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汉奸夜审地下党,拷打一半时忽发现,对方竟是自家亲戚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4-07-02 13:50:44

1939年11月17日,下午,毫县(现安徽省亳州谯城区)东北角花园庙外的茶摊旁。

茶摊老板看了眼蹲在一旁独轮车边的汉子,有些同情地摇了摇头,这汉子从上午一直蹲在独轮车旁,眼巴眼地望着日伪的庙院据点方向,十有八九是身边的人被里面的日伪军给逮进去了。

这个据点之内的日伪军,特别贪婪、凶残,平常人被逮进去,不死也得扒层皮,像这个汉子蹲守在这里期望能将人盼出来,实在是太渺茫了。

“老弟呀,你看你蹲在这儿这么长时间了,要不喝口水?”茶摊老板端了碗水给那汉子。

那汉子叹了口气,“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抹了把嘴,又看了眼据点方向,然后站起身徘徊了一阵之后,便推着独轮车慢慢离开了此地。

离开的这名汉子,名叫王萌林,是豫皖苏边区交通员,当天,组织上让他带着刚从抗大毕业回来的陈子良同志,一起去部队,并将一份机密文件交给部队首长。

清晨之时,两人化装成普通村民的样子,王萌林推着独轮车,陈子良在一旁走着,出了村后,便沿着土路前行,当天,经过几个关卡之时,都比较顺利,哨卡的岗哨们都没有搜出任何可疑的东西。

两人正暗自庆幸之时,突然便遇到了突发情况,当他俩走到花园庙据点附近的时候,被一名留着络腮胡的日伪特务拦住,对方一口咬定,王、陈二人是新四军密探。

王萌林、陈子良两人出来之时,已经多次复盘了自己所装扮的身份,因此,对于敌人的盘问,两人倒是应对自如、对答如流,即便如此,那名特务却依然不依不饶。

虽然,此人随后不再理会王萌林的身份,却最终将陈子良带到了日伪军驻扎的庙院内去了。

王萌林推着车子跟着对方,眼看着陈子良被带进据点之内,却没有任何解救的好办法,王萌林将独轮车放一边,蹲在一旁看动静,期望陈子良能够尽快解释清楚,被敌人们给放出来。

然而,最终,他还是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陈子良同志被敌逮捕之后,很可能出不来了。

因为当天还有传递机密文件的任务,那份机密文件,正藏在王萌林所推的独轮车内,文件埋在席包卷着的大蒜之内,临行前,组织领导千叮咛万嘱咐,传递机密文件,一定不能有误,否则可就要耽误大事儿。

两相权衡之后,王萌林叹着气,眼眶发红地离开了庙院附近,推着独轮车忍痛继续前行。

过了洋桥头,转向西面,随后向北直行一段路程之后,临近天黑之时,绕到毫县了北关处。

王萌林推着独轮车,慢慢地停了下来,皱着眉看着前面的情形。

不远处,一辆日军小汽车,正停在路边,三名日军士兵,正在路边修理着车辆,前面有敌人,继续向前恐怕有危险。

王萌林正迟疑着,身后突然有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怎么不走了?!”

“老陈?!”王萌林不由地浑身打了个激灵,猛地转身看去,只见陈子良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丝毫没有半点儿受伤、出事儿的样子。

“你是怎么逃出来的?”王萌林将之拉到一边,下意识便认为对方是趁敌人不注意,冒死逃出来的。

“我哪能逃出来,是敌人把我放出来了。”陈子良轻声说道。

“敌人们又相信你了?”王萌林不禁迟疑道,先前抓陈子良进去的特务,笃定陈子良是地下党,怎么会这么轻易放他走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咱们先走过去!”陈子良指了指不远处,正在修车的那几名日军士兵,“现在咱们绕道、掉头回避,反而不好,倒不如你推着独轮车在后面,我在前面探探情况。”

就这样,两人不紧不慢、大大方方地从小汽车旁边经过,那几名日军士兵正忙着修车,压根就没心思顾及他们俩,就这样,两人有惊无险地与敌人们擦肩而过。

又走了一段路,王、陈两人不约而同地吐了口气,这个时候,陈子良才将敌人如何将他放出来的经过说了出来。

刚开始,敌人把他抓了进去,随后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陈子良吊了起来,然后用扫帚、棍子抽打他。把他们抓进来的特务不住地喊着,一口咬定,“你就是新四军的密探!”

陈子良不住地摇头否认,“我不是新四军的密探,我是黄水窝的老百姓?”

陈子良也没有想到,他这句话,顿时让满脸凶相的日伪特务愣了下,他停下了手中的棍棒,然后凑近轻声问道:

“你是黄水窝的人?”

“对,我是黄水窝老百姓,是大大的良民。”

“村西头的陈家公你认识不?”那名特务狐疑地问道。

“咋不认识,那可是我们喊表舅的。”

他这一说,可把那名特务给弄得十分尴尬,原来,陈家公是他的三叔,俩人一攀,反而算得上是亲戚。

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随后,那名特务又详细问了黄水窝的情况,陈子良全都对答如流,见此情形,那名特务不再疑虑,随即让人把陈子良放下来,松了绑。

然后,便见此人来到审讯室的日军头目跟前,“叽里咕噜”地嘀咕了一阵,说得那名日军不住点头。随后,那名日伪特务便走到陈子良的跟前,笑吟吟道:

“误会了,都是误会,你可以走了。”

陈子良被放出来后,四下寻找王萌林,最后,遇到茶摊老板给他指了个方向,告诉他有个推独轮车的人,向着那个方向走了。

两人庆幸别后重逢,格外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最终抵达了毫县北面的赵集,随后便将机密文件交给了驻扎在当地的部队领导。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560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商丘文史资料》,王萌林回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