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讨论固态电池时,行业内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宁德时代、上汽智己这些知名公司。但是,在这一热闹的领域,有一位低调的玩家,正借助与中国科学院的深度合作及一系列技术革新,悄悄成长为固态电池领域的一匹“黑马”,这位玩家就是上海洗霸。
从最初专注水处理,到如今在水处理和固态电池两个领域里的成功“跨界”。上海洗霸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开启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又是否能够为这家公司带来新的看点?本文将对此作重点分析。
01
从水处理跨越到新能源
1994年,上海洗霸成立,自那时起,其一直深耕水处理服务领域,业务覆盖工业和民用两个板块。这家公司以化学技术为基础,为客户量身打造专业的水处理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近年来,上海洗霸的业绩表现颇为稳定,2019-2023年其营收一直保持在5-6亿元左右,净利润也维持在4000万元上下。然而,正是这种“中规中矩”的表现,促使公司在战略上开始寻找新业绩突破点。
尤其是在传统水处理业务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增长的放缓的背景下,上海洗霸凭借在水处理行业积累的化学、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研发经验,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尤其是固态电池的研发。
这一战略转型的核心点,就是上海洗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合作。2022年8月,双方共同宣布建立固态电池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仅仅一个月后,双方进一步达成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上海洗霸获得了一系列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关键专利,包括《一种有机 - 无机复合准固态电解质以及准固态锂电池》等。
紧接着,上海洗霸于2022年11月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共同投资成立了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储能技术服务、新型陶瓷材料销售、电池制造以及新型膜材料制造等业务。同年12月,上海洗霸更是建成了吨级至拾吨级工业化标准产线,并于2023年1月中旬一次性试产成功,顺利进入产线工艺优化阶段。
兵贵神速,回顾这段历程,上海洗霸从实验室技术到工业化生产的跨越,仅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
02
进击的固态电池领域
踩在巨人肩膀上,上海洗霸在固态电池领域提前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其后,公司更是蹚出了一条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路线。
具体来看,在水稳定性固态电解质方面,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领域,公司成功解决了固态电解质与空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难题。通过创新的电解质相变策略,上海洗霸研制出了具有高稳定性的石榴石型电解质材料。这种新型电解质不仅能够有效抵御水分和空气的侵蚀,还大幅提升了充放电速率和能量密度,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上海洗霸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进展也值得关注。借助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合作,公司采用先进的有序孔道结构引导技术,成功研制出了高容量、近零膨胀的硅基负极材料。通过创新的界面灌注/沉积策略,该材料解决了传统硅负极材料在膨胀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使其在高能量密度应用中展现出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今,这些技术已经逐步走向产业化。一方面,上海洗霸正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启合作,进行半固态电池的产品测试,计划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消费电子、无人机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公司最新研发的高比能软包锂离子固态电池也已完成设计,其能量密度高达≥320Wh/kg,已属于当前市场中的领先位置,甚至已接近或超越了部分半固态电池的性能水平。此外,该电池在1C充放电循环寿命设计上突破了1000次,耐用性和长周期使用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上海洗霸透露,这款固态电池未来可适用于动力汽车,消费电子,无人机等领域。
03
产业“黑马”的挑战
固态电池赛道大火,集结了众多玩家,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洗霸还是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产业“黑马”。
市场拓展方面,上海洗霸积极与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加速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公司与天津某电池企业联手,尝试将固态电池应用于无人机领域,同时与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合作,进一步探索产品的应用场景。
在成本控制方面,上海洗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竞争力。随着嘉定工厂吨级至十吨级工业化标准产线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后续产能的逐步扩大,规模效应有望逐渐显现,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不过,尽管上海洗霸再“黑马”,也还是难逃当前阶段的诸多挑战。其中,比较棘手的是固态电池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依然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测试。2023年,公司首次披露过布局固态电池的定增预案,但最终在2024年7月宣告失败,这无疑给公司的资金投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份担忧难免会延续到未来,成为公司发展中的重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