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车企,现在关注的重点是生存,而不是声量;现在行动的指向是订单,而不是刷屏。一句话,不能盈利的企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文 /《汽车人》吴毓
2024成都车展,着实有点不寻常。
中国车展的座次早已排定,除了京沪轮流坐庄的北京/上海车展,就要数成都车展与广州车展。前者覆盖西南市场,拉开金九银十的序幕;后者辐射珠三角,聚焦来年发展宏图……相比之下,其它车展的量级就要稍逊一筹。
2024年成都车展,提供机酒安排(中国特色)的车企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仅安排展台活动。虽然有人据此调侃车展活动从此有两款,但细细品味,确实有两件事值得说说。
首先,媒体邀请缩水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车企真的没钱了。
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第二个“社销”总额破万亿的省会城市,对车企没有吸引力?如此烈度的市场竞争下,西南区的经销商不渴求来自总部的支持?如果有人给出肯定的答复,一定非坏则蠢,抑或又坏又蠢。
残酷的现实是,轮番上演的价格战,已经抽干了车企的血。
车展也好,发布也好,不是不想为,而是无力为。
对于车企,现在关注的重点是生存,而不是声量;现在行动的指向是订单,而不是刷屏。一句话,不能盈利的企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可以预言,成都车展将是一个转折点。自此而后,车企会更加务实,也会更加理性。
车企会思考如何掌握自己的进度与节奏,而非被市场带动、被竞品左右。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始终是战术层面,是指尖的舞动,不仅需要快,更要与时俱进;而对长期节奏的把控,则是战略层面的,考验的是定力,“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今天依然有效。
其次,成都车展的状态,映射的是全行业的发展态势。
当品牌需要依靠价格获客,牺牲的是各路车企的品牌溢价,培养的是只问结果不问产出的消费惯性,溃败的则是坚守的品控标准与研发体系。特别是最后一点,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当然不会从天而降。今天还能谈品质的品牌,是惯性是基因,是过去技术积淀人才培育的红利。如果价格战不停、性价比导向不变,明天还能谈品质的品牌,可能会成为稀有动物。
可以去看看各家发布的半年报,那些“缺少创新”“不够科技”的车企怎样投资未来,用什么样的规模与态度支持研发;再看看那些收割情绪售卖情怀的,如何暗度陈仓,怎样不动声色地偷天换日。
企业利润的减少,只是看得到的危害。当利润降低到发出阙值警报,就会如雷诺、菲克、三菱、讴歌一般用脚投票……企业的本质,是通过规模与效率的优势赚取利润。别说中国市场有多大、消费潜力有多深,价值观相悖的消费、不能带来利润的市场,又与我何干?
如果想真实体验,不妨随便点开一家外卖App,看看有多少铭牌高尚而经营无所的幽灵餐厅,想想有多少是打着中央厨房旗号的半成品与预制菜……
我们热爱且为之努力的汽车行业,如果不做出改变,这或许就是它的明天。【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