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发射出去以后,如果不按照预定轨迹飞行或是丢失目标,就必须启动自毁装置,因为导弹的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更有大威力的战斗部,而它的敌我识别能力又是非常有限的,极有可能误伤到其它飞行器,燃料耗尽坠至地面也能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另外,还有设计自毁装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泄密。
导弹自毁在演习和实战中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导弹的自毁装备主要有两种:
一是按照预定程序启动的自毁装置。弹载计算机会对惯性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实际测得的数据与提前输入的弹道参数存在严重偏差,就会马上启动自毁程序。也就是给自毁系统加电,当电压提高到引爆自毁系统雷管的程度时,雷管炸药爆炸,再引爆导弹燃料进而引发整枚导弹的爆炸自毁。虽然这种自毁方式不依赖外部信号,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但毕竟完全靠机器自己独立完成所有步骤,风险太大。如果因信号异常引发正常飞行的导弹当空爆炸,或是已经脱靶的导弹不能及时自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那要追究的责任可就大了。
完全依赖机器的程序自毁可靠性不高
第二种方式就是遥控自毁。导弹发射后一旦出现飞行异常,就将其当空引爆。虽然当空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和燃烧物仍然会对地面产生一定的破坏,但是整体上比直接落在地面或者海面上再猛烈爆炸,或是误击别的飞行器,带来的损失和破坏要小得多。但遥控信号也存在被干扰成遮挡的情况,也不是百分之百可靠。
实际上大多数导弹自毁系统为了提高可靠性,用的都是机器和人双保险的设置。只有当导弹发射出去,且发动机工作到一定的秒数,自毁系统才能加电,导弹才有被引爆的可能。且在导弹正常飞行的情况下,就算有人故意按动引爆自毁按钮也不会爆炸,只有飞行轨迹确实不正常后,自毁系统才会真正起作用。从广义上讲,自毁装置也应算作导弹制导系统的一部分,只不过目标是它自己。
但即使如此,对于一些射程太远的导弹,尤其是远程地空导弹,除了内部外部的各种异常和干扰,自毁遥控信号还会受到地球曲棍率的限制,因此,远程防空导弹在自毁之前误打误撞锁定民用飞行器的概率更高。
2001年10月4日,一架俄罗斯图-154客机就曾被乌克兰防空演习时一枚脱靶的导弹击落。当时正在军事演习的乌克兰部队,一共向80公里之外的目标发射了11枚S-200导弹,其中9枚准确命中,2枚偏离了预定弹道,但由于距离太远,脱靶了的导弹并没能成功自毁,反而继续在黑海上空又飞行了240公里之远,恰巧锁定了路过的图-154客机,在其上方15米处爆炸,爆炸产生的碎片击落了这架客机,机上78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
图154客机
S200防空导弹的最大动力射程超过300公里,脱靶后很难遥控自毁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惨痛的教训,现在一般的实弹射击演习都要设立禁航区,将这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但对那些心怀不轨,非要硬闯的飞机,如多次出现在我军演习区域的美军侦察机,被击伤击落也就与人无尤了。
旧版370的故事?[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