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anna
飞行器离真实的生活更近了吗?
细数经典科幻电影,凡是要描绘一个理想的未来城市,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各式飞行器,以及高度发达的空中交通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曾经只能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正在变成现实。
2016 年,Uber “野心勃勃”推出了一项“空中出租车”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打飞的”,旨在通过数千架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提供点对点的短途客运服务,串联起一个城市空中交通网络,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地面拥堵状况,并为大众提供一种更快速、环保的出行方式。
Uber 这一动作将以 eVTOL 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行业带入大众视野中,直接引发了美国的 eVTOL 热潮。随之而来的政策和市场关注,进一步加快了 eVTOL 从技术概念到商业应用的落地。资本席卷而来,大批玩家涌入,Joby Aviation、Lilium、亿航等一批 eVTOL 明星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只不过,在此期间,围绕 eVTOL 技术可行性、商业模型和法规政策展开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过;尤其是领头羊 Uber 的熄火和“卖身”(指 Uber 空中出租车部门后被 Joby Aviation 收购),更是为 eVTOL 的商业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传统民航飞机研制出身的董明,亲身经历了美国 eVTOL 的“大起大落”。彼时的他秉持着对 eVTOL 质疑的态度,时刻关注着产业的起伏。
2021 年 6 月,经历了多年思考,董明最终选择了创业,创立了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沃兰特”),致力于在中国研制具有世界水平的客运级 eVTOL,并在成立 1 个月内就得到了顺为资本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如今的沃兰特已然是国内头部 eVTOL 制造商。
6月11日,沃兰特航空完成亿元级的 A++轮融资。同时,这也是今年内,沃兰特获得的第三笔亿元融资,“每月一笔”的速度足以证明市场对低空经济的信心。正值成立三年,胖鲸采访了沃兰特创始人董明,讲述了他从质疑到坚信,全身心投入的故事,创业三年,又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他是如何理解 eVTOL 产业的,又是怎样在安全稳定、创新经济的融合之中找到平衡点的?
“我们是质疑的那一边”2024 年被称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都在加快布局相关产业。
近年来,《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系列规则、标准的制定,也为低空空域飞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让后续商业落地成为可能。国内 eVTOL 企业好消息不断:亿航成为了全球首家集齐民用航空器“三大证”的企业;沃兰特则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完成了三轮数亿元的融资,全尺寸飞机也在完成搬家转场后在四川自贡进入了新的试飞阶段。
对于低空经济的火爆,“局内人”董明并不感到惊讶。国外针对 eVTOL 早有过争论,而国内 eVTOL 引发社会关注还是近两年的事情。他认为,eVTOL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脉络,“eVTOL 成为国家级战略,只是时间问题。”
支撑这个观点的一个重要事实基础是C919 等国产民用客机的成功研制,为发展 eVTOL的发展廓清了产业链条,同时,国内航空器产业理念、体系、思想和文化的丰富,行业科技发展对生产力的推动,都给到 eVTOL 足够的孵化空间。
回到2016年, eVTOL 在美国刚刚兴起,敏感捕获到行业变革“台风”前期的董明并非eVTOL 的忠实拥趸,相反,他属于质疑的那一边。
在创立沃兰特之前,董明在民航领域工作了超过 20 年,是资深的航空系统专家,先后就职于中航工业、通用电气 、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和昂际航电,深度参与了 ARJ21、C919 和 CR929 等国产客机的研制工作。
“质疑的点在于技术和商业逻辑没有实现闭环。如果 eVTOL 的用途是娱乐或者私用,在当下中国的经济环境中,这一块市场可以说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小”,他这样认为。
虽然质疑,但他时刻观察着美国 eVTOL 产业的发展,还参与了NASA主导的产业路线图和技术标准的制定。随后几年,美国 eVTOL 迎来一波快速兴起和随后的淘汰潮,市场也慢慢得出结论,eVTOL最大的市场机会在商用客运飞机领域。
传统运输类航空器研制的经历,让董明看到了中美在航空领域的差距,也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就通航而言,他判断中国无法复制美国的路径,而必须在新的领域进行突破。中国具备 eVTOL 产业链发展的技术和体系基础,同时市场潜力巨大,假以时日完全可以成长为像电动汽车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成立之初,沃兰特就定义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客运级 eVTOL 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其第一型号 VE25 型eVTOL飞机,选择了复合翼构型,六座,可搭载 1 名驾驶员和 5 名乘客,巡航速度为 235km/h,设计航程 200-400 公里。
从质疑、理解到投入其中,对于目前 eVTOL 在一级市场中超乎寻常的热度,董明保持着冷静和理性的看法,他认为,飞机研制需要时间,行业发展也有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资源会慢慢向头部集中,有机会有能力造出高等级客运eVTOL飞机的公司会很少,他希望沃兰特能够成为之一。
“整个 eVTOL 行业缺乏共识,大家都在自己的逻辑框架里探索最优解 ”只是,既然沃兰特的定位是商用客运机,就少不了与受众的沟通和对话,光有产业端和资本端要改变未来出行的满腔热情还不够。
前些日子就发生了一件趣事,小鹏汇天在北京车展期间邀请周鸿祎体验了一把“飞行汽车”,结果因为手续没有办理成功而未能成功起飞。周鸿祎本人也调侃道,没飞起来他也放心了。周鸿祎的观点也代表了部分大众对于 eVTOL 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保守”。
在董明看来,这种“保守”是一个新生事物被广泛接受的重要而必经阶段,国内大众航空知识和文化尚不普及,公众和政策制定方对 eVTOL 的认识并不十分全面,因此,保持有效沟通非常重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大众认知的飞机就是民航客机,而不知道飞机有不同的等级,从客机,公务机,到轻型运动类飞机,实验类飞机,不同等级类别的飞机其研制标准、审定方式差异巨大,对其研制体系的要求也是天差地别。
董明表示,作为允许带着公众取酬飞行(指以取酬为目的使用航空器实施观光游览等行为的飞行活动)的客运等级飞机,其涉及巨大的公众利益,是飞机的最高等级;(此类飞机的)研制,审定和运行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执行。去年 9 月,民航华东管理局正式受理了沃兰特 VE25-100 型号合格证的申请,这是民航华东局第一次受理这个等级(客运等级)的eVTOL。
胖鲸了解到,民航局在过去一年内受理了多个eVTOL项目,这些不同型号的产品在设计、用途等方面,都大相径庭,有载物、载人的差异,还有无人和有人驾驶,或者是采用分体、一体化设计。
应当说,目前在中国eVTOL 还缺乏普遍的行业共识,大家都在自己的逻辑框架里探索“最优解”。
在航空业严格的监管体系下,eVTOL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如何突出重围,在“漫天”创新和安全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非常考验企业对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的把握和判断。
董明认为,打破这种僵局的办法直截了当,即提供一款成熟的产品。
“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一架完好取证、性能优良的eVTOL飞机”,他直言,沃兰特第一型号VE25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的反馈和迭代,“进化”成一款优秀且有足够“差异化”的产品。
VE25的这种“差异化”被沃兰特定义为安全、皮实、好用三个维度。董明认为安全是可以被定性和定量的概念,从飞机构型、研制路径、供应链体系、审定路径到运营安全上都需进行考量和设计。皮实则是从飞机的健壮性、容错率等方面进行设计,确保飞机能够在各种潜在运行环境里能够经受住恶劣的气象条件、简易的勤务保障,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最后是真正的好用,能够执行各种任务,适用各种潜在市场,虽然VE25基本型是客运飞机,但能快速转变构型,具备灵活使用的潜力。
胖鲸在采访中得知,目前沃兰特的意向订单量已经超过 700 架,计划今年转化一部分确认订单,最快预计可以在 2025 年底或2026 年初进行初始交付。
安静、专注、敏捷,沃兰特专注投入做产品与对市场猛烈出击的速度之间的反差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猛兽捕猎的场景。
据董明自己解释,沃兰特的英文名叫“Volant” ,含义正是猛禽飞行中的姿态,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刻画,“我认为这是行业竞争所需要的精神,专注真正的目标,快速高效,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我们希望成为全球前三的 eVTOL 企业”产品订单不断增加,商业化运营似乎胜利在望?现实是 eVTOL 制造商和产业伙伴并不是“高枕无忧”,在没有正式进入市场循环前,仍然要保持高度谨慎和耐心。
一方面是 eVTOL 的经济生态还没建成;Uber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陷入研发烧钱无底洞后,无法达成合适的商业盈利模型,最终被迫“割肉”,大厂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初创企业。
另一方面是eVTOL飞机与现有基础设施、政策法规、运营管理体系的融合尚需时日。以经常被用来与 eVTOL 进行对比的直升机为例,尽管 eVTOL 在运营成本和社会融合度上被认为更具前景——其运营成本只有直升机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同时更加环保、安全,且噪音小;但直升机产业和市场更为成熟,尤其在美国,许多地方都有成熟的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也有相应的适航标准和法规,在大众认知层面也非常清晰明确。更不用提在空域管理、人员体系培训、垂直起降平台建设等整合环节,eVTOL融入现有运行体系尚需时日。
总体上,各方面对于 eVTOL 的悲观和乐观情绪并存,但在董明看来,这才是一个新兴行业该有的样子,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乐趣,与行业一同成长,尽情发挥想象。在谈到飞行员话题时,董明表示,基于当前技术和运行管理体系,eVTOL 在运输领域的早期将采用固定航线的运行模式,并且随着飞行区域的扩大,密度的增加,飞行员去操控飞机将是未来10到15年内的必须,这也会是个有趣的职业;但随着自主飞行技术的完善,eVTOL一定会过渡到无驾驶员状态,那时的社会将与现在非常不一样。
董明看起来对沃兰特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份信心还体现在,他对沃兰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中国 eVTOL 的期待上:“我们希望成为全球前三的 eVTOL 制造商。”
这份信心不是毫无缘由的,背靠中国庞大的市场,日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以及沃兰特的航空专业化体系化开发能力,在研制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壁垒,好像也能够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结语马斯克曾提出“地球一小时交通圈”的宏大愿景,设想借助 Space X 的火箭和 boring 的隧道建立一个全新的交通系统,实现一小时内到达地球任何地方的目标。
人类对天空的想象和探索似乎永远无法停止,谁也不知道哪一刻的哪一个念头是否会成真。
“地球一小时交通圈”的念头似乎已经离现实很近了。不妨打开思维,畅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有这样一趟航线,从上海到杭州、从你家到公司的跨城通勤都只需要十分钟,你是否愿意坐?
参考资料:
[1] Joby Aviation 收购 Uber Elevate,从 Uber 获得 7500 万美元投资 AutoNude
[2]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人民日报
[3] 沃兰特航空再获1亿元A轮融资! 公众号国际无人系统
[4] 泾英港·人才|吴泾镇沃兰特航空再次完成亿元融资,型号发展进入加速度 公众号吴泾党建
[5] 周鸿祎想“上天”:公司楼下改停飞行汽车了 极目新闻