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里的疑团《枫桥夜泊》里的未解之谜

樵耕诗话词有谈 2024-08-29 11:36:52

千古绝唱里的疑团

《枫桥夜泊》里的未解之谜

唐代诗人张继,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是一篇吟诵千古的佳作。大概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难解之谜。

《枫桥夜泊》诗中所写的寒山寺,是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当时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高僧寒山曾经在寺中当过主持,所以又管它叫寒山寺。

这座千年古刹,位于今天苏州西郊的枫桥镇。寺庙前有一条上塘河,河上有一座高高的拱桥,这就是江村桥,人们又叫它"枫桥"。张继在游历了这里之后,诗兴大发,才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诗的意思是:夜深了月亮快要落山了,在满天的霜花里,被惊醒的乌鸦在啼叫着。船儿系在江边的老枫树上,面对一盏昏暗的渔灯,带着无穷愁思的旅客,怎么能够入睡呢?你听,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这深更半夜的时候,传到了客船之中。

大多数学者认为,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泊舟枫桥的那天夜里,望着天空、水面、岸上的远近景物,用落月、啼乌、霜天、江枫、渔火来烘托旅客的愁思;诗的后两句,借声传影,以声表静,写出了一种美的静夜境界,深化了诗意,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生发无穷的想象。

但有人却对《枫桥夜泊》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他们认为,诗中的"乌啼"、"江"、"枫"是当时的三座桥名:乌啼是指乌啼桥,枫就是枫桥,江则是江村桥,就是现在寒山寺前的那座桥。而诗中的"愁眠"是山名。这样一来,诗的前两句就成了这个意思:月亮西斜到了乌啼桥下,满天霜降;江村桥和枫桥之间的点点渔火,与愁眠山遥相对应。如果这么解释,《枫桥夜泊》的意境和美感就差多了。还有的学者推测,这些桥名、山名很可能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而来的。

关于诗的题目,历史上各家观点也不一样。有人说,诗的题目应该是《夜泊枫桥》,因为唐朝人高仲武在编辑《中兴间气集》的时候,这首诗就题为《夜泊枫桥》。

也有的人认为,枫桥应该是封桥,是宋朝一位叫王玮的大官僚,在书写张继诗碑的时候,把"封桥"改成"枫桥"的。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解释说:"封"是封锁的意思,封江位于京杭大运河分水的地方,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隋唐时期为了苏州城的防御,经常要封锁江面和桥梁,于是就有了封桥和封江的名字。但封建社会,人们不敢得罪王理这样的大官僚,他把"封桥"改成了"枫桥",文人们只好顺从他。这样一来,后人也把唐宋吟咏封桥的诗篇,一律改成了"枫桥"。

还有的人认为,这座桥本来的名字就叫枫桥,可后来有人把它误写成"封桥",直到王理书写张继诗碑的时候,才把它改正过来。以上各家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诗的题目之争还没有结论,疑点又接着出现了。

诗的第二句"江枫渔火",也是一个谜。

有人认为,"江枫渔火"应该是"江村渔火"。因为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看,枫树是不能种在江边上的。还有的人指出,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都到过苏州,如李白、韦应物、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人,在他们描写苏州景物的众多诗篇里,都没有出现一个"枫"字。据有关专家考证,苏州的枫树是明朝的时候才从福建移植过来的。如果诗的第二句是"江村渔火",也正好符合唐代这里水泽渔村的地理环境。

更有趣的是,诗的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也引起了一场笔墨官司,并且一直打到了清朝。

欧阳修是宋代的大文学家,他在《六一诗话》一书中指责张继"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因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更时"。意思是说,张继的诗句虽然好,但不合乎道理,因为半夜三更不是寺庙敲钟的时候。但欧阳修的指责却受到后人的普遍反对。其实是欧阳修弄错了,寺院半夜敲钟,是唐代常有的事儿,有不少唐诗可以为证。就是到了欧阳修生活的宋代,寒山寺也一直是夜半敲钟的。

千百年来,寒山寺也由于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游览胜地。特别是让张继诗兴大发,写出千古绝唱的那口古钟,更使古今中外的游客们向往之。据报道,日本游客在每年岁末之夜,都要专程到寒山寺聆听那里的"夜半钟声",并且把它当作是特别荣幸的事儿。遗憾的是,在现在的寒山寺里,只有一口清代铸的钟和一口日本钟,那口唐代古钟早就不知去向了。据记载,它的声音特别宏亮,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起来,连十几里以外的苏州城里也能听到。

寺院是不可无钟的,它除了做佛事以外,还起着报时的作用,那和谐肃穆的钟声,宣告着一天的开始或结束。所以,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寒山寺的本寂禅师又化缘铸了一口钟。大画家唐伯虎还专门写了一篇《姑苏寒山寺化钟疏》,记载了这件事。他的好朋友文征明还写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立在寺院里。可没过多久,明代古钟就被日本人掠走了,那座诗碑也被大火烧毁。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06年,江苏巡抚陈某才主持重修了寒山寺,并且又铸了一口大钟,它现在仍然悬挂在寺内西侧的八角钟楼上。在这口清钟铸成的同时,日本各界人士也募捐集款,由日本工匠精心制造,铸成了一对青铜奶头型姐妹钟,一口悬挂在日本馆山寺,一口送到苏州寒山寺,悬挂在大雄宝殿里,同时还移来一批樱花。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还亲自撰写了铭文、铭诗刻在钟上。

那口珍贵的唐代古钟究竟流落到哪里去了呢?也许有一天,谜底最后揭开,古钟重见天日,那该有多好啊!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