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个怪事,恐怕还和老一辈人接触新能源汽车有关系。
如今新能源汽车不少功能设置已经集成在大尺寸车机屏幕当中,操作虽繁琐,但好歹能找到,也可以依靠语音助手,几乎全中文的功能菜单更能让用户直观了解到功能以及对应的效果。
话虽如此,用户还是更希望车企能够多安排几个物理按键,保留经典且符合操作直觉的设计,紧急时分有按键打底,新用户学习成本相对来说或许也要更低。老一辈以及部分汽车爱好者对大屏幕无按键的设计方案极为抵触,各执己见,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谁成想,就算是物理按键,也会成为我们学习汽车功能的一个大坎。
好奇又不敢按,功能图标居然「百花齐放」?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我们同时在输出领克06EM-P内容时,他突然来问我方向盘上的一个按键图标代表的是什么功能。这款车型当时还未上市,对按键功能的探索也无从谈起,只能「纸上谈兵」。
图标大致样式为「方向盘+三条横杠」,或许是在暗示与方向盘或驾驶辅助相关的功能。我带着思考看了半天,看不出所以然,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会不会是「方向盘加热」?
我的猜测得到了他的反驳,首先考虑到领克06EM-P的定位,「方向盘加热」大概率不存在。而且方向盘加热的图标应该是带有三条向上的波浪线,而非直线。同事的分析很有道理,但也因此将讨论「打回原点」,这个图标到底在暗示什么,对应的是什么功能,一下子无从谈起。
这个图标唯一能够给人明确「暗示」的,在我们看来只有方向盘,具体的功能还要靠猜。
为了更快得到答案,我们还专门找来了另一位同事加入讨论,甚至还想着把图标发给领克汽车的销售员,听一下「官方」的说法。
结果,三个人讨论半天,也得不到准确的答案,领克汽车的销售员,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答复。考虑到当时这款新车尚未上市,这个按键图标对应的是什么功能,最终不了了之。
我发现我们对新车功能的摸索同样保守,带着「怕出问题」的心态,不知道的功能点一概不碰,不熟悉的功能,直到最后或许都是同样的陌生。再加上汽车品牌各自拥有自己一套「设计科学」,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品牌的车辆,或者是同品牌的不同车型,交互逻辑、功能布局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就意味着,人们每接触一款新车,都伴随着必要的学习/探索过程,直到过了磨合期,完全适应为止。各执己见的汽车制造商,认为自己有更符合操作直觉和更高的设计水平,希望通过特殊的控制布局感(bang)染(ding)用户,有时候也会重新设计一套功能图标,突显自己的差异化。
一直以为汽车功能图标设计是带有「行业共识」的,「近光灯」图标是一个灯罩和几根向下投射的线条;「远光灯」图标是一个灯罩和几根向上投射的线条;「拨号」图标是一个固定电话的造型,而「转向灯」则是两个箭头......汽车上的物理按键,一方面是方便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盲操作,而按键上的图标,是指引他们触达对应功能的关键。
事实上是,每款车型搭配的硬件和功能不尽相同,没有办法和这些常规且被高频使用的功能「相提并论」,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设计规范」,也就导致了不同车企对不同功能图标的理解和设计出现偏差。上述领克06EM-P也就出现了一些难以靠图标直觉去理解的功能图标。
经常要与新车型打交道的我,适应每一辆车的功能布局和操作方式显然不实际,自己摸索又或是向周围人介绍新车时,按键对应什么功能,有时候自己也没搞清楚。有一次我邀请朋友一同体验新车试驾,由于新车是电动门设计,车门开关全靠按键。
他光是看着门上的开关图标,已经愣了一会,原因是没搞清楚开关门对应的图标。有的时候,我还挺庆幸能够使用语音助手的。
不难看出,新能源车百花齐放的今天,厂商一边要做好控制台简化和必要物理按键保留之间的平衡,也要在功能图标的设计上,尽可能做到直观。
不过这并没有对错之分,怪不得车企,我们在使用新车之前多阅读车辆手册,对车辆的功能点尽可能了解,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比瞎按一通更好。
图形设计,应该服务于人无论何种图形设计,关键在于准确向用户传达功能信息。
在以前,一切功能和产品都很「粗犷」,那时候的人们并未学习到用图标传递信息的。于是乎,为了简单明了把功能指出来,直接用上了中文字体,便于操作员理解和实践。这样粗暴的功能提示形式至今仍存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犯错,比如飞机、电站等不容许环节出错的地方。
再接地气一点的,男女厕所的图标总不应该搞错,必须要有足够明显的特征加以区分,不然那得多尴尬?也确实有的商场为了「秀操作」,搞出各种高大上的抽象图形,甚至忘记了图标作为提示作用的初衷。
智能手机的桌面图标在我看来颇具代表性,我们可以发现常用App的图标设计,不同手机品牌、手机主题,图标的设计都有明显的特征和暗示性,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来功能。但对于第三方App的图标,开发商有自己的想法,只能靠长期对用户形成「心理暗示」。
相比之下,汽车发展多年至今,出了代步之外,还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功能,使用场景更丰富,人们也逐渐把汽车当作第三空间,更愿意待在车里。不同车型不同的设计,呈现出的是多种多样的「仪式感」。汽车市场,尚保留着一股不被「标准答案」影响的「不羁」。
特色功能如何排布,功能图标如何设计,是人机交互工程的一环。在燃油车时代,物理按键主导交互,如何将大堆的功能放到触手可及的地方,并把布局安排好,其实不简单。而作为用户,真正熟记车辆使用手册,了解每个按键对应功能的,并不在多数,大多数都是「靠经验」。汽车能正常开就行,别的功能只要不影响使用,一般就不会碰,或者是「不敢碰」。
像有些车型的「自动泊车」「陡坡缓降」「倒车雷达」之类的开关,并非每一辆车的标配,行业中也没有通用的答案,厂商设计出来的图标给人的暗示效果不一致,出现理解上的差池。不懂图标含义,导致车辆功能和特性没被发挥的,多了去了,也没多少用户敢认为自己完全摸透了一款产品的所有功能。
是否需要将图标替换为文字提示,其实比亚迪和极氪已有案例,极氪009作为全球范围少有的纯电动MPV,车内的各项功能调节都有中文说明,用户一看便知。配备「中文按键」,正是这款车「原生」的卖点之一。而比亚迪更是国内坚持中文按键的车企,王传福也曾表示,中文按键经常遭到内部设计师的反对,但他仍然坚持使用。
无论车企如何选择,功能图标的唯一作用就是给予用户足够的引导,让用户清楚对应的功能,美感并非放在第一。如果出现以上的类似功能认知的问题,个人还是建议更换为中文提示。对于汽车这样具备工具属性的产品,实用的优先级永远比高级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