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有一种职业人,专门为送亡者最后一程,这个职业就是“哭灵”,一说到这种职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吉利,晦气等等。
但是有一位名叫李美珍的哭灵人,不仅仅成为了这个职业当中的佼佼者,甚至一场下来有3000元的出场费。
24年来,她用自己的眼泪和嗓音,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两个儿子买了房,为何一妇女会以“哭灵”为生?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受害者到自强者18岁那年,和许多农村女孩一样,她被父母安排了一桩婚事,对方是同村的小伙子,家境平平。
李美珍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在父亲“女孩子读书没用,迟早都是嫁人的”的观念下,她只能低头接受这个安排。
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如童话故事般美好,反而成了她噩梦的开始,丈夫经常对她拳脚相加,婆家人也时常苛责,李美珍忍辱负重,为这个家庭生下了两个儿子,却换不来丈夫的怜惜。
生活的重担压得李美珍喘不过气来,她曾想过轻生,也曾想过离婚,但每次看到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又不忍心放弃。
就这样,她在痛苦和挣扎中度过了整整十年,直到28岁那年,一次严重的家暴事件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美珍终于下定决心,带着两个孩子逃离了这个充满暴力的家。
回到娘家后,李美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如何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成了她最大的难题。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命运给她开了一个玩笑般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场葬礼,看到有人在灵堂前痛哭。
起初她以为那是死者的亲属,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位职业哭灵人,这个发现让李美珍眼前一亮。
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受的苦,想起那些无处宣泄的委屈和痛苦,或许这就是她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尝试这份特殊的工作。
第一次“演出”,她在雨中跪地痛哭半小时,赚到了70元,这笔钱虽然不多,却给了李美珍希望,她发现,自己不仅可以通过这份工作赚钱养家,还能借此宣泄内心的情感。
从此李美珍走上了职业哭灵人的道路,她刻苦钻研,学习各种方言,研究如何根据逝者的生平即兴创作哭词。
她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情感很快得到了认可,出场费也从最初的70元逐步提高,如今她的一场出场费已经高达3000元,一天最多可以接三场。
然而当李美珍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出路时,她却发现这份工作带来的并不只有金钱,很多人对她的职业持有偏见,认为这是“晦气”的工作。
甚至有人说她赚的是“不干净”的钱,面对这些质疑和非议,李美珍该如何自处?她又该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不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一个备受争议的职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哭灵一直是丧葬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古老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业。
李美珍就是这个备受争议职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投入。
李美珍的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她即兴创作哭词的能力,每场葬礼前,她都会仔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将这些信息融入到她的哭词中。
她的哭词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套路,而是充满了对逝者生平的真挚回顾和深切哀悼,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让每一场葬礼都变得独一无二,也让逝者的亲属感受到了真诚的慰藉。
除了创作能力,李美珍还掌握了多种方言,在中国这个方言众多的国家,这项技能让她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
无论是闽南话、客家话,还是普通话,她都能流利地表达,这大大扩展了她的业务范围。
然而李美珍最令人惊叹的能力,莫过于她强大的情绪调动能力,她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悲伤状态,真情实感地为素未谋面的逝者哭泣。
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李美珍曾说过,每次哭灵,她都会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逝者的故事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流下真挚的眼泪。
尽管李美珍在专业上的造诣无可争议,但她的职业仍然备受社会争议,有人认为,雇佣陌生人来哭灵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还有人觉得,这种职业“晦气”,从业者是在“赚死人钱”,面对这些质疑,李美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在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亲自到场的人尽孝,是在传承中国的丧葬文化。
李美珍坚持认为,只要是凭实力赚的钱,就是“干净”的,她的工作虽然特殊,但并不比其他职业低人一等,相反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既能帮助他人,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尽管李美珍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但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她的孩子们是否因为母亲的职业而受到歧视?她又是如何在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保护家人之间寻找平衡的呢?
李美珍的职业生涯24年来,她凭借着坚持和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家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
李美珍到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演出”的场景,那天下着大雨,她跪在泥泞的地上,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逝者哭泣了整整半小时。
尽管只赚到了70元,但这笔钱对当时的她来说,无异于一线希望,从那时起,李美珍就下定决心要在这个行业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李美珍深知,要在这个特殊的行业中立足,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她开始刻苦钻研各种方言,研究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甚至自学了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安慰逝者的家属。
每次“演出”前,她都会提前了解逝者的生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即兴创作哭词,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她的名声也逐渐在行业内外传开。
李美珍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她都会准时到达现场,有时候一天要连续工作三场,每场至少要哭上一个半小时,中间甚至没有时间喝水。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常常让她嗓子嘶哑,膝盖疼痛,但她从未因此懈怠,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口碑的提升,李美珍的出场费也在不断上涨,如今她的一场出场费已经高达3000元,一天最多可以接三场。
这意味着,她一天的收入可能超过许多白领一个月的工资,然而李美珍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这份收入是用自己的眼泪和嗓音换来的,背后付出的辛苦和艰辛,外人难以想象。
尽管工作辛苦,但李美珍从未忘记家人,她用辛苦赚来的钱改善了家庭生活,为两个儿子买了房,还给父母在老家盖了新房。
在她看来,能够用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她最大的欣慰,然而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多的挑战。
随着收入的增加,李美珍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提高,频繁的“演出”和长时间的跪地哭泣,对她的身体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她的膝盖已经出现了问题,嗓子也经常感到不适,面对这些身体上的警讯,李美珍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健康?她又是否考虑过转行或者退休?
传承与展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开始质疑传统丧葬仪式的必要性,而职业哭灵人的存在,则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新的维度。
有人认为,雇佣职业哭灵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是一种虚伪的表现,但也有人指出,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亲自参加亲人的葬礼,职业哭灵人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
李美珍就曾说过:“我们不是在替人哭泣,而是在帮助那些无法到场的人表达哀思,”这种观点,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演变。
面对社会的质疑和争议,李美珍并没有选择退缩,相反,她决定正面迎接这些挑战。
她开始接受媒体采访,主动向公众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偏见,提升职业的认可度。
同时李美珍也意识到,要让这个古老的职业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新鲜血液的注入。
于是她开始计划培养接班人,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职业得以延续。
在培训年轻人的过程中,李美珍不仅教授技巧,更注重传授职业道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既有专业素养,又有职业操守的新一代哭灵人。
结语李美珍从一个备受家暴的农村妇女,到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哭灵人,她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也为这个古老的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只要有勇气面对生活,有决心改变现状,就会有希望。
参考文章九派新闻2022年4月5日《职业哭灵人:曾遭10年家暴所以哭得真切,最初一场70元而今3000元》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