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得起头顶上的国徽和身上的法袍

最高人民法院 2024-10-23 14:34:52

图为今年10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王晓越庭后向当事人释法说理。

“王法官,又有当事人给你送锦旗啦!”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晓越望着锦旗,仿佛又看到了当事人来法院时那焦急万分的身影和忧愁无着的目光。

这是一起涉及子女抚养的离婚纠纷。孩子6岁时,母亲即远走外地从商,父亲在沪抚养稚龄孩童。物理距离一点一滴发展成心理距离,夫妻感情最终走到了尽头。两次起诉之后,一审法院确认双方感情破裂,判决夫妻离婚,并就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男方对一审判决结果比较认可,但女方很快提出了上诉。

展开上诉案卷材料,王法官眉头紧锁。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囊括了婚姻案件中常见的争议点。虽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在房屋归属和子女抚养上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男方坚持房屋应归自己所有,孩子也要与自己继续共同生活;女方则因自己一直在为房屋还贷而要求获得房屋,并表示孩子一定要随自己南下,那边的孩子房间和学校都已经准备好。双方都不想做任何放弃,似乎只有径行判决一条路可走了。

然而,王法官敏锐地发现,差异诉求的背后隐藏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父亲不想让孩子离开家乡,希望留下房子给孩子一份保障;母亲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实时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为寻找孩子跟自己生活之后的新学校而数月奔忙。翻看着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时灿烂的笑颜,王法官的心被孩子的童真融化了。她决定从孩子利益入手破解眼前僵局。

真诚的童言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晦暗不明的情感纠葛。在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专业社工的抚慰下,活泼可爱的十岁男孩慢慢打开了心扉。

一句稚拙的“我爱爸爸也爱妈妈”,道尽了男孩对父母难以割舍的浓浓深情。

在谈及究竟跟随父亲还是跟随母亲生活时,男孩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与一直照料自己的父亲继续作伴。不管父母作何选择,他都希望“只要爸爸妈妈不吵架就行”。

王法官立刻开始分头做工作。在与女方交流时,她从同为人母的立场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悉心劝导女方多为孩子着想,两个深爱孩子的母亲促膝长谈。“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如果孩子跟着你离开上海,他就离开了亲密的小朋友小伙伴,需要从头开始建立社交圈。生活遭遇如此巨变,很难说对他的性格成长有利。”经过王法官反复做工作,女方最终同意孩子由父亲直接抚养,并愿意将上海的房屋留给孩子的父亲,将来再留给孩子。

症结一解,万事皆通。王法官带着女方的意见找到男方。“你们都深爱孩子,现在女方已经展现出无比巨大的诚意了,相信你作为孩子的父亲也会有相应的态度。另外,希望你能在经济上作出一点让步,毕竟女方常年在外打拼,也很不容易。”男方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表示可以协助女方行使探望权,并愿意向女方支付一笔补偿款。

虽然意向已经达成,但是细节仍需推敲。调解协议从中午开始讨论,双方对每一处细节几乎都有争议。王法官不断从旁提醒二位还是以孩子为重,秉持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再谨慎思考一下,三次把当事人劝回座位。调解协议签字时,时间已经过了晚上七点半。一对感情已尽的夫妇、一对深爱孩子的父母,共同开启为孩子幸福而努力的未来。男女双方分别握着王法官的手,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真诚的感谢,女方还送来了文章开头的这面锦旗。

目光从锦旗上移开,思绪缓缓回到现在,王法官笑了。不是为这面锦旗,而是为当事人重回正轨的人生、为那个依然可以拥有父母双方之爱的可爱男孩。翻开又一份案卷,王法官开始为下一起案件的纠纷化解而努力。

“我们办案,办的是别人的人生。只要能让他人的困难得到纾解,我们也就对得起头顶上的国徽和身上的法袍了。”王法官总是这样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李家兴|摄像:苏弋

责任编辑:屠少萌 见习编辑:闫钰|联系电话:(010)67550734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