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秒和30秒之间,只隔着一个AI。
这句看似无厘头的话,却是医疗诊断领域的一个“福音”。
人体的血液中有数十万亿个细胞,形态也千变万化。一般来说,在血常规检查中,大约有20%-30%的样本需要复检。复检时,医生通常根据细胞形态等相关特征,来提供精准报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只能靠显微镜来判断细胞形态,费时费力且精确度得不到保障。2022年3月,这样一个医学难题迎来了突破。迈瑞与腾讯合作推出的阅片机,成为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首个进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AI类产品。
经过大量的人机对比实验发现,AI阅片准确率远高于人工:AI阅片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年轻医生阅片准确率在80%左右。
更重要的是,AI大幅降低了阅片时间,原来阅一个片需要25分钟到30分钟(1800秒),使用AI阅片机后缩短到半分钟(30秒)以内,速度是原来的60倍!
数据显示,该阅片机上市以来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竞争对手过去十年累计的销量,已在全球400多家医院完成装机。看来业内对先进生产力的热情,势不可挡。
这样一款产品的出圈,也引申出一个重要问题:医疗器械+AI,到底能有多大的潜能?
1医疗器械龙头“拥抱AI”
AI阅片机带来的变化还在扩散。
迈瑞与腾讯合作研发的AI阅片机,全名是全自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仪,与普通设备相比,它融入了AI算法,能清晰还原细胞立体结构和细节。这款产品打破了阅片机市场仅有一家进口品牌“独大”的局面。
一个是医疗器械龙头,一个是互联网龙头,两大巨头从多年前就开始联合研发产品。据悉,未来双方将在大语言模型以及云计算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体外诊断,还将拓展到重症、急诊、麻醉等临床科室。
对迈瑞来说,“突围”本就是既定战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CT、高性能彩超、MRI等医疗器械领域缺乏核心技术、设备依赖进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些关乎每一个中国人健康和生命的设备,一度被外国人“卡着脖子”。
因此,在公司创立初期,迈瑞就确定了走自主研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早在1992年,迈瑞就自主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有数据统计显示,迈瑞至少创造了医疗器械行业22个中国第一:
第一台血氧饱和监护仪、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台全自动黑白超声、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数字彩超……
在这种精气神的激励下,2013年,迈瑞医疗就下决心要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阅片机。彼时,国内相关领域一片空白,只有一款售价高达百万元的进口产品,被用在少数三甲医院。
在公司的自主研发团队解决“拍片”难题后,迈瑞又和腾讯一起,攻克了阅片效率的瓶颈。其中的核心助推力,正是AI。
过去的2023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AI已然成为一门显学。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各行各业,都在尝试着融入“AI+”的世界。
这样的趋势同样体现在迈瑞的财报中。
2023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迈瑞实现营业收入349.32亿元,同比增长15.04%;实现归母净利润115.82亿元,同比增长20.56%。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迈瑞的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5年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25.51%,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0.49%。一个行业龙头企业,能保持如此增速,堪称“大象起舞”!
在笔者看来,比亮眼业绩更具意义的是,这家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在财报中全面拥抱AI的决心:
引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数智化转型。
2三重“进化”
迈瑞并非空发豪言壮语。
实际上,在ChatGPT火爆全球之前,迈瑞的AI探索已经开始了。
笔者查阅到的资料显示,自2015年开始,迈瑞就在探索并尝试将AI与其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和生命信息与支持三大产线相结合。时至今日,不止阅片机,基于临床需求,迈瑞的很多产品都已经有了AI模块。
在体外诊断领域,迈瑞MC系列人工智能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不仅拥有百万级数据库,并拥有深度学习算法,还能进行自动特质学习,采用卷积的方式逐步挖掘图像中的浅层、中层和深层特征,并能够实现血细胞预分类,对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精准识别,这是人工智能在临床检验应用的重大突破。
在医学影像领域,迈瑞超声全栈式智能解决方案聚焦妇产、心血管、放射、POC等多个重要临床场景,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成像、工作流、定量分析与诊断决策等关键环节。
例如,妇产超声医生为孕妇进行产筛时,从头到脚往往需要扫查几十次,排查每一项有出生缺陷的可能性。而迈瑞医疗推出的“智慧全景超声”,自动化测量及分析工具使原本困难、繁琐的步骤在几秒钟内轻松且高标准地完成。
迈瑞还拥有“算法加成的超声刀”,用研发工程师的话来说:智能化的超声刀就像自动电饭煲。你只需要把米放进去,剩下的交给电饭煲。
还有“可以自动驾驶的呼吸机”。迈瑞的SV70无创呼吸机在业界常见的波形识别基础之上,结合迈瑞独有的硬件平台创新,融合涡轮感知技术,实现超过90%的人机同步率。
迈瑞自己总结了“数智化转型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广阔且具备创新技术的产品布局。
第二个阶段,数据、设备、IT互联的深度融合。
第三个阶段,全面赋能临床的数智化生态系统。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时至今日,迈瑞的医疗产品线已经超过20个品类。其中,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三,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注泵、灯床塔、血球、超声等都是国内领先。全面的产品线加上领先的技术积淀,迈瑞显然早已跨过第一阶段。
广阔的产品布局之外,自2020年以来,迈瑞通过与大量医疗机构的合作,构建了开放的、可生长的“三瑞”生态系统。其中,“瑞智联”让医疗设备互联互通;“迈瑞智检”能实现实验室精益化运营和全流程管理;“瑞影云++”则专注影像互联,支持跨科室、跨院区、跨地域的远程指导、线上会诊、分院教学等,且支持检查结果互认、精益化设备管理等需要。
这样一来,海量的医疗大数据就串联起来了。也就是说,第二个阶段迈瑞也已经实现。
在未来,医疗器械企业自身的研发体系将与全球顶尖的科研体系相结合,通过AI算法和算力赋能,形成不断自我学习和进化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包括智能化辅助诊断工具、大数据分析的早期预警、重症医学科的大模型等。这个阶段,迈瑞正在探索。
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在问诊之前,患者的数据已经过医疗大模型的分析判断,并且选择出最合适的医生进行接诊。而医生也能够在大模型的辅助下,精准地做出判断和诊疗。
一个真正的“智能化医疗时代”,已经在路上。
3AI+生态系统
相比于其他行业,医疗领域对AI的需求更为迫切。
医疗资源的紧缺,是全球医疗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医疗行业将出现13%的劳动力缺口。在中国,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1万个,其中三级医院只有不到4000家,占比仅为0.3%左右。而正是这0.3%的医院,提供了全国30%以上的床位与25%以上的诊疗人次。
而AI技术的到来,让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成为了可能。更具体一点来说,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临床医生大量的时间,解放医生的双手,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到临床工作,这是“AI+医疗”的目标所在。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医疗是AI可落地的最佳领域,AI在其他领域可能是锦上添花,在医疗领域却是雪中送炭。例如我们上文提到的AI阅片机,不仅解放了医生的时间,更加速了患者的诊疗过程。
从这个视角看,迈瑞的数智化转型,恰好契合了“AI+医疗”的趋势。
按照迈瑞的理解,数智化中的“数”与“智”,分别代表了IT技术与硬件设备的融合、AI与软件系统的融合。具体而言,迈瑞以IT来赋能硬件,实现医疗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以AI来赋能软件,实现医疗大数据的处理、整合。最终共同生成可靠、易得的诊疗方案,助力医疗机构提升整体诊疗能力。
CCTV4的《中国新闻》报道就曾展现了中山一院超声科医生们帮助三明市第一医院的一名肿瘤病人诊断病情的场景——
两地远隔700多公里,依然能进行无障碍诊疗。
这个场景能实现的关键,得益于使用了迈瑞“瑞影云++”远程超声平台。通过该远程超声平台,可以全面满足超声的远程质控、会诊、培训以及病例研讨。
时至今日,“瑞影云++”远程超声平台已覆盖我国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过去,西藏等偏远地区的患者要接受一线城市专家的会诊,得跋涉几天几夜,还得排队等候。而如今,在“瑞影云++”的帮助下,只需要一个几分钟的视频。
地域的隔阂一旦被技术打破,医疗帮扶效率便出现成百上千倍的提升。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门槛极高。背后是迈瑞耗时多年构建的“生态系统”。
迈瑞医疗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更关键的是,迈瑞医疗的这些产品之间是互联互通自成一体的。时至今日,迈瑞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更是覆盖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完整的产品体系意味着可以进行生态的构筑。一整套的产品搭配,可以让医疗诊断更加流畅、迅速。
这一点,看苹果公司就知道了,从手机、平板、电脑,到耳机、音响、手表,苹果完整的产品线,构筑起了其独有的电子生态。如此,苹果就有了一个成规模、成体系,集成硬件、软件和应用程序的生态系统。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完整的生态链让用户得到无缝衔接的良好体验,还能根据各个硬件提供的海量数据,持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方案。
这和迈瑞构建的“设备+IT+AI”智能医疗生态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4尾声
AI+医疗,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热潮。
纵观全球医疗巨头,都在发力AI。此前,英伟达发布“史上最强GPU芯片”GB200和新一代芯片架构Blackwell的AI服务器之后,还单独宣布了基于医疗场景的25个微服务,帮助全球的医疗企业基于生成式AI进行效率提升。
今年3月,GE医疗宣布利用英伟达技术,开发了一种AI驱动的研究模型SonoSAMTrack,用于分割超声波图像上的对象。
几乎同时,强生也宣布计划与英伟达合作,利用英伟达IGX边缘计算平台和Holoscan边缘AI平台的使用权,加速和扩展外科手术中的AI应用。
还有飞利浦医疗,与合作伙伴一同打造AI1024精准肺癌治疗中心,聚焦基层肺癌精准治疗……
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IDC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总规模的五分之一,将是未来5年成长最迅猛的赛道之一。
从政策端看,《“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医疗装备、医疗机构、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跨领域、跨行业深度合作,鼓励医疗装备集成5G医疗行业模组,嵌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医疗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发展。
面对这样一片广阔蓝海,眼光与实力兼具的先行者,无疑将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对中国医疗工业而言,这必将是一次弥合差距、直道超车的大机遇。
最后,笔者想用迈瑞董事长李西廷的一句话来收尾——
在数智化的征途上,万山磅礴,只看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