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警收到指令,用行动捍卫主权!美日应该收敛,别忘了49年那一仗

乐蓉评历史 2023-06-16 07:01:01

6月15日,海警“第一号令”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自今日起,海警在领海执行任务时,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

自新中国建立起,凡是涉及对外作战,一直奉行“不先打第一枪”的策略。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是在领土受到直接威胁后,被动出境作战,包括部队对外番号也都加入了“志愿”一词;1962年和1979年的对印、对越作战,出兵的底线则都是自卫反击。

打仗,都明白一个“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先发制人才能占据优势。但在建国后确立国防战略时,毛主席却反其道行之,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不开第一枪。

究其原因,就在于毛主席超于常人的大局观。

1962年对印反击战时,毛主席就做出过这样的分析:

“印军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为什么呢?第一是要让敌人进一步暴露真面目,得意忘形。第二是要争取国际上正确认识中印边境斗争的是非问题,争取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打仗不是目的,和平才是目的,这句话就是毛主席最中心的战略思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先手出兵还是被动还击,解放军都有十分的把握取得胜利。但当时印度的背后,还站着美国和苏联,一旦解放军打了这第一枪,这些国家必将在国际上大打舆论牌,鼓动一些不知情的中立派站到中国对立面。

所以毛主席是怎么做的?

第一:从1959年到1962年,面对印军挑衅,足足忍让了三年。包括当时下达给一线军队的命令,也都是“不主动惹事,不挑起争端,不越出国境”、“即使敌人越境挑衅,在未超过我国30公里时我概不开枪”、“避免流血”。

第二:在对印作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第一时间鸣金收兵,全线主动停火后撤,并将缴获的人员、武器、装备全部还给印方。

正是这两条看似“吃亏”的命令,却让新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盆满钵满。不仅一举歼灭参战印军的一线主力,为南疆争来数十年的和平,更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喝彩,都认为中国是打赢了一场“正义”的卫国战争。

1979年,邓小平同样是追寻了毛主席的战略思路:不打第一枪、被动还击、不攻入越南首都河内、不全歼印军主力、打了胜仗却在28天内全线撤军。

如此节制,让率先动手的越军无论在战略上还是舆论上,都输的彻彻底底。

一场战争的影响,不仅在于局部的胜负,更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充当的“角色”。俄乌战争,普京和俄罗斯因为国家利益,不能允许乌克兰倒向北约,发动战争也是无奈之选。但就因为一个先手主动出击,导致四面树敌,国际声讨。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北约,结局只能是被持久战耗到进退两难。

而中国之所以在每场战争中都能占一个“理”字,就在于“不先打第一枪”的策略。我们每次都是被动还击,都是师出有名,所以自然能够全身而退。

实力和道义,缺一不可。

但时至今日,我们为何要选择放弃传统,首次提出领海执行任务,要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先打第一枪”的准备?而且必然还会有人发问:

接到指令为什么是海警,而不是海军?

海警实力如何?是否能对入侵势力起到有效的震慑力?

海军不出手,让海警顶在最前面,是不是证明我国面对领海争议仍有顾忌?

要解释这些问题,就必须弄懂一个核心:中国的态度。

自新中国建立到如今,国际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国家间的冲突形势也在发生改变。随着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受到来自外部的直接压力随之减小,但小规模、局部的对峙和冲突依旧存在,特别是敏感的海洋地区。

岛屿被蚕食、领海被闯入,面对敌对势力胡搅蛮缠式的侵入,一再退让只会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但大规模的还击又不利于地区稳定,这就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今下达“积极主动”的命令,就是向外部势力表明我国的坚定立场:任何不被允许的侵入,都可以被视为主动挑衅,海防有权力进行反击。

所以与其说是“可以先打第一枪”,倒不如说是对毛主席“不先打第一枪”的推进和改造。只要闯入我国领土,威胁我领土安全,就等同于对方已经先打了第一枪,而我方采取任何措施都是正当反击。

这就是国家实力,这就是国家态度。

当然,还有一个点。为什么这项命令要下达给并不隶属于战斗部队的海警?

海警和海军都是中国的海上防卫力量,但职责却天差地别。海警负责维护海上治安,而海军则是战斗部队,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命令下达海警,原因有两点:

第一:还是要讲一个“理”字

近些年来,无论是日本还是菲律宾,在觊觎和侵占中国领海岛屿时,往往不会正面出手,而是动用渔船或者商船作为主力,并采取拖延战术。

例如菲律宾那艘臭名昭著的“马德雷山号”,前身是美军二战期间的542级坦克登陆舰,菲律宾自1999年将其偷偷开往仁爱礁,并以船底漏水为由在此“坐滩”,一赖就是14年之久,并派出一小队菲律宾士兵在舰上驻扎,表面护舰,实则占岛。

根据国际规定,虽然“马德雷山”号早已成为一堆废铁,但名义上仍然属于菲律宾海军现役舰船,所以在仁爱礁“修船”期间,中方不得强行袭击或驱离。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让海军出手。一是牛刀杀鸡,为了一艘破船频繁出海执行任务,定然会疲兵疲舰,对战斗部队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二是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舆论大做文章,说中国军队对“无辜舰船”动手。

海军不能动,那就动用海警。

8 艘海警船,外加2艘大型拖船,完全堵住“马德雷山”号的补给路线,使舰上人员无法得到淡水和食物补给,逼着它要么就撤走,要么就饿死,要么每天想方设法派快艇来冲击防线,反正我们以逸待劳,不怕折腾。

所以与其让海军大材小用,或者要在国际上争来争去,倒不如把“理”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海警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执法,天经地义。

第二:中国海警已经成长为一线战斗力

2014年10月,中国海警2305、2101、2112舰船编队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此举立刻引起日军巡逻船恐慌,全程进行跟踪和监视。

这次海警巡航主打一个“耀武扬威”,不仅舰上配备了76毫米舰炮,拥有对近海小型船只的毁灭性攻击能力,战士们还都装备了标准化武器,随时可以应对突发战斗。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海警进行的都是实弹巡航,舰炮和水炮都不再挂布遮挡。

果然在不久之后,美媒也将注意力对准“中国海警”,一篇题为《为何亚洲之争取决于中国海警》的文章更是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此文开宗明义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中国海警虽不属于海军,但这支部署了76毫米火炮和反舰导弹的舰队,已经主导了亚洲的战略水域。

虽说这些观点,有美方故意夸大“中国挑战”的成分,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实话。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海警船中,确有三艘比美军驱逐舰大,那就是12000吨的3901号、2901号以及13000吨“海巡09”。而且海警目前拥有约150艘1000吨以上的大型船舰,而日本只有约70艘,美国约有60艘,其他亚洲大多数国家只有少数几艘。

自2013年海警组建以来,仅仅10年间,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警卫部队,实力甚至远超部分国家的海军。

新加坡国际关系学者约翰·布拉德福德就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一些海警只装备了轻武器。但是,当一艘海警船安装上导弹,除了船体油漆的颜色外,它与海军船只有何不同?”

中国的海警,完全有实力在必要的时候直接转变为中国海军,执行拱卫国土的职责。所以也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中国海警,其实就是中国的海军的“先锋官”和“斥候”。

而且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海军其实早有先打第一枪的传统。

1949年4月21日下午4点半,解放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枕戈待旦,只待进攻命令下达,此时离渡江战役的进攻发起时间只有不到1个小时。

但值此关键时刻,第三野战军23军前线指挥所,军长陶勇却突然接到侦察兵哨报:

“在我渡江地段对面江上二公里处,有二三艘兵舰,游戈不走,请示是否将其驱逐?”

这几艘军舰,为首的就是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

大战在即,解放军早就对外公布了渡江时间,并限定外国舰船撤离长江的最后期限。但英军战舰不仅无视通告,还故意在敏感时间闯入长江,横挡在我渡江部队的进攻线路上,明显就是居心叵测。

陶勇外号“拼命三郎”,性如烈火,打起仗来不管不顾,拿着大刀赤膊冲锋更是家常便饭。眼看部队马上就要渡江,却来了搅局的,还是平日里就耀武扬威的外国军舰,他哪里能忍?马上一个电话打到三野10兵团指挥所,请示兵团司令叶飞:

“叶司令,英国军舰停在正面长江上不走,妨碍我渡江,是否打掉它?”

军情紧急,渡江工作一刻都耽误不得,叶飞知道已经没时间去搞什么交涉,便直截了当地告诉陶勇用军人的方式通知英舰:

“命令前沿观察所打出信号旗,警告英舰离开。如果不听,就开炮赶走它!”

放下电话,陶勇转头就命令三野特纵榴炮6团向英舰鸣炮示警。但紫石英号平日里嚣张惯了,对战前通报,战时示警通通不屑一顾,认为解放军这就是在虚张声势,根本不敢真正开炮。所以为了彰显所谓的面子,紫石英号非但没有撤退,反而将炮口转向了我军阵地。

终于,看到英舰肆意挑衅,长江北岸备战的三野将士哪忍得了这些,看着外国军舰在长江上将炮口对准自己,这就是宣战。三野特纵炮兵排长梁学成,也不顾还未请示上级,亲自操炮对准紫石英号就轰了过去。

第一炮就是最有力的进攻命令,憋了一肚子火的战士们再也没了顾忌,部署在长江沿岸的炮兵全部自发投入到炮战之中。一时间,长江上水柱突起,烟卷波涛。

短短几分钟,紫石英号前主炮被击毁,舰体被洞穿,船舵被卡死失去方向控制,被迫搁浅在长江浅滩,正、副舰长均负重伤,士兵17人阵亡,20人重伤。除了紫石英号之外,英军赶来支援的黑天鹅号、伦敦号也被打得伤痕累累,直接抛下无法移动的紫石英号,全都灰溜溜地逃离了战场。

战斗打响后,陶勇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按照常规思路,他应该制止一线炮兵把仗打大,导致局面无法收场。但陶勇是什么人?英舰敢挑衅,他就敢下令部队全线投入战斗,炮击英舰和渡江战役一起打,谁敢拦着23军过长江,他就敢向谁开火。

就这样,一场炮战打得紫石英号挂起了白旗。这也是解放军建军以来,打响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取得的第一场对外胜利。

紫石英号事件是一场中英双方都没有意料到的偶发事件,但这次局部战斗的影响却是历史性的,它宣告着自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军舰可以随意进入中国内河的历史正式终结。

正如叶飞在回忆录中所说的那样:

“ 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的军舰在中国横行霸道了整整一个世纪,终于撞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他们这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义和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底,英舰敢在战时闯入长江,挡在渡江兵团的正前方,就是认定了我军不敢打这“第一枪”。但紫石英号又偏偏遇到了梁学成,遇到了陶勇,这些可都是沙场上不愿受到半点委屈的血性汉子,哪会管炮打英舰会造成什么影响。

紫石英号的消息传回英国国内,引起了一片哗然。前任首相丘吉尔甚至公然宣传,英国要派遣航空母舰到远东“实行武力报复”。英方原以为仗着大国身份,可以让中方被迫妥协,但毛主席在事后只说了一句话:

“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

三野谈判代表袁仲贤在和英军谈判时,更是正义凛然地斥责英方:

“军舰侵犯中国内河及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的行为,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原谅的!”

在事后,打响第一炮的梁学成,只是因为没有及时请示上级,被象征性的关了几天禁闭。但他也因此成了全军的英雄,还得了一个“梁前委”的外号。毕竟当时几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一切重大作战决议都由总前委下达,而梁学成这历史性的一炮,倒是抢了总前委的工作。

后来华东海军成立,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海军部队。1955年9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改编为“东海舰队”。在首任司令员的选择上,毛主席想到了当年在长江闯下“大祸”的陶勇:

“那么喜欢打军舰,那就去海军当司令吧!”

陶勇靠着打了“第一炮”当上的海军司令,而炮击紫石英号是1949年的4月21日,2天后的4月23日华东海军成立,从渡江战役到如今的中国海警“第一号令”,整整74年,这是属于海防的74年。

如今我们不仅要讲国际公理,腰杆子也要硬。无论是要争钓鱼岛的日本,还是屡次在南海挑衅的菲律宾,甚至是站在背后的美国,谁敢无视警告,当年的紫石英号就是下场。

0 阅读: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