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推出的7.5版本中,钉钉已经不再满足于“帮企业用好AI”,而是让企业和个体,都能借助AI能力解放生产力,人人都成为AI助理加持下的超级个体。
大模型的下半场,AI Agent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过去几个月来,OpenAI、谷歌等大厂的市场动作都在释放一个信号:AI Agent,正在接棒大语言模型LLM,成为AI圈最火的话题。
有人认为,AI Agent 将是人工智能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课题;还有人认为,尽管将AI Agent定义为“大模型的下半场”,多少有些为时尚早,但其正成为大模型商业化标配的这个趋势,可以说已相当清晰。
不出意外,接下来,市场或将有更多科技大厂和创业公司们,会在该领域做出动作。
那么问题来了,AI Agent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大模型走向商业化的合理路径?其可以辅助人类更高效的完成哪些作业?谁又会在其中真正受益?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的评价标准,直接指向于一个方向——提高生产力。如果按照这个降本、增效、提质的逻辑,那么今天已升级至7.5版的钉钉,则可以算是其中一个典型。在最新推出的7.5版本中,钉钉已经不再满足于“帮企业用好AI”,而是让企业和个体,都能借助AI,去释放更大的生产力,让所有人在AI的帮助下,变成超级个体。
谁在重构SaaS?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市场公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的软件行业似乎不再是一个好赛道。这也绝非软件本身的“技术门槛”,而是在正版尚未普及,以及付费习惯尚未养成的十多年前,软件之于用户的价值,很难被企业和个人用户“亲身体会”——即便是体会,付费意愿也较低。
如果用杀毒软件来举例,就是在电脑真正中毒之前,真正重要的“防护”价值,很难被用户切身体会到,360开创免费杀毒模式之前,很多人挣着一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很难为动辄上百的杀毒软件付费。
那么当时的杀毒软件,如何向用户证明自己的价值?除了CIH和熊猫烧香等“瘟疫级”病毒,实际上很多杀毒软件公司,都在“自产自销”——自己制造病毒、找媒体发布病毒爆发日期、再定期更新病毒库并查杀。轰动全国的瑞星病毒造假案,就是这类灰色产业的集大成者。
再到近十年涌现的企服赛道,无数创业者和大公司看到国外SaaS的火热,也渴望将同样的模式在中国复制。但走到今天,除了钉钉、飞书和企微三大巨头,其余企服公司仍然保持着“小而美”的状态,盈利者屈指可数。此前尘嚣甚上“中国不需要SaaS”的论调,由此产生。
当然,在生成式AI尚未介入的时代,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钉钉总裁叶军也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彼时SaaS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海量的定制化需求,和产品规模化盈利的矛盾。
但在语言大模型席卷办公和企服赛道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作为阿里巴巴“四小龙”之一、承载生态内外生产力进阶厚望的钉钉,无疑是积极拥抱变化的那一批。
这不止表现在钉钉拥抱AI的迅速与决绝——
从去年4月全面宣布智能化算起,底层智能化底座(AI PaaS)即全面开放给生态伙伴和用户,智能化开始进入生态层;数月后,钉钉AI开始向普通用户开放测试,以及到了今年1月,个人版钉钉全量上线;再到今天升级的7.5版,钉钉已在应用层对场景拆解得更加精细。
可以看出,钉钉正在通过AI大模型,不断打碎和不断重塑自身,到如今,全面AI化的新SaaS平台已经在钉钉探索下初具形态。
在叶军看来,新SaaS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告别一体化软件的臃肿,走向碎片化;其二是AI加持下的交互极简化,就像此前苹果引领的实体按键,到仅触摸屏幕的变革;其三则是AI Agent的标配化,它帮助SaaS更好完成批量的工作和业务,以取代以往传统软件解决的核心问题。
而在以往,SaaS平台的通病在于员工用户与企业客户之间的错配,也会因为AI提效的逐渐个人化而得到解决。
从更高一个维度来讲,作为新上位的阿里战略级创新业务,钉钉不仅能从集团层面获取更多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经营层面的决定权也更大,这让钉钉在产品层面的探索,效率更高,上限更大。
7.5版钉钉到底改变了什么?如果说尚未智能化的钉钉是在树下沉睡的牛顿,那么 Agent 化的 AI ,毫无疑问是砸在脑袋上的苹果。
在1月9日的钉钉7.5版本发布会现场,叶军也认为:在钉钉的认知里,智能化是对个体、对组织和对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效率是第一性的,创新是“闲”出来的,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
很显然,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转,仅仅靠一个有想法的CEO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包括行政、业务、销售等多个职能在内的通力协作。而在AI浪潮深入到业务流程之后,通过AI Agent,这并非不可能。
AI助理,则是钉钉发力AI Agent探索后,形成的一种应用形态。如果用比较标准的定义,它是一种能对自然语言做出反馈,并基于对用户或企业数据、业务的了解,进行规划决策,来完成复杂任务的AI应用。
自然语言驱动,已经贯穿了整个钉钉7.5乃至后续所有版本——从此,钉钉未来的所有产品,都将默认以LUI(自然语言交互)唤起。截至目前,30项高频功能已经先行接入AI助理。
热门功能集成一处的反面,则是在不同应用程序中,都能使用同一个AI助理。这也意味着,只需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交互,投屏、脑图、白板等办公向功能,来电铃声设置、来电海报等个性化功能,只需通过同一个助理即可唤起,用户找不到入口的焦虑也因此被完美解决。
在这里,同样也有个人助理与企业助理的分别,主要通过特定知识库的学习加以区分。譬如在个人层面,通过工作流程相关的知识库进行训练,得到的就是个人工作助理;如果通过旅游知识库进行训练,则可得到个人旅游助理,健身、资讯等个人助理同样如此。
企业AI助理的差异则在于,它不仅可以与企业的自身数据结合,与个人助理的差异化在于,它更多通过企业沉淀的知识库和业务数据进行训练,在授权之后就能以对话形式进行数据洞察和数据分析。
而从全量上线的个人版来看,钉钉在打造“超级个体”上的野心同样不可小觑。在个人空间板块,它几乎可以看作是个人的工作、生活空间,个人用户在空间中任意创建、复制、删除页面,而且也支持多个子页面的创建。所有的页面以目录方式呈现在导航栏中。
此外,个人版新加入了包括鹿班相机、涂鸦作画和灵动人像在内的AIGC工具,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唤起“魔法棒”,使用这些工具,在AI时代提高认知、生产力和创造力。
AI是砸中每个牛顿的苹果从 “人人都是开发者”到今天叶军提到的“人人都是超级助理的创造者”,不难看出, 钉钉希望 每个用户、每个组织都可以在钉钉上创建属于自己的超级助理。
专注农食赛道的佳沃集团即属此类。作为中国最大的全产业链水果企业之一,佳沃水果旗下拥有蓝莓、猕猴桃种植、佳沃鲜生活、种苗、龙冠茶业、葡萄酒等几十家子公司。
赛道的多样,同样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的复杂与非标。
无数先进经验,被大量沉淀在不懂上网的种植工人等一线员工手里,伴随着他们的逐渐退休,这些宝贵知识也会逐步“失传”,想复用的难度极大。此外,面对HR、财务、技术等专业问题,多层次的人员结构也导致这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对此,佳沃知识管理总监李萌表示,借助钉钉创建的综合AI助理“小佳”上线之后,上述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当“小佳”充分与佳沃的企业知识库结合后,普通员工在得到授权之后,即可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展开数据分析与洞察。
基于钉钉打造的企业AI助理,在人效提高方面存在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对于一些人力成本占大头的企业来说,效果只会更明显。譬如拥有140多位合伙人和600多名律师的植德律师事务所。
按照植德律所运营合伙人潘杨在现场的介绍,人力成本不仅体现在中后期的诉讼,前期的获客咨询,同样会花费律师相当比例的时间和精力——
以往,客户会在群里问律师、合伙人问各种服务问题,律师们通常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回复,但因为知识储备与工作繁忙等原因,也会出现回复不及时的情况。大模型出现后也曾尝试应用,但因为语料的“过于通用”,往往也不能生成让客户满意的回答。
而与钉钉进行生态共创的过程中,植德会把一些律所的语料库,通过钉钉打造出一个专门面向客户群的智能客服。AI会根据学习的成果在客户服务群内为客户提供回答,基于律所企业知识库的语料进行训练后,在客户咨询和筛选环节,人力成本得到大量降低。
但这是否意味着AI会取代人类呢?潘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原因也不难理解。“工具决定技能的下限,思维决定技能的上限”——即便专属的AI助理“小植”,已经与植德自身的知识库紧密结合,并能完成文书撰写和资料整理、数据洞察等一系列工作。但这部分工作的流程性有余,创造性仍然不足。
也就是说,即便AI已经如何深度改变了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主导仍然在人,仍然有更高创造性、更高要求的工作等待人去亲手完成。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钉钉用AI自我重构的根本意义所在——通过实际的提效和价值提供,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革命性改变。AI Agent不仅是钉钉商业化的第二曲线,它同样也是中国企业进行数字化革命的第二增长曲线。
自己指老板,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