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建议,把人民大会堂建在五棵松,遭到苏联专家的反对

怪味胡 2024-03-19 20:16:46
引言

在考虑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梁思成建议是把地址选在五棵松,他的这个提议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反对,苏联专家给出的意见是这样的,他们更愿意在北京看到一个莫斯科红场的翻版。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原创,禁止其他作者洗稿和搬运!一经发现必定举报!

因此,苏联专家们坚持,必须修建在天安门附近,而且必须要以天安门作为北京的政治中心。

这篇文章,我就简单和你聊聊,人民大会堂在修建过程中的那些事。

北京的一个尴尬

1949年1月20号,傅作义的部队正式宣布了接受和平改编。这一天,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也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日子。古老的北平城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座城市里那些名胜古迹,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随着战争越发的变得明朗,新中国建立的日子也被定了下来,时间就定在同年的10月1号。

1949年的9月27号,就在距离新中国成立只有三天的时候,马旭伦在政协大会上做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面,提到了国都、纪年、国旗以及国歌等内容。

1、首都定在北平,并将北平正式改为北京;

2、纪年采用公元,当年为1949年;

3、在国歌还没有正式制定之前,暂时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4、国旗为五星红旗。

这四个提出来的议题,当即就被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北京也成了我国的首都。

作为首都,北京这座城市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大礼堂,来进行国家相关的一些活动,尤其是重要的外事活动。

当时,国家举办一些大型室内会议,如果规模小,参会人数不多的话,通常是在怀仁堂里面进行;如果是参会人数很多的话,那就只能是在室外进行了。当时,超大型的室外活动,选择的地点通常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上。譬如,在1953年的3月9号,就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吊唁斯大林的追悼大会,据说这次参与的人数达到了60多万,不管数字是否准确吧,这次集会是建国初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如果是上千人或者是上万人的集会,也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室内聚会,地点通常选择在北京中山公园里面,不是中山堂就是在音乐堂,因为只有这两个堂,能容纳下这么多人;倘若人数实在过多的话,那就只能是在室外进行了,地点通常选择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方式以游园的形式进行。

虽说室外集会以游园的方式来搞的话,可以让很多人都参与进来,而且,在规模和气势方面都会显得很宏大。但是呢,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受天气的影响特别大,再加上当时对于天气的预报做得不是很准确,很难预估当日集会的天气情况如何。

倘若是偶尔性的群众集会或者是游行,倒还能顺利进行,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商讨国家大事,是要坐下来静心的探讨研究,以集会或者游行的方式来进行,其实不是很方便的。

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之下,北京修建一个万人大礼堂,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了。

其实,早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就已经考虑要在北京修建一座万人大礼堂,建国初期的时候也有这个考虑,只不过,建国初期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活,至于万人大礼堂这个事,也就只能暂时的搁置起来。

虽说这项工程还没有正式的摆上桌面,但在大家伙的心目中,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这个万人大礼堂,肯定是要修建在北京的市中心。

争论尘埃落定

建国初期,北京城市的整体规划,存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就是有着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区分,这就导致北京的市中心到底在哪里?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说法。

让我们把时间线先拉回到1937年,这一年,北平城沦陷于小日本手里面,针对北平城区的规划,小日本于1939年搞出来一个方案,在他们的这份方案里面,是打算以五棵松地区为主,建立一个新的城区。当然,他们的这个城市规划,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北平城。

1946年,小日本被赶出北平之后,在日伪政府1939年的规划方案基础上,又重新完善了城市的一个整体规划,还是以五棵松地区为主,建设一个新北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五棵松新市区经过规划和发展以后,已经变得比较繁华了,在市政设施方面也比老城区好很多。而且,很多重要的机关单位,其办公驻地也安排在五棵松新城区。

当时负责制定新北京新城市规划的梁思成,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围绕五棵松新城区建立和打造行政中心的设想,按照梁思成的这个设想,那么,未来万人大礼堂的选址也就会安排在五棵松附近。

但是呢,当时苏联的专家们却反对梁思成的这个提议,他们的想法很直接,是想在北京看到一个莫斯科红场的翻版,也就是想在北京打造出一个莫斯科红场。因此,苏联专家们提出,必须要以天安门作为北京的行政中心。按照苏联专家的这个提议往下走的话,那么万人大礼堂就会安排在天安门附近。

其实,当时苏联专家们的这个提议,也是利大于弊的,如果在五棵松新城区附近打造行政中心的话,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进一步造成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的割裂,这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整体发展,其实是很有弊端的。如果以天安门为主,来打造行政中心的话,自然会促进老城区的更新换代,缩小两个城区之间的差距。

一方是以梁思成为主,提出在五棵松新城区;另外一方,是以苏联专家为主,提议在老城区的天安门附近,针对这两种争议,北京市还特意召开了城市规划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苏联的专家巴兰尼克夫,做了一份报告,名为《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除此之外,苏联专家团还提出了一份方案,名为《关于改善北京市市政的建议》。

巴兰尼克夫的那份报告涉及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思想很明确,就是以天安门广场作为中心建立首都的行政中心,而苏联专家团给出的那份建议,其实是对巴兰尼科夫的计划进行可行性的论证。而且,还对在五棵松新市区建立行政中心的设想予以了反驳。

在那个年代,苏联专家的意见和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苏联人说话的分量是比较重的,毕竟是阵营里面的老大哥嘛。因此,在这次会议之后,正式给出了一份方案,名为《对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意见》。在这份方案里面,同意了苏联专家们的意见。

到此,未来即将建设的万人大礼堂,要建在哪里?地址就确定下来了,一定是要建在北京老城区的中心,而且就在天安门附近。

后记

1958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十周年庆典,“万人大礼堂”这项工程正式摆上了桌面,并于1958年10月正式破土动工。经过十来个月的抢工,终于在建国十周年庆典之前顺利完工。

“万人大礼堂”作为献给建国十周年的建筑礼物,在落成之后,由伟人亲自取名为“人民大会堂”。

本文来自“怪味胡豆史”原创,禁止其他作者洗稿和搬运!一经发现必定举报!

4 阅读: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