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改变,没有最好的时机,只有最好的开始

艾玲知识 2024-09-23 19:46:42

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因上初三的儿子突然不想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跟家人交流,也不愿意上学。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来咨询室寻求专业帮助。

妈妈讲完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后焦虑地说:“眼看就要中考了,真是耽误不起啊!咋样才能让他快速回到学校?现在高中比以前难考多了,要是考不上高中,这辈子不都完了?!”哽咽着流下眼泪。

感受到妈妈被深深的焦虑裹挟,首先要缓解妈妈的情绪。想了想,问妈妈的学历。得知妈妈是大学毕业,跟妈妈分享初中生都学习过的一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一次去见蔡桓公。扁鹊看了看主公对他说:“君有疾在机理,不治将恐深。”

这句话是说,扁鹊见到蔡桓公,告诉他有病,在肌肤表层,如果不及时治疗,担心会加深病情。

蔡桓公是怎么反应呢?“寡人无疾。”——我没有病。还特别不高兴,对大臣们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为什么蔡桓公觉得自己没有病?很多病最初反应比较轻微,不易被人觉察,也没有那么痛,经常被人忽略。

第二次,又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告诉他:“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蔡桓公仍不以为然。心想这小子,为了想捞点好处,真是不遗余力呀。敷衍了几句就把扁鹊打发走了。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蔡桓公就很纳闷。让下面的大臣询问情况。扁鹊就说了:疾病在肌肤表面,用针灸就可以治疗;在肠胃,用些汤药可以治疗。现在,疾病已经到了骨髓深处,那是老天爷管的事,我已经没有办法了。

孩子心理问题发展过程也是这样的。

最初阶段,拖拉,磨蹭,顶撞我们,因为症状微小,不起眼,我们往往容易忽略,不会引发我们的关注;被忽略的问题,孩子会制造出更大的动静提醒我们,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发脾气,身体不舒服,偶尔请假不去学校,总之,用我们在乎的事,隐晦地向我们表达他的不舒服。第三个阶段,可能就是孩子彻底躺平,就像这几天网络上曝光度很高的“复旦大学高材生住桥洞”里的那个五十岁的男子。演变成孩子一生的悲剧。你觉得现在孩子的问题,处于哪个阶段?

妈妈想了想说:可能是第二个阶段。之前孩子说学习压力大,不喜欢英语,发牢骚抱怨时,觉得每个孩子都这样。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现在看来,还是需要积极引导。

我说是啊,大多数孩子的问题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现的。问题不能轻视,忽略,但也无需放大。如果把孩子的问题放在中考这个节点来看,可能会觉得影响很大:考不上高中怎么办,容易让我们焦虑,恐慌。但是,如果把问题放在孩子的一生看,没有最好的时机,只有最好的开始。

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