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临终前忠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结果孙权没听,酿成大祸

历史律志铭 2024-10-26 11:44:43

周瑜,这位东吴的智将和赤壁之战的英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孙权提出警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他指的正是盟友刘备。

周瑜识破了刘备的野心,并提出策划以分化其势力。然而,孙权并未采纳他的忠告,选择继续与刘备保持联盟,他认为此时的刘备对东吴构不成威胁。

数年后,刘备势力膨胀,东吴遭受了夷陵之战的冲击,周瑜的预言终成现实,东吴元气大伤。若孙权当初听从忠告,结局会否不同?

忠诚与权谋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国家分崩离析,各地军阀割据,天下战火四起。

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成型,魏、蜀、吴成为分庭抗礼的三个政权。在江东一带,周瑜和孙氏家族一同崛起,共同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周瑜出身名门,其精通音律、文韬武略,并因其气度与才华而为人敬重。

少年时期的他与孙策相识,二人情谊深厚,彼此共谋江东霸业。

公元194年,孙策在江东建立了稳定的政权,周瑜作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支持者,成为孙策最为信赖的伙伴。

周瑜与孙策的合作不仅局限于军事,更在策略和布局上为东吴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孙策以骁勇善战著称,但他深知东吴霸业的成功离不开周瑜的智谋与谋略,因此将周瑜视为心腹。

孙策去世前,将年幼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嘱托他继续守护东吴的基业。

孙策死后,年仅十八岁的孙权继位,面对的是江东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内外敌人的威胁,周瑜成为他在军政两方面的左膀右臂。

赤壁之战是周瑜一生中的巅峰时刻。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誓要统一天下。当时的东吴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许多官员认为应当投降以保全江东。

然而,周瑜力排众议,坚定主战。他冷静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曹操北方士兵不擅水战,并成功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两军会战于长江赤壁,周瑜掌握大局,利用火攻策略,以一场精妙的水战让曹操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使周瑜成为名震天下的英雄。

识破刘备的野心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利用赤壁之战后的战功,联合孙权的军队共同击败曹操,成功进入荆州,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带。

周瑜观察到,刘备虽然一直对外保持谦逊形象,但其行为中透出强烈的野心。

周瑜认为,刘备此时的目标不仅是维持现状,而是进一步巩固在荆州的势力,甚至有可能对东吴构成威胁。

周瑜意识到刘备的战略眼光和扩张野心,向孙权提出对策,建议立即削弱刘备的军事实力。

为此,周瑜制定了一条策略,认为可以利用“美人计”来分化刘备的阵营。

他建议孙权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并设法将关羽和张飞等猛将调离刘备身边,以此逐步削弱刘备的实力。

周瑜的策略周密,他深知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的重要性,若能分散他们的力量,便可以从内部打破蜀汉的军力平衡。

周瑜的提议直指刘备的核心势力,极具战略眼光。然而,孙权却对这一计划犹豫不决。

当时的东吴不仅需要蜀汉共同抵御曹魏的压迫,也因为东吴内部资源有限,孙权并未完全相信周瑜对刘备的警告。

孙权选择继续维持与刘备的盟友关系,放弃了对刘备的削弱行动。这一决定也为东吴后来的困境埋下隐患。

孙权的犹豫与刘备的反应

尽管孙权未完全采纳周瑜的忠告,刘备对东吴的威胁并未减弱。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成功占据荆州,而荆州的战略位置对东吴至关重要。随着蜀汉政权的巩固,刘备对荆州的控制愈加紧密,东吴对该地的影响力日渐减弱。

周瑜曾指出,刘备不仅不会轻易放弃荆州,甚至可能借机进一步扩展领土,以此加强其对抗东吴和曹魏的力量。

在刘备获知周瑜的策略后,他立即做出反应,设法与孙权进一步稳固盟友关系。

在一场东吴为刘备设立的宴席上,刘备表面上大加称赞周瑜,称其为“文韬武略、气量广大之将”。

然而,他在赞美周瑜后又提到“恐不久为人臣耳”的言论,暗中挑拨孙权与周瑜的关系。

这一巧妙的试探让孙权产生疑虑,最终孙权对周瑜的策略产生更大保留,以盟友之谊维系与刘备的关系。

刘备借此拉拢东吴,通过联盟关系逐步巩固了在荆州的控制。他不仅在荆州设立据点,还扩展军力,加强对城池的防御,逐渐建立起稳定的根据地。

孙权虽未立即感受到威胁,但东吴对荆州的控制逐渐削弱,也为后来的夷陵之战埋下伏笔。刘备此时已然将荆州视为蜀汉的核心防地,将周瑜的忠告置之脑后。

在随后的时间里,周瑜继续推动攻打巴蜀的计划,期望从战略上限制刘备的势力。

然而在南郡与曹仁交战时,周瑜旧伤复发,终因箭伤不治而去世。

临终前,他召见孙权,重申刘备的威胁,留下了“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的遗言。

此时的孙权深知周瑜之忠,却未能完全采纳他的建议,继续选择与刘备维持同盟。周瑜的逝世不仅使东吴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支柱,也让孙权在战略上缺少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智者

遗言成真,夷陵之战的悲剧

而在周瑜临终的忠告未被孙权采纳后,刘备在荆州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东吴因当时的联盟关系和对曹魏的牵制,未对刘备采取实质行动,反而在多年内放任蜀汉势力的壮大。

随着时间推移,刘备的实力愈发强大,不仅稳固了荆州的统治,还进一步扩张地盘。

周瑜所提出的刘备的潜在威胁逐渐显现,东吴的处境因周瑜的去世和孙权的迟疑而变得更加危险。

不久后,关羽在荆州的失守成为蜀汉与东吴关系的转折点。关羽在与曹魏的战斗中败退,最终被东吴将领擒杀。

这一事件激怒了刘备,认为东吴的行为已触及蜀汉的底线。

刘备以关羽之死为由,决定对东吴展开报复,并亲自率领大军发动了对东吴的“夷陵之战”。

东吴此时已然陷入被动局面,刘备的怒火和复仇心使这场战争爆发的规模远超预期。东吴急需守住疆域,否则将面对蜀汉的全面压制。

夷陵之战中,东吴派遣陆逊担任主将,指挥东吴军队抵御刘备的进攻。刘备率领数十万大军,进犯东吴边境,双方在夷陵地区展开激战。

陆逊采取了周瑜当年对曹军的火攻战术,在夷陵地区利用夏季高温,引火焚烧蜀汉军队的营地。

熊熊烈火吞噬了蜀军的阵地,刘备军队在混乱中节节败退,最终蜀汉全军溃散,刘备也不得不狼狈撤退。

陆逊的这一战保住了东吴疆土,但东吴的资源和人力在战中大量耗损,国力受到严重打击†。

夷陵之战的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东吴的命运。虽然东吴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迫使刘备退回蜀汉,但战争带来的损失对东吴的整体实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周瑜当初关于刘备的忠告成了现实,孙权在犹豫不决中错失了早期打压刘备的机会,导致东吴在后期的局势中被动应对。

夷陵之战后,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彻底破裂,原本可以联合对抗曹魏的盟友关系不复存在,使得东吴在三国局势中愈发孤立。

周瑜的忠告成为东吴未解的遗憾。他的战略眼光和对刘备的深刻了解曾为东吴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然而孙权的迟疑和对刘备的信任酿成了东吴的危机。

夷陵之战后,东吴虽依旧存续,但再未恢复周瑜在世时的强盛局面,逐渐被魏、蜀挤压而难以独立壮大。

总结

周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深邃的洞察力向孙权发出忠告:“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他深知刘备的雄心,预见到蜀汉日后可能带来的威胁。

为此,他不仅制定了分化蜀汉势力的策略,更建议孙权主动出击,以防刘备的扩张。然而,孙权并未采纳,认为与刘备的同盟足以制衡曹魏。此一决定为东吴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孙权的犹豫与信任,让刘备有机会迅速扩张,巩固荆州。

刘备不仅成功稳定了蜀汉的根基,还借此不断扩大军事实力。正如周瑜所预见的,刘备的扩张最终对东吴形成致命威胁。

当关羽在荆州战败并被东吴擒杀,刘备举兵报复,亲自率大军对东吴发起了夷陵之战。

东吴被迫应战,虽最终在陆逊的指挥下取得胜利,但东吴的实力因长久的激战严重受损,周瑜的忠告得到了残酷的验证。

周瑜的遗言不仅是一场未被采纳的预言,更成为了后人对东吴衰败的警示。

若当初孙权能如周瑜所建议,在刘备尚未成势之时采取措施,或许东吴可以避免日后的重创。

然而,孙权的选择在乱世中留下了难以挽回的后果,东吴因夷陵之战大伤元气,再也无法恢复到赤壁之战后的巅峰时期。

周瑜的忠言化作东吴历史中的一声叹息,警醒后人:在乱世权谋中,犹豫和信任敌人往往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