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其实赢了甲午战争

金子黑噪音 2025-01-15 19:06:39

看到标题点进来的朋友们,我真不是标题党,只不过——大清在朝廷面向国内的宣传中,的确是赢了甲午战争、赢了日本。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1894年到1895年的中国人,如果你关心甲午战争,那么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获胜的概率,基本上是99.9%。

因为你身边的官方媒体和宣传,全都是这么说的。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当中,清政府惨败于日本,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受到严重的创伤,从而开始走向了清廷倒台的历程。毕竟输给西洋列强尚可以接受,但输给曾经的学生——东邻日本,对当时的统治者们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然而,上层统治者、精英们知道甲午战争失败,底层老百姓可不知道。为了和谐稳定,清廷对国内宣传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取胜,于是底层百姓继续生活在“又赢了”的狂热心态中,那快活劲儿、那天朝上国的美梦,继续做着。那痛恨西方势力和日本假洋鬼子的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老百姓们唯独不知道,那“全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强大舰队——北洋舰水师,早已腐朽不堪,在战争中全军覆没,多艘主力舰被“排名第十六位”的日本海军悉数击沉于黄海。

其实对清廷来说,战争到底赢了没,倒也没有那么重要——毕竟输了洋人已经不知多少次,而维持自己的统治才是第一要务。于是,不管上层有多慌张,对下层的宣传,那必须是又赢了、一直赢。

万一让老百姓知道了真相,引起社会不满,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于是,刚刚战争失败的清廷,并没有在挽救战局、改革自强方面花费更大的精力,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对内宣传战”上。让老百姓继续活在自信之中,才是重点。

下面来看一段来自蒋梦麟的记录:

新年里常常有些小贩到村子里卖画片……有一年新春假期里,有一套新鲜的图画引起小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这套五彩图画绘的是一八九四年(甲午年)中日战争的故事。其中有一张画的是渤海上的海战场面,日本舰队中的一艘军舰已被几罐装满火药的大瓦罐击中起火,军舰正在下沉。图中还画着几百个同样的大瓦罐在海上漂浮。这种瓦罐,就是当时民间所通用的夜壶,夜间小便时使用的。另一幅画中则画着一群带了铐链的日本俘虏,有的则关在笼子里。中国打了大胜仗了!自然,那只是纸上的胜仗,但是我们小孩子们却深信不疑。后来我年纪大一点以后,我才知道我国实际上是被日本打败了。而且割让了台湾,我们的海军被日本消灭,高丽(指朝鲜)也被日本抢走了。

可见,“抗日神剧”在那时候就已经以画片的形式流传甚广了。

另外还有什么《海军大胜图》、《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都分别展现了当时对清军“胜利”的宣传。这套版画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于十九世纪末购入,保存至今,其中有上海旧校场的套色年画,还有点石斋出品的黑白版画。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曾在2014年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在其网站上举办了题为“绘画中的日清战争锦绘、年画和公文书”的网络特别展,其中也展出了这些题材的版画。

在这些版画中,清军不是战斗取胜,或者就是在胜利后惩治日军俘虏。

以上是民间媒体和艺术的再创作,只能说是当时的“自媒体带节奏”。那么清廷官方有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宣传控制工作呢?还真有。

电报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通讯手段,因此,对电报局的信息管制就成了重点。在甲午战争期间,清廷严禁电报局向外界传递任何与战争相关的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在电报里写入前线战事的实情,尤其重点禁止民间以暗码传递消息。

可见清廷从战争进行之时,就已经在忌惮一件事情:如若战争失败,消息又被传到民间,恐怕会引起大众的愤怒、失望和不稳定情绪,导致社会动荡。

比如说在“牙山大捷”之中,就连当时的“主流大媒体”——《申报》,都报道了牙山大捷,因为《申报》也无法绕过电报局,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消息。其实所谓牙山大捷,是清军的牙山惨败。

然而别看清廷对内狠、限制很严,对外却既不专业、又怂。

他们虽然搞电报限制、保密有一手,防百姓防得好,但对日作战中却泄密到一塌糊涂。甚至就连李鸿章和总理衙门之间的往来密电都被日方全部获取破译,最后搞得相当被动。

不过,日本人倒是做事严谨,破译了清廷秘密,但自己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几十年后日本公开了当年破译清廷的那些密电,但此时清朝早已灭亡。

还是说回清廷的“对内宣传工作”。

当时不仅进行版画宣传、限制电报信息,而且主流媒体也会迎合社会风向,主动“带节奏”,去讲清朝胜利的消息,以满足广大读者们“永远在赢”的狂热需求。

甲午战争之前的中法战争期间,《申报》就吃过一次亏。他们当时坚守媒体责任,如实报道了清军失利的消息,结果却令他们大跌眼镜:大众不仅没有认可《申报》的新闻操守,反而集体攻击该报“屁股歪了”,向着法国人说话,灭了自己国家的威风。

民众喜欢看清军获胜的版画或者新闻,所以他们厌恶那些说出真话的媒体,巴不得他们闭嘴。这些媒体,自然要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

于是,《申报》为了“流量”也不得不低头,开始扭转报道风向,不再如实报道那些于清国不利的消息。

其实,《申报》在甲午战争后期,也还是有过一些保持新闻操守的举动,通过翻译外媒的消息,传入过一些清军失利的消息。但每次发布这种消息,都被民众指责为“助长敌人威风”,考虑到又是来自外媒的消息,就更是让民众愤慨。

《申报》可真委屈啊!但当时媒体是有一些自由度的,《申报》的对手《新闻报》利用了对方弱势的机会,为了“流量”彻底不要脸了,捏造出清军“海上夜壶阵”戏弄日军的假新闻。

别看这新闻扯淡,却让《新闻报》大卖特卖,成为当时的畅销报纸。

民众就喜欢看这个,您还真怪不得媒体。

清末的奇葩事,真的不少。其中有一大原因,是洋务运动带给了民众以自信,认为中国很快就能凭借学了西洋的科技和工业,而不学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就能重回世界之巅。于是,在甲午战败的消息面前,民众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另外就是,清廷一向非常注重对内的宣传工作,“民乱”对他们的恐慌远大于列强。毕竟,洋人来了只要给割地赔款就行,但如果民间动荡,可是会要了清廷的命啊!

参考文献:《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