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不好走?岛内军事专家:中国大陆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南斋孤风中 2024-11-10 20:13:51

台湾问题,一直是海峡两岸民众和国际关注的焦点。

传统观点,通常将其简化为“和平统一”与“武统”两条路。

但岛内军事专家王在希提出第三条路:

“北平模式”。

什么意思?

北平模式,源自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当时,傅作义的国民党军队有25万人,而解放军有100万大军围城。

4:1的军力差距。

加上解放军已控制城外所有战略要点,傅作义最终选择和平解放,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50万人伤亡的战役。

拯救了800年建都史的北平古城。

要知道,此前的徐州战役。

因巷战就造成城区80%建筑被毁,15万平民伤亡。

相比之下,北平和平解放则完整保存了故宫、天坛等数千处珍贵文物古迹。

从军事角度看,当时解放军展示了压倒性优势:

不仅部署了1000多门大炮,还完全掌控了北平的水电供应。

但同时,毛主席亲自承诺:

“只要和平解决,一切好说”。

强硬与温和并举,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这一决定被后人视为明智之举。

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

通过展示压倒性的实力优势,迫使对方认清形势,最终选择和平解决问题。

它既不是纯粹的武力征服,也不是单纯的和平谈判。

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大限度地,避免战争带来的损失,同时又能实现目标。

台海问题,为何变得如此复杂?

关键转折点,在1950年6月27日。

那天,杜鲁门一纸命令,派出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海,在两岸之间插了一把锁。

从此,台湾问题从中国内政变成了中美博弈。

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海空力量薄弱。

当时,解放军海军主力是小型炮艇,空军以歼-6等二代机为主,面对美军的航母打击群和F-14等先进战机,就像木船对铁船。

以1958年,台海危机为例。

美军仅派出1个航母战斗群,就让解放军行动受到制约。

1978年后,中国选择了韬光养晦。

邓公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将主要精力投入经济建设。

“先练好内功,再说外功”。

在这期间,台海问题暂时搁置,中国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增长342倍。

这段蓄力期里,“台独”势力如野草般生长。

到现在,这种思潮还不断蔓延。

背后是美国的暗中支持,给野草“浇水施肥”。

从1979年的《台湾关系法》,到不断的军售,美国始终是靠山。

“亮剑”与克制

2022年至2024年的环台演习,战略升级态势。

2022年8月,佩洛西访台后的首次军演,解放军就划定了6个封锁区。

其中两个进入台湾12海里领海,创下了记录。

军演期间,发射11枚东风导弹。

多枚越过台湾岛上空,精确打击。

2023年4月,针对台当局“过境”美国,解放军展开“联合利剑”军演。

这次军演,首次出动航母编队。

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立体围岛演练。

值得注意的是,军演区域比上次更近,最近处距台湾本岛仅24海里。

2024年第三次军演,力度进一步升级。

解放军出动了,包括航母在内的近百艘各型舰艇,军机活动频繁越过“海峡中线”。

军演区域,更是直逼基隆港和苏澳港。

解放军,已具备完全控制台海关键航道的能力。

这种循序渐进的军事压力,与当年解放北平时的战略颇为相似。

1948年末,解放军先是控制了北平外围的张家口、天津等战略要地。

然后,逐步推进至城下,最终形成合围之势。

今天的环台军演,同样展现出由远及近、层层推进的特点。

既展示实力,又留有余地。

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越来越常态化。

犹如当年北平城外的解放军,让对方充分认识到军事对抗的代价。

同时,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并未中断,这也为和平解决预留了空间。

每次军演后,解放军都会发布详细的演训数据和战术创新。

这种“亮剑”与克制并举的做法,正是北平模式的现代版。

现在,却大不相同。

今天台海局势,两岸军力对比更悬殊:

解放军现役200多万,现代化战机2000余架,大型军舰350多艘。

而台军现役仅13万,战机400架左右。

解放军有2艘航母、76艘大型水面作战舰艇、35艘两栖作战舰艇。

空军,解放军有作战飞机2000余架,包括歼-20等第五代战机。

台军那边,只有4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

外加400架F-16等,第四代战机“勉力支撑”。

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这场仗的结果显而易见。

让“美国这颗大树”靠不住

然而,美国的军事存在极大地复杂化了局势,随时可能跳出来。

在关岛、冲绳等地驻有大量军事力量。

仅是第七舰队,就有60多艘军舰、300架战机,4万名士兵严阵以待。

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曾派出“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海。

2023年,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活动更加频繁。

投入军费超过70亿美元,不断“热身”。

这种复杂态势,与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期有着显著区别。

当年是家里人打架,现在却变成了邻居要插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平模式”更显重要。

2023年,两岸贸易额仍达180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超过1亿人次。

当前,两岸既有显著的军事实力差距,又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这种情况与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的形势颇为相似:

一方面,展现强大实力;

另一方面,为和平解决预留空间。

处理重大问题时,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往往不够明智。

“北平模式”是一条既谋求统一,又尽可能减少损失的中间道路。

这种策略,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通过循序渐进的军事存在。

而不是贸然“全面出击”,可以有效避免美国的直接军事介入。

稳扎稳打,也许正是解开这个“难题”的办法。

中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歼-20隐形战机等尖端武器,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美军航母,想要像过去那样在台海周边自由活动,将面临严重威胁。

以2023年为例,解放军在南海就多次成功拦截美军P-8A巡逻机。

台当局的处境,就像一个倚靠大树的藤蔓。

如果这棵“美国大树”,被证明靠不住,藤蔓自然会寻求新的依附。

这正是北平模式的精妙:

通过展示足够的实力,不是直接对抗美军,而是让台当局认识到依赖美国是没有出路的。

从而,不得不重新考虑两岸统一的问题。

就像1949年,傅作义在北平一样。

当支撑自己的外部力量不再可靠,理性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

这,也许就是台湾问题的关键所在。

增加筹码,等待最佳落子时机

“武统”,就像是一场外科手术。

虽然可以快速切除病灶,但风险和后遗症不容忽视。

即便,将战场限制在台海周边,破坏性仍然巨大。

二战时的冲绳战役,仅在这个面积不到台湾1/30的岛屿上,就造成了超过10万平民伤亡,岛上80%建筑被毁。

套用到台湾,后果不堪设想。

更重要的是,“武统”并非终点。

就像1949年之后,美国仍在朝鲜半岛和越南战场与中国周旋。

“武统”后的台湾,可能成为新的火药桶。

美国随时可能通过经济制裁、支持地下势力等方式煽风点火。

治好表外伤,却留下了难以根除的暗伤。

相比之下,北平模式更像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讲究以柔克刚。

当年解放军围困北平时,不仅展示了压倒性军力,还通过谈判给予傅作义充分的台阶。

最终,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没有流血和平解放。

2023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演,已实现了对台湾的全域覆盖,军机常态化绕台飞行。

每一步都在增加筹码,等待最佳落子时机。

关键是要把握好时机。

在此,我们警告一些心怀叵测,蠢蠢欲动的国家:

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也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国家。

台湾是中国的,怎么解决,是我们14亿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需外人插手。

2 阅读: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