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张译捧张颂文”一事管中窥豹,映射了娱乐圈看破不说破的秘密

东升在说一说 2024-11-01 02:40:38

谁也没想到,那些年初爆款电视剧《狂飙》的观众竟然持续追到了年尾。然而,这部作品的火热仅仅是在观众人间掀起波澜,电视剧里描绘的兄弟情在现实生活中,却真实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的戏码。

"踩张译捧张颂文"这事儿,已经成了2024年娱乐圈的一个魔咒。即使是张译主演的、央视力推的"重头戏",《三大队》也未能幸免,被作为"炮灰"对待。

AI换脸技术的剧版即使有实力派演员秦昊都可能无法取胜。

如果真的要深究的话,张译到底做错了什么?

明明是一个零替身出演的"狠角色",却背负了一身的骂名。尽管导演团队为他联手"站台",这场风波却没有被平息。

然而实际上,"踩一捧一"的戏码如今在娱乐圈早已不是新鲜事了。看看最近《去有风的地方》播出时的场景。李现和刘亦菲这对"男帅女美"的组合,却被两家粉丝挑剔得不像样,甚至有人说他们看起来"配不上"、"像大婶"。

李现试图在直播中把大事化小,但粉丝们对此并不买账。

即便是"神仙姐姐"刘亦菲,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也难免会情绪崩溃,有时甚至会大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粉丝们如果非要拼个"胜负",那么最终往往会弄得两败俱伤。

这种比较的疯狂程度就像病毒一样在圈内蔓延,让人难解。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梦华录》和《觉醒年代》也要在"评分"上一较高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最离谱的是《一念关山》这部剧,主角刘诗诗的粉丝居然嫌宣传图上给刘诗诗的位置"太小",直接把刘诗诗P成了最醒目的C位。现在男主刘宇宁的热搜更是毫无疑问的"虽迟但到",直接没从榜上掉下来过。

看到这儿,官方媒体将"饭圈文化导致电影主题迷失"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认为饭圈文化就应在"圈地自萌"这一特定领域内存在。

可现实总是如此魔幻,一个很好的演技派,却就这样被卷入了饭圈文化的漩涡。

张译的演艺之路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曲折。

29岁才进入演艺圈,这个年纪在现在的“娱乐圈小鲜肉”繁盛的时代,相当于已经到了别人准备退休的年纪。更别说直到40岁才捧回自己的第一个奖杯,这种“大器晚成”的剧情,放到现在恐怕没人会相信。

张译并没有颜值的支持,也没有别人帮忙助他一臂之力。这一路走来,他可以说是历经了无数挫折和磨砺。

就是这么个"笨鸟先飞"的狠角色,靠着自己的实力把片酬提升到了两千万。然而,在圈内人的眼中,张译并不是那种一夜爆红的人。

他像一块顽石,经过时间的打磨后,开始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光芒。

有趣的是,即使已经到了“两千万咖”的地位,他还是坚持自己那套“较真”的做法。一旦遇到好的剧本,他甚至可以零片酬出演。

就像《盲钻》这部戏,因为被导演何文超的诚意打动,特意空出档期陪"建骨架,添血肉"。

在圈内,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倔劲儿”是在耍大牌。但是,张译始终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即演员就得在演技上较真。

现在的演艺圈,动不动就上演"塌房"戏码。那些被资本捧红的小生,哪个不是昙花一现?而像张译这种"笨鸟",虽然起飞较慢,但能够飞得稳,飞得远。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张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证明演技派的春天并不是靠运气或其他外部因素而来的。与其寄希望于一夜爆红,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基本功练好。

这或许就是这位40岁的男明星能够持续走红的真正秘诀。

他现在终于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但在这个成王败寇的圈子里,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口碑,就取决于他接下来的选择了。

对于张译的"戏疯子"称号,可不是空穴来风,他那一系列在观众看来"疯狂"的举动,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比如在《一秒钟》中,他为了还原角色的“落魄感”,进行了20天暴瘦20斤的极限操作。在42度的酷暑天,别人在空调房里吹着凉风,他却坐在地上暴晒,就是为了塑造剧本中张九声又黑又瘦的形象。

就算是像吴京这样以"真实稳重"出名的硬汉,在张译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风"。那场吃面戏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一口气吃下了十几碗面。

然而问题在于,他刚经历了一轮严苛的节食,胃部如何能承受这种忽上忽下的折腾?结果面还没完全吞下,便开始狂吐不止。

这股不要命似的拼劲,让人看着都感到心疼。

有人说,张译把人物身上的"矛盾感"演得太到位了。确实,这世上哪有纯粹的好与坏呢?就说他在《一秒钟》里演的张九声,既让人恨他又让人怜悯他,这种复杂的人物,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是谁》的拍摄过程中,剧组为了追求真实效果,选择了真实的臭水沟作为拍摄场地,这在拍摄场地选择上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了。

,如果是其他人拍摄的话,一定会选择用替身来避免这一恶劣的拍摄条件。

张译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说出一句话就跳下去了,那个狰狞的表情,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臭味扑面而来。

垃圾场那场戏的拍摄场地直接选在了真实的垃圾场上,拍完后他身上的那股臭味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洗掉。

在当下娱乐圈,替身横行,抠图泛滥,从没有人像他一样较真。然而,张译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从出道至今,始终保持着零替身的记录。

在他的观念中,演员需要为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待每一个镜头都要认真。

导演甚至称他为"戏疯子",他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这种疯狂精神感染了整个剧组。正是这种疯狂精神让他饰演的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观众记住的不仅仅是角色,还有那个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的张译。

从这个角度看,张译的"疯"与其说是对演戏的痴迷,不如说是对艺术的敬畏。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能把"疯"演成艺术的人,恐怕也只有他了。

张译在圈子里被贴上了“毒舌”的标签,认为他过于偏执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但实际上,这只是他对艺术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罢了。

在研究剧本时,他会翻来覆去地琢磨每个字,对别人说他"鸡蛋里挑骨头"也毫不在乎。在他看来,演员之间互相"提意见",那是"老戏骨"之间的默契。

现在的流量小生不如从前,给他们一些建议就开始哭闹,管自己都来不及。

聊起《盲钻》这部戏的幕后故事,更能看出张译的"艺术洁癖"。说起张译在这部戏里面出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导演何文超的诚意打动了他,他二话不说就答应出演该片,甚至不出片酬。

不仅如此,还要专门腾出时间陪着导演一起构建故事情节,充实角色性格,提升剧情感人度。

有人说张译这是耍大牌,然而业内人都清楚,他的大牌并不是指片酬,而是对作品品质的执着追求。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然而,对于张译来说,遇到"有灵魂"的剧本,金钱已经是最不重要的东西了。这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在当下追求速成的娱乐圈里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偏执”却成为了他与众不同的特质。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不惜用自身实力证明了:好作品终究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想一想现在的影视圈,有多少演员为了博取关注,不惜底线,可张译却宁愿被骂作"较真",也要在艺术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这份坚毅,或许正是他能在圈内站稳脚跟的关键。

张译的字典里没有"将就"二字,他对剧本、角色和艺术的追求都非常挑剔。这种看似"偏执"的坚持,恰恰塑造了他独特的艺术人格。

这么一看,张译的“毒舌”和“耍大牌”反倒成了娱乐圈最珍贵的品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人愿意为了艺术而“较真”,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

在复杂的娱乐圈中,"塌房"事件频发,张译的故事却告诉我们:真实比完美更动人。

你还记得上海活动中的那段小插曲吗?那四束鲜花由于节目组安排被遗忘在了现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张译愧疚了很久。

他明白,那些花是粉丝们真心实意送的,是她们从零钱里一点点存下买的。在如今那些随手扔粉丝礼物的明星随处可见的年代,这样的小细节无异于给人心头的一股暖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温度的演员,在《狂飙》大火之后,却陷入了"踩捧之争"的漩涡。这场风波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只要有新剧上映,必定会有一场"神仙打架"。

可以看出,《去有风的地方》遭遇了粉丝的一波疯狂吐槽。李现和刘亦菲这一对被粉丝们称为"男帅女美"的搭档,居然被硬生生地撕出了"配不配"的戏剧冲突。

《一念关山》官方海报也难逃被PS的命运,刘诗诗被"民间高手"们p成C位,刘宇宁的热搜几乎从未下过榜。

这种饭圈乱象,让人不禁想到官媒那句一针见血的评价:"饭圈文化让电影失焦"。

在这个人设崩塌、口碑易碎的年代,张译以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什么叫"双向奔赴"。他并非不懂娱乐圈的规则,而是选择用实力和初心去对抗浮躁。

或许在未来,当我们一起回顾这个时代的娱乐圈时,会发现这种“看破不说破”的生存智慧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无奈与心酸。

因为有张译这样坚守初心的演员,让我们相信:尽管今天是流量至上,但演技和真诚仍然值得被铭记。

这不就是娱乐圈最应该有的样子吗?不是比谁红,不是拼谁火,而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做最真实的自己。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