革,要减负。”

在交流过程中,白磊数次提及“同质化”。他认为:“本质来说新能源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光伏行业也并不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没办法的,降本增效是行业趋势。”

在今年两会期间,隆基给出《关于改变光伏行业低价中标乱象的建议》,指出行业产能急剧扩张,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采取非正常的低价策略出售产品。呼吁行业出台更为先进的招标办法,破除唯价格论。

低价竞争背后是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趋势。Solar Media的研究主管Finlay Colville在PVTech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光伏制造行业的文章称行业将在2024年陷入衰退。Colville指出,全球太阳能行业可能面临高达30%—40%的组件供应过剩,使得组件制造的利润在2023年降低。

老地图与新大陆

在行业主流纷纷布局TOPCon(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之时,隆基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开场合数次表达看好 BC(全背电极接触)的观点。在5 月 13 日隆基公众号发布的“解密BC二代新品背后故事与战略思考”中,钟宝申再次站定 BC :“我坚持认为 BC 在未来 5 年之内,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主流技术产品。”

“因为现在的行业大家都知道,竞争非常激烈。那以前大家一句古语中说,'拿着老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就是说他已经是这种白热化的竞争,你认为它会变好吗?你认为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大家会越来越变得不竞争了、越来越每个企业都能赚钱、都活得很好,会出现这种局面吗?我觉得不会,整个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所以只有创新,只有新的技术、新的方案,才能够带领着企业,引领着行业走向新的繁荣。老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

光伏行业从来不缺“新地图”。

新技术永远在路上:2016年,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开始大规模量产,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全替代了BSF(铝背场电池),市占率达86%。2022年,TOPCon开始在光伏行业大规模量产,2023年底TOPCon单月渗透率近40%—50%,随着TOPCon渗透率提升,PERC产能将逐步出清。TOPCon对PERC的替代仅仅用了两年。

但哪张地图能指向新大陆?

“不领先不扩产”是隆基遵循的原则之一,如何确保技术路线是领先的,李振国曾表示:“我们当然是有很严格的评判标准的,光伏产业的主逻辑是发出一度电的成本是否能够不断降低。之所以说是‘不领先不扩产’,对领先性的判断是基于同样资源条件下,是否能够达到度电成本最优的方案或技术路线。同时又有一个判定标准是要立足未来,不过如果这种未来太远或许会有新的技术出现,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认知,但是会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内做出判断。”

唯一衡量的标准是度电成本最低,这是终极标准。“比如某一个环节的低成本,或者某一个环节的高转换效率,如果不能够映射到对度电成本的长期贡献之上,如果转化效率的提高可能带来的价值远远低于为实现这一价值所付出的成本,则不见得就是好技术。”

按照上述标准,BC技术会是隆基看好的最优解,被认为是晶硅电池的终点。在研发 BC 技术上,隆基投入了很长的周期,7年时间中先后有1000多人负责技术开发和中试。投入了十几亿元的研发费用。

而从现阶段的行业认知来看,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坚定认为TOPCon会是绝对主流。晶科能源已大规模量产平均效率26%以上的TOPCon电池。2023年晶科能源全年营收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盈利74.40亿元,同比增长153.20%;扣非盈利69.04亿元,同比增长152.09%。另据其2024年一季报,一季度营收230.84亿元,同比减少0.3%;盈利11.76亿元,同比减少29.09%,环比增长8.24%。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研发围绕的主题是降本增效,隆基押的BC电池,目前成本做不下去。”

继续等待

裁员动作仍在持续。白磊的一位前同事原本打算尽可能在隆基干下去。但进入5月,他也有点坐不住了。

有关组织架构调整的传言不绝于耳,一旦自己所在的业务线被合并,冗员的情况就会出现,下一步难保不会是裁员。

来自就业市场的正向反馈不太多:“网上一把把简历,很多都是总监以上的,所以隆基很多总监以上的候选人,我们都不聊。”

猎头的真实岗位和行业的需求正相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关注方向跟行业枯荣有很大的关联度。

安亚就职于一家外资猎头公司,近年来跟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接触较多,促成很多候选人成功入职头部公司。她将手头的客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隆基、天合这样的头部企业;另一类是初创公司。

她最早在2020年就与隆基有过合作,一个最明显的观感是,不同于其他企业会限定“光伏行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等较为硬性的门槛。隆基的态度更为兼容并包,对于来自互联网、科技、制造业、汽车等行业的招聘者会持开放的态度,更为看重候选人的潜质、综合素质以及宏观视野。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已经做到行业龙头,肯定更想做一些更具竞争力的事情,似乎没有必要从友商挖人,”安亚对和讯表示。

2021年,双碳元年,在那一年的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安亚观察到,也就是在2021年,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都在积极布局、谋求发展,对应到招聘需求上,也会跳出行业本身,去寻找更具备宏观战略视野的候选人。

除却行业本身的竞争趋于激烈、技术路线不断迭代、低价竞争所带来的无序竞争等光伏行业的固有问题,似乎也该考虑到新鲜血液与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是否适配。

“就像是一艘船,短时间内在规模上被扩充了,但是原本的零部件还没有同步更新。”白磊的观感是,“部门壁严重,想要学华为的管理风格,但是多少有些走样。”

新能源人事的震荡在见惯大风大浪的安亚看来,并不具备特殊性,“因为所有的行业都在裁员,比新能源更残酷的像互联网、半导体以及此前的医药,在2021年都发展得特别好。我感觉从去年开始有些行业的震荡连带着猎头公司都受到影响,团队不会再按照行业单列。”

令安亚感到惊讶的是,再次回流到市场中的候选人再度找到安亚,虽然首要原则是对各类工作机会都保持 open,但对新能源行业仍不排斥,即便在一些平台有不开心的经历,但对行业前景仍旧看好。“但现阶段在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候选人也不会过于坚持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因为这样就意味着(简历)会被放很久。”

市场下行给整个招聘市场带来很多变化,安亚说比较明显的有两个方面,首先陆续会听到有人出来,会见到比以前几年加起来都多的 VP流入就业市场;再者,招聘方变得更为谨慎,对一些限制条件会约束得非常细,有经验的猎头会很难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更多情况下是趋于机械化地执行来自企业的招聘需求。

张伟也同样认为光伏行业很有希望,只是他不会选择再贸然踏入了。

(应受访者要求,张伟、白磊、安亚为化名)

--THE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