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有道理吗?霜降将至,今年是何情况?

读书文史 2022-10-17 21:51:43

文 | 读书君

和去年相比,今年入秋降温似乎更早一些,北方一些地区已经进入到了冬天的模式,长衣、大褂、棉袄已经穿上。

霜降,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后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到了,意味着冬天就马上来了。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黄经为210°,我们便迎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降,一个以自然现象命名的节气。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天气比较冷,中午天气相对比较热),气候干燥。今年的降温来得比较早。霜降节气还未到,别说北方的朋友,南方的朋友,身处在广西的读书君,也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天气渐寒的变化。

霜降,是全年当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时节,进入到了霜降以后,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我国不少地区都将进入到“寒风落叶”满地飞的初冬景象。

霜降,看似一个不起眼的时节,却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01 霜降有三候,时间上如何划分界定?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

一候:表示到了霜降节气,像豺狼野豹等这样的野兽,捕抓到了猎物后也不会马上将它吃掉,而是先捕获的猎物来祭天,以表示对上天恩赐的回报。这和人们在收获粮食谷物后,祭天地庆丰收是一样的道理。

二候: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寒风四起,草木凋零,落叶遍地,自然万物基本都进入到了休眠的状态,雁影无踪。

三候: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蜇虫开始窝在洞中,不再活动和进食,进入到了冬眠状态。

霜降三候,可以说是古人对秋天将要入冬时的自然万物细致观察的直接体现。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太阳辐射少,接收的能量低,自然万物该凋零的凋零,潜藏的潜藏,冬眠的冬眠,还有少数冬季动植物在顽强地生长着。

“霜降”,“霜降”,这里的“霜”,有初霜的意思。初霜,即秋天将要入冬时,出现的第一次早霜。

与初霜相对的是“终霜”,终霜是指在春节出现的最后一次霜。

初霜与终霜的间隔时期,则称为“无霜期”。

霜降的三候时间段,按每隔5天为一候计算,即当明确知道当年的霜降时间,在此基础上加或减5天,即可推算每一候的时间。

02 今年的霜降时间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霜降时间为公历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农历2022年九月(小)廿八。

距离霜降的时间,已经不远,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就快要来了。

03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具体如何理解?

霜降时节,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秋收工作,庄稼作物基本上也都停止了生长。而南方地区,却还是“三秋”的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开始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也是这个时候在进行;以及还是摘棉花等等。

为此,在农业上,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有着指示作用。也正是如此,我们的老祖宗在这些关键的节点,总能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总结,以作为日后的农业生产启示、指导。

比如农谚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就是一句经验总结。那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霜降快到了,今年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如何理解?

一年有24个节气,霜降已经排到了18,接近了尾声。霜降过后,意味着秋天彻底结束,我们将迎来冬季。

在这个秋冬交际的时令节气上,气候状况还是极其不稳定的,天气可能会反复无常。

“先冬后霜”从字面上看,就是说天气已经变冷了,但是节气里该有的霜还没有到,往后延迟了,入冬后才能看到初霜。“来年大荒”就是说如果立冬后才见初霜,那么明年的年景就差,粮食歉收,可能会导致饥荒的出现。

04这句农谚背后,折射出了什么?有没有道理?

老祖宗为何说“先冬后霜”,明年会闹饥荒呢?深究起来,其实很容易理解。

首先,霜降节气是秋季入冬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时节上,昼夜温差大,早晚天气比较冷,此时晚上如果露水比较足的话,那么气温下降到一定的点,水汽就会凝固成霜降落下来。

不过,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气候转变并不是固定的,所谓六月还有飞雪,腊月还可能穿短袖。由于天气变化都是变化莫测、捉摸不定的,所以霜降节气到来之时,可能会因为天气暖和等原因,而不会下霜。这也就意味着当年是暖冬,无霜打的情况。

暖冬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冬天不冷,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个好体验感受。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大自然有其本身的自然平衡规律,到了什么季节该生长什么样的植物,开什么花都是有其本身的定数。霜降,在本该下霜的时候不下霜,民间有“霜降不降霜,还要暖一暖”的说法,这种暖冬的气候,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等极端的天气,进而对冬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粮食减产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暖冬现象,降雪相对就会减少,这会影响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且会可能会加重来年的春旱情况,继而影响来年的春耕,影响农作物的返青生长,最终导致粮食减产。

另外,暖冬有利于越冬病虫害的滋生,没有被冻死的病虫害,在第二年春季到来之际,会给农作物带来大面积的虫害灾难,对农作物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

所以,老祖宗说“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天气变化情况本身是反复无常的,我们单纯地靠农谚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并不符合科学逻辑。农谚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判断。而且,这句话放在当下,已经不太合时宜。

早在古代,没有高科技指导,也没有农药等防范措施,老百姓种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旦发生气候灾害、病虫害灾害,粮食作物减产必然是定局,更甚者会面临绝产。

如今,我们有了不少高科技作为指导,有气象预报作为预见性参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或降低了这种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05 霜降快到了,今年会是什么情况?

老祖宗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大致意思就是说霜降到了,天气也开始变得更冷了,天地间开始变得肃杀阴沉起来,露水也因为冷而凝结成霜了。在这个关键的阶段,老祖宗通常会根据霜降节气的天气变化情况,来预测次年的气候情况。

比如前面提到的“先冬后霜,来年大荒”,就是一句民间经验总结。

另外,民间还有“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等等不同的说法,当然,这些说法都具有片面性,不能作为科学的参考指导。

今年的霜降是10月23日,接下来的天气状况如何,我们应该多留意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简单地靠农谚作为预测标准,以免误了农时农事。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1 阅读:795
评论列表
  • A Yi 4
    2022-10-23 00:01

    谢谢分享。今天学到许多霜降知识。

  • 2022-10-23 00:19

    扯来扯去,扯前扯后,一句话:就是胡球扯!骗点儿流量无所谓,不懂瞎扯!

  • 2022-10-22 23:56

    现在天气预报连第二天的天气说的都不准,不要说三四天之后的天气了。

  • 2022-10-23 00:16

    天有测风云,所以说,谁也不能做老天爷的主。

  • 2022-10-23 00:22

    “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谷满仓”,有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